APP下载

以情优教,适时引导

2015-06-03董波

新课程·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谊语文课堂创设

董波

随着教育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逐步更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在被接受的同时,也融入了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我开展了“以情优教,适时引导”的教改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以情优教,适时引导”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教出情趣来,要声情并茂。文字是有生命的,通过文章的语言,我们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文字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因此,备每一节课时,我都首先让文字将自己打动,身临其境去感悟。充沛的感情化作了生动的朗读,精彩的导语,启发性的提问,也换来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因而,一节节课下来,我深深地领悟到,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教师的情感带动作用与学生情感的激发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课虽尽而意无穷”是我所永远追求的课堂效果。

提起《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我的内心就禁不住涌起一种感动,我为文章字里行间表达的“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血洒疆场,保卫祖国的悲壮而感动;为朝鲜人们的质朴与善良而感动。可是这样一段历史,距离今天的学生实在是太遥远了,这样一段感情,对于懵懂的少年又是那样难以理解。因而,在教学之初,我引入了一段资料作为铺垫,然后借助一段悲壮而又哀婉的音乐,开始了我的情境导入设计,这一过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他们的主观情感也被调动了起来,于是他们带着留恋与伤感的语调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呢?我出示了一段关于朝鲜战场上伤亡数字的资料,这份资料让学生对志愿军与朝鲜军民之间用鲜血凝结而成的情谊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顺着我所创设的情境,读罢全文,抬头间,眼前一片朦胧,这种天地间最伟大,最纯真的情谊此时还需要多讲吗?不必了,他们理解了,融汇了!这就是语文课堂上情感的激发与情境的创设所带来的效果呀!

二、适时引导,促进“导”“思”结合。

在教学中,教者的活动始终贯穿一个“导”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读”,在“思”。在引导学生深层探究中,我非常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创设思维主线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探求结构的过程中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主体意识。在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把“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念他的信。”这段话作为思维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个可能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敢问敢说,大胆深入研究,克服思维定式,激发他们独立地、有主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达到深入阅读实践的最终目的。

三、合作探究,使学生乐学、会学。

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互动的交流,给每个学生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每篇课文的预习中,都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疑,实在解决不了的,把问题带入课堂之中,与同学共同探讨,与老师共同分析,从而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了在探究过程中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在课前进行了很多资料的搜集,这不仅培养了一种能力,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课外阅读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凭借着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他们抓住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探究问题,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情优教,适时引导”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更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相信,这是我留给学生最珍贵的东西。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可以忘记老师教的每一句话,每一节课,但良好的求知欲,良好的求知方法会陪伴他们的一生。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情谊语文课堂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林宣佑:见证跨越海洋的中韩情谊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感受书中真挚的情谊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