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015-06-02徐嫦娥
徐嫦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写、会写、善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各类考试中亦占有较大的比重。据教育部制定的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语文学科所占比重将上升,这无疑更加凸显了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但据笔者了解,很多学生对写作没兴趣,都怕写作文。我们语文教研组曾对我们学校初中三个年级近千名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占80.8%,其中64.6%的学生表示对写作文没兴趣。他们说写作文不像做数学题那样,即使不会做的题也有思路可循,而写作文茫然一片,无从下手。于是,学生写作文时经常是能拖就拖,不能再拖了,才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写愿意写的内容,让写作有话可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也可以写想象中的事物。写作是心灵的缩影,只有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写一些想象类的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思考和解释他们生活空间中的事物。那些在成年人眼中没有生命的事物,在他们眼里大部分是有意识、有生命的,他能想象到星月以上的境界,能想象到地面以下的情形。因此,鼓励学生写一些想象类的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二、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写作随心所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与学生没有宽松的表达空间很有关系。我们教学生写作文,不要过分强调形式,规定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写才好,怎样写不好……这些应试教育下教授写作的方式方法,容易给学生戴上沉重的枷锁,使他们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和对作文的信心,这会给学生的终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能拓宽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大大增强。教师既要坚持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物,又要善于引导启发,不断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可想而知,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提升了写作能力,应付各类考试就事半功倍了。
三、激发学生写作成就的动机,让写作充满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写作成就感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好方法。人们希望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试着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批改中,我总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即使是最差的习作,我也要发现几处闪光点,用商量和建议的口吻指出,从不用指责的口气。为了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鼓励学生自改、互改。这样做符合他们好胜的心理特征,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一丝不苟地批改,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在学生互改作文的同时,教师要加以指导、点拨。这样做,被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批改的学生也能从其他同学的文章中受益,这样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2.突出重点,讲究效率。我批改作文,每个阶段,每一次习作,都有侧重。如学生不注意开头,不是平平淡淡,就是离题太远或者套话入题,于是我在讲评时,就择录一些范文的开头,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3.抓好典型,带动一般。每次作文我都要让全班学生明确有哪些收获,对于佳作,我都给予表扬鼓励。有的张贴,有的传阅、诵读,还有的向一些报刊杂志推荐,比如,我们班一学期下来就有十几篇学生习作在《燕赵都市报》《中学生作文》等报刊发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写作的能力,这是我在几十年的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和做法,与大家共享。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