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海事合作:面向未来的共同体

2015-06-03梁译尹

珠江水运 2015年5期
关键词:粤港珠江口海事

梁译尹

随着粤港澳三地间经贸合作往来的日益密切,珠江口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问题也更为突出,海事监管、服务难度与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面对这一形势,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主动谋求更加紧密的交流合作,全力支持高端航运服务业健康发展,确保水上运输便捷畅通,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扼守安全。

基于经济、地理、文化的合作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现与港澳更紧密的合作,是广东未来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自贸区概念的深化实施,粤港澳三地经贸合作将迎来新的平台。在这个趋势下,粤港澳三方的海事合作前景会更加开阔。

正如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今年“两会”上提到,未来粤港澳自贸区最主要的优势和特点集中在三地的深度合作,形成以国际金融贸易、国际航运为代表的功能优势,从而促进与服务有关的要素在自贸区自由流动。

为什么说更加密切的经贸合作是三地未来发展的新蓝海呢?从近年的数据来看,粤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增幅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粤港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554.56亿美元,占广东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2%,同比增长40.6%。而到2013年上半年,粤港两地服务贸易总额快速增长,达507亿美元,接近2012年全年水平,同比增幅高达70%。粤澳经贸合作表现也同样出彩,去年12月,《关于内地在广东与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正式签订,根据协议细则,今年3月1日起,广东对澳门服务贸易的开放部分多达153个,粤澳两地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应实现。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全国外贸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粤港澳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逆势上扬,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既体现三地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也凸显了三地海事合作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环顾东京、旧金山、纽约这些世界一流的湾区的“发家”史,我们可以发现,成熟港口产业和发达航运经济,往往是的新型滨海经济模式的“发动引擎”。凭借着现代化的交通物流体系,金融、讯息、劳务等一系列高度活跃的服贸自由化元素自由畅行,让身处在贸易自由化链中的城市集群逐渐具备了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更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扩张。因而,湾区经济模式的成功先例,无疑给地理毗邻、功能互补、航运发达、文化融合的粤港澳地区带来了启发。在这样战略展望下,水上交通的安全便捷就显得更加重要。

虽然粤港澳三地的经贸服务合作在不断发展,但从总量和结构来看,广东本身及粤港澳三地服务贸易额总量依然偏低,服务贸易比重也只占到双方贸易进出口总额(含转口)的10%,低于全球平均20%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更是相去甚远。这说明了三地服务贸易自由化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CEPA(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潜在功能还没能真正发挥出来。

更加迫切的发展需求,催生更加成熟的航运经济,而更加成熟的航运经济,则呼唤更加紧密的海事交流与合作。所以,如何编织一张高效、可靠、安全、绿色的水上交通运输网,打造亚太地区一流的航运枢纽,最大限度发挥港口集群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三地海事管理部门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课题。

30年摸索之路愈行愈笃

到2015年,粤港澳海事合作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探索之路。这种形似松散却行动高效的交流协作,无疑已经走在三地各类行政服务合作的前面。

由于粤港澳地理位置相近,大规模的海上搜救合作早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入80年代后,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开展了多次海上搜救人员的互访,联合举行海上搜救演习,逐步开始了对建立海上搜救合作机制的综合探索。

1984年8月1日,粤港双方代表团在广州会面,讨论“关于粤港航道往来船员的救生问题”,并初步达成6点协议,立即得到了省政府、外交部等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在1985年9月10日由双方交换信件确认即日生效。1987年4月28日,省海上安全指挥部和办公室牵头,联合省外办、民航、海事等部门,在深圳与香港海上救援协调中心签订了《关于南海区域海上搜寻救助问题的备忘录》,进一步扩大了粤港两地海上搜救的区域范围,为维护水上运输安全,切实履行国际公约义务起到良好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共有一、二类口岸共计达到146个,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近年来,广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运需求尤其是外贸运输持续大幅增长,大量涉及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物资、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燃料、区域性特色产品和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原料的对外贸易业务,都要通过国际航行船舶和港澳航行船舶进行运输。面对这样的趋势和现状,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主动打破壁垒,以沟通合作来实现有效的安全保障。

