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高考错题引发的思考
2015-06-03李林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科特点具有应用性、灵活性、抽象性、准确性。说到准确性,要求学生计算过程要准确,计算结果要经得住检验。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试题(浙江卷)第15题,由于出题者和审题人的疏忽,导致出现了一个错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此题是一道填空题,出题人在编制题目时并没有对结果进行检验,从而导致在影响如此重大的考试中出现错题,值得数学老师认真反思。
关键词:准确性;检验;高考错题
下面就题目本身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设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P(-1,0)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两点A,B,点Q为线段AB的中点,若FQ=2,则直线的斜率等于 .
给出的参考答案是k=±1,大致的解法有两种:
解法一:(点差法)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A(x1,y1),B(x2,y2),Q(x0,y0),由于点A,B都在抛物线上,故满足y12=4x1y22=4x2,两式相减得到(y1+y2)(y1-y2)=4(x1-x2),所以y0= ,又点Q在直线l上,故可得x0= ,根据FQ= =2,解出k=±1.
解法二:(联立方程,代入法)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A(x1,y1),B(x2,y2),Q(x0,y0),联立方程y=k(x+1)y2=4x,消去y得k2x2+(2k2-4)x+k2=0,由韦达定理可得,x1+x2= ,于是x0= ,代入y=k(x+1),得到y0= ,根据FQ= =2,解出k=±1.
以上两种解法见于对浙江高考题的各种解读资料,初看没有任何问题,两种解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检验。不难发现当k=1时,此时直线的方程为y=x+1,与抛物线联立消y后得到x2-2x+1=0,即x=1,也就是说直线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即直线l与抛物线C相切,当k=-1时同理。这与题中所述直线与抛物线有两个交点A,B显然矛盾。综上所述,题目本身在设置上出现了重大错误。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了人教A版选修2-1习题2.3的B组第4题中,该题是这样叙述的:已知双曲线x2- =1,过点P(1,1)能否做一条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B的中点?其中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中给出的解法是:设直线l的方程为y-1=k(x-1),A(x1,y1),B(x2,y2),x12- =1x22- =1,两式相减得
(x1+x2)(x1-x2)= ,又中点P(1,1),所以得k=2,故存在直线l∶y=2x-1使得题目中的条件成立。
但我们在汲取了浙江高考题的失误教训后,会发现将所得直线代入双曲线方程,消y后可得2x2-4x+3=0,该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驻<0,也就是说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故不存在这样的直线使得题目中的条件成立。
通过以上两题,笔者认为不论我们在编制题目还是在解类似问题时,结果的检验很关键,应努力做到准确、严谨,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者简介:李林,男,硕士研究生,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计算数学。
编辑 杨兆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