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练笔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2015-06-02徐春花
徐春花
摘要: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本文中就从插图处练笔、文本空白处练笔、拓展延伸处练笔等方式,让小练笔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关键词:课堂 练笔 空白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上的小练笔,特别是写好随文小练笔,把握小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灵感之花及时绽放,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言语实现自然生成,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这样就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当然,教师必须花心思找准切入点,找准时机,做到“巧施练笔”才能让读写相得益彰,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文中插图处练笔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习作不是没有素材,只是缺少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会感受美的心灵。图画是鼓励学生写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中年级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直观性非常强,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写话的兴趣。有的插图,课文中已进行了具体的描绘,而有的插图,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同时辅以图片资料、幻灯、多媒体等手段,启发学生观察,发挥想象,进行直观图画与书面语言的互动。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课文插图中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这就是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山上的情景,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出了什么?(他的后背都贴在哪里了?)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刺骨,他又将承受怎样的痛苦呢?再引导学生即兴练笔。学生从痛不欲生、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等方面谈到了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极大的、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最后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残酷的惩罚也许会摧垮人的身躯,却怎么也不能摧垮普罗米修斯坚强的意志。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自古以来正义都是战胜邪恶的。
又如《少年闰土》一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其中第二幅是闰土与鲁迅告别时的情景,课文中并没有相关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联想:闰土是在什么时候与鲁迅分别的?(把他们的动作、神态等描绘出来)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另外还可配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如《难忘的告别》或《雪中离别》等。
这样通过插图练笔,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在文本空白处练笔
利用教材空白点进行有效练笔。课本中许多课文都出自名人名家之手,他们在创作时,由于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的需要,也为了制造一种艺术氛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补充、想象。
例如,《七颗钻石》一课,主要是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天地,涌出了泉水。涌出泉水后,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课文留下了许多艺术空白。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再补充想象,进行练笔。
又如,在教学《我为你骄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充文中的空白,把自己当成那个小男孩,给老奶奶写封回信。学生都能结合课文内容写信,并且从致歉信中,不难看出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把握也相当准确;许多学生态度十分真诚,都有话可写,不空洞,遣词用语上也很到位。
由于平时重视课堂练笔,学生在写作上大有起色。在文中会使用优美的词语,生动形象的句子,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比比皆是,各种结构的段落或多或少地也会应用了。以前连三言两语都写不出来的情况也不多见了,课堂练笔真不失为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好方法!
三、在拓展延伸处练笔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随机进行小练笔的训练。在课堂的结束处指向文本的整体,往往能给予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驰骋,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未尽,给人留下了思考和遐想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引导他们找到创新的钥匙。
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当洪水退去,幸存的村民看见眼前的一切会说些什么?有何表情?旁观者又会如何表现?发出怎样的感慨?
例如,《去年的树》文中那一个个人性化的角色,感动了学生们纯真、善良的心,正当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峰时,文本却嘎然而止,给学生的习作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就此创设体验作文的契机:“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课文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鸟儿为什么看了一会儿灯火?它想对灯火说什么?你能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鸟吗?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吧!这些练笔,正是基于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就一定能感悟到文章的主旨。这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从学生的习作看,有的学生表达了“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想法;有的学生表达了“保护环境,爱护森林”的愿望;还有的学生表达了“关爱生命,和谐发展”的心声。
以上案例,创设了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平台,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把结尾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了学生的作品。这样的练笔,不仅使学生的身心感受到了读物,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真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让我们有效地把握教材、挖掘文本,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练笔,让学生习作的灵性在这里飞扬,让小练笔在课堂上绽放异彩!
备注:本论文为市级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策略的探索与研究》的研究成果。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