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5-06-02冯秀文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趣味性教材

冯秀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的责任。部分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由于诸多原因对所学的学科往往失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虽然我们的教师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由于教师对师生双方的关系处理不当,对教材的处理有失偏颇,使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做题,沉浸在题海里,丧失了对学科的兴趣。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双方构成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作业的布置,以及各种检测,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安排,对教师的教学才会感兴趣。我们的课堂也才会生动活泼,也才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面对新教材,教师可能有很多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说,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好新知识的切入

任何事情的开始都必须有好的开头,这样能够引起对事情的兴趣。有信心把事情做到底,而且做得到位。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很注重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将教材设计得图文并茂。任何学生拿到教材都会有一种新奇感,感觉到有趣,有迫切学习的欲望。新教材问题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之间的衔接,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过渡,要将学生巧妙地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之中。

教师应该注意教材情境的设计,不惜花更大的时间,设计课堂的导语,将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知识浅显,便于理解。新知识的切入,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这样学生在起始阶段就感觉不到问题的难度,又能够对所学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六年级第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学第一章的有关内容,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自己评价学习的程度,在讨论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面对较难的数学问题,一定加强引导,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惧怕心理,努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将数学的美艺术地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敬重教师的学识,向往着数学学科的教学艺术。

二、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任何知识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科特点,让所教的学课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新鲜活泼的生活材料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比较接近生活实际,很多例题直接来自现实生活,甚至就在学生的身边。所讲的知识不但是学科知识,更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不会感到枯燥。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也较灵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能够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大有益处。

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设计好课堂的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激情导入,故事叙述,图案表演,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兴趣去学习。

三、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有诸多栏目,构思独具匠心。其目的是让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培养讨论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比如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式;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小结习惯。如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开辟第二课堂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的获得,都不是单单靠课内的知识,因为课内的知识往往局限性大,教师还要扩展学生的视野,开辟学科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而且对某一个方面很感兴趣,有着一定的探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能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强知识的运用性。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每个单元的后面都设计了学生的拓展练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举办一些兴趣小组,使课内知识与课外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六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可能性。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成功,领略成功的喜悦。

如何用好新教材,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新教材教学改革的任务。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新教材趣味性教材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