事实上自1997年以来,粤港海事部门已就海事技术业务问题举行了22次定期会议,共同研讨和解决了粤港三地有关船舶安全航行、防止船舶海上污染、打击违法运输、港珠澳大桥安全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连续5届珠江口海事安全论坛邀请粤港澳三地海事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港航企业参加,从共同保障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三地航运的安全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促进平台。

此外,粤港澳海事部门每年还多次召开三地海上工业安全研讨会、海事调查处理业务交流研讨会、本地船只检验工作小组委员会定期会议等,针对三地船员培训、船舶检验、海事调查、公司安全管理等多个课题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树立了保持粤港澳航运经济健康发展,航行船舶符合安全环保要求,最大限度保障作业船员权益的合作目标,还建立了粤港、粤澳游艇自由行定期磋商会议机制,通过立法研究和设立标准,大力推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游艇实现相互跨区的自由行。

安全升级利好产业腾飞

2014年,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正式签署了《珠江口区域VTS数据共享合作计划》,至此,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在加强珠江口区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数据共享方面已达成一致。合作成员将成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共用合作工作小组,共享珠江口水域安全监管和船舶助航服务。

信息协同的高效回报充分得益于三地经贸交流的日益密切。据统计,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佛山、江门、香港、澳门等8个港口年均进出港船舶超过110万艘次。由于粤港澳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所以船舶每驶经一个区域时,必须向当地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TS)报告动态,重复报告次数必然增多。珠江口的各个VTS系统都是相对独立,信息收集有限,信息往来不够及时,一旦船舶离开所在的VTS区域,海事部门很难掌握船舶动态信息。发挥各VTS中心的功能,相互填补盲区,打造珠江口水域的“平安交通”,加强各方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势在必行。

如何才能让已经建成的监管设施充分发挥效能?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表示,“必须加强粤港澳合作,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共同打造升级版的珠江口水上安全监管网,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粤港澳VTS数据共享可以增强海事预防和应急反应能力,特别是对事故多发区域的重点监控管理,将大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为船舶创造了安全航行的环境,而且使港口水域资源及设施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港口的生产效益。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利好有利于实现地区、城市间的功能重组和升级。“对于香港来说,粤港澳VTS数据实现共享后,珠江口水域形成一个涵盖主要通航水道、主要港口、重点发展港区的VTS监控管理网络,彻底改变了该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各自为政的状态,不用增加投资便可扩大各VTS中心的监控范围,相互覆盖盲区,为船舶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监控,促进珠江口水域VTS的协调发展。”香港海事处航行监察中心高级海事主任王永洪告诉记者。

实现VTS区域联网,既开拓了现有VTS信息收集面,又增加了系统信息量,珠江口区域的水上交通查询、收集和传输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进行,速度快、效率高,船舶助航需要的信息可以及时查找并更新,有利于建成珠江口全方位的助航服务网络,促进船舶航行安全。粤港澳VTS数据共享后,还可以扩大交通组织管理的大范围,提高远距离船舶跟踪能力,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譬如,台风过后,某船要从广州黄埔开往香港,在向广州VTS报告开航的同时,可通过联网获知香港、深圳等海域的天气、风向、海况等信息,为船舶的航行计划提供精准服务,加强船舶航行安全的闭环管理。接下来,粤港澳海事部门还将在数据共享上进行为海员提供增值服务的研究,向船员提供优质的助航支持服务,协助他们在船舶航行计划方面以及实际航程中作出更完善的决策。

一张细密交通安全信息网就在合作中应运而生,而这只是三地海事未来发展其中一步。作为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在未来,海事部门还将把协同高效现代化的监管理念模式,拓展到粤港澳湾区经贸辐射圈内的各大港口集群,覆盖西江——北江经济带,以珠江口为枢纽,打造通江达海现代化的航运物流体系,而借助这样的体系,粤港澳湾区经济将更快更好地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借力内地腹地经济的支持,为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产业优势,从而可以构建起更有活力,形式更优异的现代化的服务贸易口岸,实现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二次腾飞。

猜你喜欢

粤港珠江口海事
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生活污水对珠江口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评价
2015年粤港教育合作专责小组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珠江口沉积柱中厌氧氨氧化活动的梯烷脂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