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关系 实施有效互动
2015-06-03杨志东
杨志东
摘 要: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是相互割立、各自为政的独立个体,二者之间没有“交集”,而是相互融合、深度协作的合作群体,二者之间深刻“包容”。课堂教学应该为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深刻交流、深度协作的双边发展过程。结合教研心得,就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开展方面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粗浅思考
教育构建学指出,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的重要参与对象,也是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的重要组成要素。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是相互割立、各自为政的独立个体,二者之间没有“交集”,而是相互融合、深度协作的合作群体,二者之间深刻“包容”。数学知识的讲解、解析经验的传授,离不开师与生二者间的深度合作、沟通、辩论。课堂教学应该为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深刻交流、深度协作的双边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缺少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就偏离了“目标”,失去了“意义”。课堂互动表面看似简单,但具体实施却较为复杂、繁琐,需要精心准备、有效实施、深入引导。本人现结合教研心得,就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活动开展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构建教学场景,让师生在融洽适宜氛围中深刻互动
情感渲染学指出,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需要外在良好教学情境和氛围的渲染和支持。师生之间深入参与,积极互动,一方面需要积极的心理情态进行“驱动”,另一方面需要适宜的场景氛围进行“渲染”。部分教师轻视情感氛围的营造,强调教师的讲解指导功效,学生的主体意识淡化,参与情感淡薄,师生互动也只是“逢场作戏”,形式主义。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外在环境因素的应用,利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生活应用特性、趣味生动特性、历史特点等,通过适宜融洽教学环境的“外因”,催化学生主动参与互动的“内因”,促使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互动。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新知讲解环节,教者发现,以往的“直接讲授法”教学模式限制了高中生掌握其知识内涵的“深度”,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深入互动,真切交流,采用场景激励法,设置了“古代印度国王准备对国际象棋的发明者给予麦子奖赏,而发明者提出了在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第三格放4粒麦子,以此类推,放到象棋盘上的最后一格,将所用到的麦子全部奖赏给他”的现实案例,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展示,为学生营造具有真实感、现实感的场景氛围,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带着积极情感参与师生深刻互动。
二、紧扣解题意图,让师生在探析解题策略中深刻互动
问题教学活动,是不同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师与生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者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围绕问题设置意图以及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组织和引导高中生一起共同探析问题条件内容、探讨解决问题途径、总结解决问题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式、谈话式、讨论法、归纳法等双边性的教学方式,深入探析解题过程,深刻交换解决问题途径,将师生之间探析案例进程推向深入,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实效。需要指出的是,教者与学生的深刻探讨辨析活动中,二者之间不能孤立,互不相干,而应该将教者的“导”渗透于学生主体的“探”之中,取得双向沟通,互惠共赢的目标。
如“已知函数f(x)=(x2+ax+b)ex在点(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1,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求实数a,b的值是多少?”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解题要求,引导学生一起开展探析解答问题案例活动,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感知案例条件内容,学生探知认为:这是关于导数综合应用方面的案例,主要是利用导数研究某点切线方程,其中渗透了方程解题思想。
组建合作交流小组,引导学生结合解题要求,开展讨论分析活动,提出“该问题条件中告知了哪些数学知识点内容?”“由导数上的切线方程可以得到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高中生开展解答实践活动,教者指导高中生开展反思推导解题思路,归纳解答案例方法规律,高中学生总结归纳,指出:解答该案例时,应该先求出f(x)的导数f′(x),通过题意可知,f′(0)=-2和点(0,f(0))在直线上,此时可以得出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a,b的值。
教师针对学生的归纳解题思路进行点评,强调指出该问题解答的关键之处在于利用导数研究某点切线方程。
三、利用评判功效,让师生在评析反思活动中深刻互动
评价手段,是课堂教学进程中教者常用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笔者认为,自评价教学具体活动中,教者不能成为评判手段的“专用者”,也不能让评价教学成为树立教师“权威”的工具,应该让学生也参与互动评价活动之中,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解答分析问题易错之处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回顾自身在学习新知、解析问题中的表现和效果,组织学生围绕解析易错之处进行深入的师生讨论指点,通过教师引、学生思、教师评、学生辩等双边互动实践活动,实现师生在深入评析反思进程中深刻互动,效能提升。
总之,教与学之间深入双边交流,能够为课堂教学有效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师与生之间各自特性展示提供载体。以上是本人的粗浅认知,期望教学同仁参与教研,为有效教学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