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的养生保健观
2015-06-03
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许多养生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和朱丹溪,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养生重在养精气
刘完素总结前代长寿者的经验,提出“省约俭育”是“却老全形,身安无疾”重要措施的论述。所谓“省约俭育”即现在所说的节制生育,因为多生多育耗伤人体精气,精气亏损是人衰老的主要原因,要抗老健体就得爱护精气。所以他说:“体者精之元也,精不欲竭……精之处无得而夺也。”可见,刘完素是从惜精保精可以健身防老来谈节制生育的。
刘完素在汉代王充提出人之寿夭在于“先天禀赋”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夭,皆人自为”的思想。这种“人主性命”说摒弃了神赐寿命天注定的伪说,说明人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摄养,就能延年益寿。刘完素还从精与气的角度阐述养生的机理,证明各种养生术能健体延寿的物质基础就在于精和气。因此,他重视气、神、精、形的调养,尤其强调气的保养。对于养气方法,他认为当从调气、守气、交气三方面着手,这种调养之法可起到舒畅阴阳、灌溉五脏、调畅气血的作用。
张从正:提倡祛邪扶正
张从正主张用攻法防病治病,认为祛邪之所以能扶正,是因为邪去则正气自安,反对唯人参、黄芪“为补”的狭隘观点,他还提出“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儒门事亲》)的主张。他的养生保健思想的核心是“君子贵流不贵滞”,认为人的身体、气血都要活动,瘀滞则会成疾,并总结了调饮食、施药物、戒房劳、练气功等养生方法。在防病保健中,他还特别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和机体与情志的整体观,丰富了中医学中有关心身医学、医学社会学的内容。
李杲:注重调理脾胃
李杲认为,促使人早夭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气耗损,而且不能在后天得到补养。因此,调养脾胃之气,维护后天之本,弥补元气的耗损,是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一条重要原则。
调养脾胃的方法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调节饮食护养脾胃。他认为“饮食不节”是酿成内伤的一个重要原因,“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故合理饮食是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是调摄情志保护脾胃。李杲指出:“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说明精神情志密切关系着生理变化,尤其易伤脾胃功能,因此,须从积极方面调摄,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三是防病治病顾护脾胃。李杲防治疾病之立法遣药,处处考虑到脾胃之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注重调补脾胃。李杲以顾护脾胃而益寿延年的精辟理论为养生别树一帜,另辟一途,为后世实践所肯定。
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
朱丹溪倡导“相火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并一再强调阴气“难成易亏”,因而在治疗与养生上,都主张以滋阴为主。
对于保养阴精,朱丹溪强调顺应四时以调养神气;饮食宜清淡,以免升火助湿;应节欲保精,以防相火妄动,并为此而著《色欲箴》以戒众人。在老年病方面,朱丹溪认为老年阴气暗耗,相火易亢炎为害。故养老大法在于滋阴培土,防止相火亢极。此外,朱氏对防病于未然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也有所论述。
综上所述,金元四大家的学术观点虽异,但皆崇尚养生。尽管他们所研究的专题各有侧重,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若能融合一体,必能汇集成比较完整的养生理论体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