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6-02谢正林
谢正林
摘要: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愉快学习
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要导之以“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心得体会。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获取新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思考的过程。宋代教育家朱嘉说:“读书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却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质疑“我是谁?”“心脏怎么能带回祖国?”“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说:“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些,咱们一起读书找答案吧!”学生带着疑问自觉地去读文章,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读后学生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是波兰著名的音乐家肖邦被迫离开祖国,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这种至死不忘祖国的爱国之情真令人震撼呀!”学生大胆地提出了问题,并通过积极思维解决疑问,这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也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创造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迷信。熟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人非圣贤,孰能无惑”的道理。其次,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就更合理了?”“你能想出更精美的词进行描述吗?”“你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学习方法吗?”再次,教师要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式”等课堂教学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教师和同学的勇敢挑战者,如在教学《曹冲称象》后,有的同学就主动提出:“曹冲的称象办法还不够好,石头搬上搬下都不方便呀,而且很费力,还不如叫那些看称象的官员代替石头,自己上船下船都好,称起来也很方便。”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同学都投去羡慕的目光。这就是对创造性学习的最好肯定,学生敢把书本、权威当作“对手”。敢于独立思考、尊重事实,使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为思维插上翅膀。学生是富于想象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全部,是知识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想象画面,或者读后用简笔画再现文字内容,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船长》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铁坦尼克号》中出事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当时混乱的局面,引导学生想象,这时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兴趣盎然,个个都在为这场劫难揪心,从而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纷纷在为这场灾难想办法,争先恐后地想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再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我让学生画出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是一条怎样的山谷,然后对照图画说话,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根据内容引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叙述的故事情节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根据课文所叙述的情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表演中,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导演结局。学生对剧中的角色,对故事的结局进行大胆地设计,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历史小话剧《负荆请罪》一文后,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文中人物特点,进行排演这部历史小话剧,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要求语言、动作、神态等符合人物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和蔺相如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性格特点。再如教学《爱之链》一文时,我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设想,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总结设想出以后的故事情节,然后让各小组分别表演。通过有趣的表演和续演,使学生对课本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针对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复述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起因、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最后的结果都了解,但如何重新组织语言,把课文内容加以压缩,长话短说,这就要求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学时启发学生抓住要点,对次要内容进行删减、替换、合并。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如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要求学生在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时,精心组织语言,不仅要说出事情经过,还要能刻画出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唐僧的是非不分,更要刻画出孙悟空的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此时,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基础进行创造性思维。又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我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复述课文,“如果吴王攻打楚国,后果会怎样?少年是怎样让吴王口服心服,放弃攻打楚国,又避免杀身之祸?”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