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015-06-02周小莉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课外阅读

周小莉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教给方法会读书 多读书

自古以来,许多爱书者都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今,聆听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报告,观摩了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们也能清楚地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如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所执教的每一节课都少不了课外延伸,她讲课的语言如行云流水,令人耳目一新。我曾多次领略她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天地,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致

学生是课外阅读培养的主体,要想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致。

(一)“听书”习惯是基石

开学之初,先不着急从理论上强调读课外书的好处,而是通过听读训练让学生渐渐喜欢读书。每天,我会给学生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话,或者是寓言。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嘎然而止,让学生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再下来,我给学生读课外文章的时候,读到精彩之处,我会停下:“同学们,今天老师嗓子疼,你们自己看看吧。”这样,学生的读书胃口又被“吊起”来了。渐渐地,我鼓动学生自己去买书,每当学生买来新书,我就要在班里“大肆宣扬”,并读上面一篇好的文章给学生听,买书的学生自然很骄傲。

学生开始读书以后,我还要利用大课间及读书读报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读给同学们听。就这样,学生对书中的好多未知的知识,充满了好奇,逐步养成了听书的好习惯,也激发了他们要读书的欲望。

(二)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有时,我会介绍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有时来一段精彩的片段。渐渐地学生也会走进书的海洋,品味人物的个性特点,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操场边、教室里都是学生看书的身影。

(三)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并在学生中树立爱读书、会读书的榜样,时时处处对这些平时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表扬奖励。我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以及读书使他们在文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的例子。

(四)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五)家长做学生读书伙伴

记得我上《草船借箭》一课时,故事导入新课,有些学生也争着要讲其他有趣的“三国”故事。讲完课文后,我又拓展延伸:“要想知道更多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请阅读《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哦,太棒了。”学生欢呼起来,求知的欲望达到高潮。很多学生第二天就埋头在《三国》中,同诸葛亮共谋划策,与曹操决一死战……没有这本书的学生,回到家就让家长去买,家长知道学生爱上读书了,怎么会不去买呢?看到学生读书增长了知识,他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些家长也改掉了守电视机的习惯,与学生一起读书了。一家人围在一起读书的景象让人欣喜。

而且,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致并养成习惯,还要家长接受这种教育理念。

另外,一个学生的成长,本身就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相配合的,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教育就轻松多了。开学之初,在了解学生情况后,与家长经常进行沟通,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学生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书交了朋友,不仅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成绩一定会不错,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再结合自己过去教学的经验,用孩子读书与不读书六年下来的差别,进一步证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这样的实例,让家长心服口服。虽然有的家长将信将疑,但是用不了多久,学生读书的变化让他们彻底和教师站在“同一战线”上。许多家长改变了“没事去学习,别看闲书”的论调。

还有,学生的自制能力是很差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每天学生的阅读必须有家长的监督。规定每个学生每天晚上必须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分钟,家长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在作业本上按如下格式填写:“某年某月某日学生今天晚上读了《xxxx》。”有了家长的监督,每个学生都会完成阅读作业。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一)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中年级学生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用方法读书

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写后记,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

首先,我班坚持每日5 - 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自习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其次,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教师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