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龙:我的非计划人生

2015-06-02凌媚

中学生天地(B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鼓乐陈龙几内亚

凌媚

高中时代,他是读书好、唱歌好、人缘好的“三好”文艺部长。

大学里,热爱音乐的他和小伙伴一起创立了浙江大学第一个非洲鼓社团。

读研不到半年,他放弃了直升博士的机会,远赴几内亚学习“最纯粹的曼丁音乐”。

如今,他创办的杭州悦曼丁鼓乐学院初见规模,他为心爱的事业快乐而充实地忙碌着。

他叫陈龙,他相信人生的道路绝不会只有一条,自己的人生要由自己安排。

有一种幸福叫打鼓

2009年的暑假过完,陈龙就是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二年级的学生了。回顾大一,他觉得大学似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功课不好也不坏,伙伴不多也不少,满怀信心去参加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却只得了个榜尾的名次。

他憋足了劲想组建一支乐队,然后在校园艺术节上出一把风头。

没有乐器就组建不了乐队,穷学生陈龙在网上四处搜寻信息,终于找到了一家赫赫有名的乐器店的老板。老板说:“要赞助可以,我们店现在主推非洲鼓,你得把它带到校园里。”就这样,陈龙第一次摸到了非洲鼓,他没想到的是,人生轨迹会因此而改变。

“真没想到会这么好玩。”陈龙总结当时迅速喜欢上非洲鼓的原因,“它是一种特别自由、随心所欲的乐器。”一般的乐队演出,都是大家各自练熟了自己的部分,然后一起排练、彩排,而非洲鼓讲究的是合练,在互动中寻找灵感,每个击鼓者都能发现和展示独特的自我。很快,陈龙打消了组建乐队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起了打鼓。

2010年国内非洲鼓爱好者圈子里极为轰动的一件事,是第一次有非洲大师来开设工作坊。被大家亲切称为“邦哥”的老师,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非洲鼓乐,让陈龙彻底迷上了它。

也是在那时,陈龙结识了同样爱好非洲鼓的学长王鲁。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学校成立鼓社。2010年11月3日,“击悦”在浙大成立了。

“我们最初是在‘深山老林里打鼓的,下雨也去。”陈龙笑着讲起了最初没有场地打鼓的窘境,“在那里打了一年,才转战到了行政楼废弃的地下仓库。”堆放废弃家具的仓库在大家的精心布置下,慢慢变成了温馨的 “击悦老巢”。社员们在地下打鼓,头顶上就是校长办公室,回忆起来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击悦”闯出名头后,几乎每周都有三四场演出,每次大家都是倾巢出动,本来就不多的演出费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少得可怜了。但只要大伙儿在一起,满腔热情与快乐就不会熄灭。

陈龙最难忘的是每周一次的“启明星”之行,这是“击悦”自创立起一直延续至今的公益活动。杭州启明星自闭症康复中心,是一个3~10岁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每周五下午陈龙和伙伴们会去那里探访,希望快乐的鼓声能帮助小朋友走出自闭,学会交流。有一个叫瑞瑞的小女孩,刚开始每次听到鼓声就会捂住耳朵尖叫,一年之后她不再抗拒,会试着打几下鼓,还会跟着一起唱歌,那愉悦的表情让陈龙相信,打鼓使人幸福。

人生有舍才有得

2013年年初,陈龙独自踏上了去几内亚的学鼓之旅。在这之前,他的硕士生生活已有一段时日了,每天重复的实验室生活让他越来越迷茫,“指标式的任务和工作方式让我倍感压抑,三点一线的生活束缚着我的身心。”相比严肃的科研工作,陈龙更喜欢艺术,自由地打鼓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从小到大,陈龙都没有在学习上让家长操过心,2008年考入浙大环科系,2012年继续攻读环境工程研究生,一切都按部就班,顺风顺水。然而在表面的风光下,隐藏很多烦恼与失落。“继续读下去,我将会是家族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有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可是我时常感到一种无法言喻而又真实存在的孤独,只有在打鼓的时候,我才会忘记烦恼,找回平静。更重要的是,和朋友们在一起打鼓,会让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我觉得很幸福。”一边是学业事业,一边是兴趣爱好,到底该如何选择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陈龙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放弃读研直升博士的机会,去非洲学习打鼓!“当学习跟兴趣发生冲突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一切为了高考为了一份好工作。但我想,人生的道路绝不会只有这么一条可走,结合自己的兴趣,我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来。”

对于抱着传统观念的父母来说,陈龙这个决定不亚于“晴天霹雳”。“我说服不了他们,他们也阻止不了我。和爸妈闹掰了的结果就是,他们一分钱也不支援我。”幸好那时陈龙已经通过打鼓攒下了一些钱,又有朋友愿意资助,非洲之旅才得以成行。

