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土木建筑小区室外的给排水系统设计

2015-06-02何美娟

关键词:土木建筑给排水系统

何美娟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学理念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土木建筑小区设计也跳出了常规设计的范畴,其户外景观设计以及生活基本场所设计得到了充分关注。对于小区居民而言,室外给排水系统为其正常生活提供了保障。设计人员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应结合小区区域环境以及用水实际情况,确保设计规划的合理性。

关键词:土木建筑 小区规划 给排水系统

在建筑小区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中,室外给排水系统虽然占地规模相对较小,但仍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该项工程的设计工作,着眼于经济合理性以及技术可行性来做好室外给排水设计。笔者首先简述了小区排水体制的选择、给排水系统构成,并基于工程实践探讨了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1 给排水系统构成

在土木建筑小区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具有极为显著的功能以及作用,通常情况下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以及排水两部分。其中给水系统内容如下:①主系统。建筑小区设计中给水系统相对独立,供水过程中一般以蓄水池——水泵——水箱——减压阀——用户这一流程为主,其有效缓解了城市供水网络负担,管理较为方便。②热水系统:为居住区民众供应热水,为其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热水管道和普通给水管道也是彼此独立的,以免受到影响。③消防系统。在给水系统中,消防系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于居住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所以在设计给水系统时应确保消防系统连接主系统,并为其设置辅助供水系统,为消防栓正常发挥功用提供必要的保障。

排水系统则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小区排水体制包括两种类型,即合流制和分流制。前者是由同一管渠负责排出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的系统体制,未对合流水采取无害化处理,因此在直接排放的情况下可能对受纳水体造成污染;也可引入污水厂予以净化处理,以便于对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做出有效保护,然而此种情况下污水管管径乃至污水厂规模均会随之扩大,存在耗资过大的问题。而分流制则是由彼此独立且不少于两道管渠分别排出雨水、生活污水的系统体制。管网收集雨水并直接将其排入水体,而污水管则负责收集污水并引入化粪池储集或者污水厂净化处理后再行排放。小区排水体制选择是否合理将会对排水系统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管理产生根本性影响,同时对于小区周围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工程初期建设费用以及整体造价。总的来说,小区排水工程设计应着眼于区域整体规划以及排水系统整体规划,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在此环节尤其应重视城镇工业企业规划、原有排水设施、区域降水量、污水处理以及利用情况、排放标准、地形以及水体等问题,结合多方因素综合考量。通常情况下新建住宅小区应采取分流制排水系统。

2 基于工程实例的给排水系统规划

2.1 工程实例。某居民小区地处高新开发区,占地总面积为8.64万m2,小区内部高层住宅楼共计24栋,建筑高度最大为56m,总建筑面积高达26.7万m2,小区居民约为7500人。同时建筑地下一层为停车场,该部分防火等级为Ⅱ~Ⅲ级。

2.2 小区给水系统设计。①选择水源并统计用水量。该建筑小区水源均为市政供水,并由小区物业自行设置水泵以及蓄水池等相关配套设施,以缓解市政水网所承受的负担。应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用水(包括水景以及公厕等)、绿化与道路用水、消防用水等主要用水指标来计算用水量。②设计给水管网。设计给水管网应对小区具体情况予以充分考虑,本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因此应对给水系统进行加压处理,以免高层住户因水压不足而出现供水中断问题。应结合建筑分布来设置集中式变频调速加压泵,亦可单独在各栋建筑物内部设置加压设施。高层建筑较为集中的情况下以集中式变频调速加压泵为主,其便于管理而且成本较为低廉,但应注意其外接管线繁杂,存在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应特别注意此点。③消防设计。设计消防系统时可结合不同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在设计室外消防栓时可选择市政给水为主要供水源,并确保充足的水压力,以便于室外供水管网形成环形供水管(DN150)。建筑物和消防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40m为宜。室内消防栓则应采取屋顶消防水箱与小区消防水池联合供水方案,并配置加压泵提高给水压力,从而使室外供水管网形成环形供水管(DN150)。

2.3 小区排水系统设计。该小区采用分流制设计排水系统,其中在设计雨水系统时对小区地形地势给予了充分考虑,以合理设计排水管网。同时要求按照小区地势坡度来布设管线坡向,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与节约。设计雨水系统时采取暗沟、管道彼此结合的方式,利用暗沟来排出地下车库顶部积水,设计沟宽在300mm左右,并根据地势来设计暗沟坡度。同时车库外的暗沟部分转变为管道,并设置雨水检查井,以便于分散排放小区雨水,防止污水管道以及雨水管道的相互交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而在设计污水系统时还应结合小区居民用水情况,充分考虑其日常生活中的用水量,并基于这一数值的80%~90%来加以估算,然后结合生活用水小时变化系数计算出污水系统的相关数据,使排污系统保持充足的排污能力,以适应小区实际的排污需求。由于污水管道分布较多,彼此之间的连接较为复杂,所以应结合小区实际情况优先布设污水管。当小区污水管网直接连接市政排水管网时,可考虑将其引入污水处理厂,而无须另行设置化粪池。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市政给排水系统存在滞后问题,不少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够合理,一旦遇到暴雨则普遍存在水浸街的现象。因此设计人员应遵循环保、安全以及发展的理念来设计小区给排水系统,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并设计给排水管网,为城市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华.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美观性探讨[J].给水排水,2010,

36(10):74-76.

[2]赵绍明.浅析超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1594-1594.

[3]梁梁.北方寒冷地区民用建筑小区的给排水技术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5).

[4]李娜.简探如何设计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J].大观周刊,2012(19):140-140,101.

猜你喜欢

土木建筑给排水系统
对高层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的探讨
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
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研究
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技术研究
浅析当代土木建筑施工中的问题与对策
节能节水原理及其措施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土木建筑项目的防水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