几内亚是西非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后来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地方,生活条件可想而知。然而这里也是非洲鼓爱好者的天堂,鼓乐与生活融为一体。“大家似乎都穷得只剩下音乐,不过有音乐就足够了。”陈龙永远记得当地村民穿着五彩的民族服装,打着鼓跳着舞来迎接他们这些外国人的热闹情景。所有人围成圈,打鼓,跳舞,尘土飞扬,却没有谁想停下来。非洲人就像是为音乐而生的,打鼓是他们表达自我、连接彼此的纽带。陈龙说起最震撼他的一个细节,某天半夜一个孩子平安降生了,村民就在月光下打鼓跳舞,为新生儿庆祝,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这才是最真实最纯粹的快乐,这才是我想追寻的。”

快乐,正是非洲鼓的内涵与魅力所在,在几内亚学鼓的那段日子里,陈龙愈加坚信:打鼓使人幸福。而他也在后来的一次次演出与指导中,不断传递着这个信念。

2015年一开年,“悦曼丁”就与杭州市江干区慧灵智障人托管中心联合,在杭州木马剧场献上了一场新年鼓舞秀,这是大陆首次融合专业级非洲鼓舞与默剧的大型舞台表演,演出者中包括了智障人,而演出收入全都捐给了他们。对于陈龙来说,能够用自己喜爱的音乐去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无疑是幸福的,也借这样的机会,将非洲鼓带上更大的舞台。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陈龙选择了一条在别人看来甚至是有些荒唐的道路,舍弃了安逸体面的生活,而收获的是伴随着鼓声的幸福。

打鼓可以是一项事业

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不远,有个繁华的城西银泰商圈,陈龙创办的悦曼丁鼓乐学院就坐落其间。尽管招牌不太抢眼,但进入室内却别有洞天,异域风情的装饰随处可见,墙上贴满了学员上课和各种活动的照片及海报。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摆放了一室的大小各异的非洲鼓。

“不好意思,昨天我们排练到了深夜。”采访那天,陈龙比约定时间晚来了几分钟,放下手中早餐袋给记者泡起茶来,“尝尝看,这是我在非洲喝的同款红茶,我刚去几内亚学鼓那会儿,全靠它帮忙倒时差。”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陈龙目前的状态,那就是——充实。“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表演了,要说培训的学员,肯定上千了吧。”在鼓乐学院基地打地铺过夜的浙大实习生连连点头,而墙上形形色色的照片则是最好的证明。

去年夏天,陈龙和伙伴合作开办了一个夏令营,把非洲鼓当作一门能提升青少年团队合作力和领导力的艺术课程进行传授。我们俗称的非洲鼓,学名是Djembe,这个词翻译过来就是“在一起”,它强调的是集体参与,在相互配合中即兴发挥。“实际效果很不错,最后的汇报演出,让家长和专家们都交口称赞。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能亲身实践、像游戏一样充满乐趣的教育。”虽然这次夏令营的人气、口碑双丰收,悦曼丁却赔了不少钱进去。不过他觉得值,“只要有条件,今年暑假接着办。”

陈龙会有这样“砸钱也要办”的决心,源于他在杭州多所中小学担任艺术指导老师的经历。陈龙每周会到杭州绿城育华学校高中部上一堂兴趣课,上课过程中他有点沮丧地认识到,对于这些忙于应考的同学来说,绝大部分人选修只是为了学分,这样的形式终究不能让非洲鼓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很多同学在课程体系的压力下远离生活现实,要让他们变得生气勃勃,首先要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夏令营就是我的一个尝试。我想证明,每个人都可以在非洲鼓中收获快乐,得到成长。”

作为杭州屈指可数的非洲鼓艺术家,陈龙已经拥有自己的乐队,还出了非洲鼓作品的唱片,但他依然把推广非洲鼓当成自己的使命。陈龙很乐观,他知道未来的路还长,不能简单定义成功或失败。2014年的年末,“悦曼丁”迎来了第一批实习生,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从非洲鼓爱好者到指导培训师,从一个校园鼓社到一个鼓乐学院,从创业之初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到如今全面开花遍地结果,陈龙一步一脚印,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陈龙说:“当你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和冲击的时候,就是你面临选择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觉醒吧。既然醒来,就找到自己的信仰,不管未来如何,绝不要以为只有一条路可走。”

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这段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鼓乐陈龙几内亚
鼓乐节
情书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西安鼓乐八拍“拍曲”研究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设计之“鼓乐铿锵”
几内亚爆发流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