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实验与初中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2015-06-02许吉彤
许吉彤
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发挥实验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潜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素质。
一、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意义
通过操作化学实验、观察实验、探究实验结论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及其本质特征。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与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包括:
(一)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充分地准备、规范地操作、过程地展示、如实地填写实验报告、严谨的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并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则、程序认真地做好每一次学生实验,这些都能使学生积累化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
(二)实验可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中涉及的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的应用,将关系到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重视和掌握的程度。例如,在学习CO2的收集方法是提出:
1.CO2采用什么方法收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CO2为什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3.收集气体的方法跟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与物理性质有关)
通过这样的循序渐进分析推理,可使学生构建单个知识点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可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的示范和讲解,并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能很快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实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实验现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情感。例如,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设计铝、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这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强烈程度的不同,就可以分析出它们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加深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几个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对比实验,并进行操作,教师对设计好的、操作规范,给予鼓励,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实验中,我把小组成员分成了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由相互交流、分工合作,完成即定实验达到实验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例如,在实验时,观察员可指导操作员的操作规范程度和记录员的记录准确性,下次实验学生相互交换职责。实验结束时,教师对配合默契、实验效果优秀的小组当场表扬,并请小级组长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交流合作不但能使实验得以顺利完成,也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团队精神,还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怎样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质
(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科学探究的具体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四环节,这也是在认知中得到提高的过程,也是探究素养形成的过程。如,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常规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会造成很大污染,可以改进,将白磷固定在有冷水的小烧杯底部后倒扣在大烧杯的水中, 第一步给大烧杯加热,白磷不燃烧;第二步通入空气,白磷燃烧,这样即操作简便安全、对比性强、现象明显,还能形成新知识点,燃烧时三条件缺一不可。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时,确定实验目的,学生依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在充分发展自主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明确观察目的,做记录,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百折不挠的个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并增强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归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助于以后学生自主学习。
(三)启发式思维的培养
启发式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自己概括和归纳实验结论,以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在进行O2、H2、CO2的制取和性质综合复习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大气体(O2、H2、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教师“领路”后就“放手”,这样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很快就能归纳出制取气体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验证气体与气体特有的理化性质有关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四)逻辑思维的培养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导学生形成以旧知识为指导,通过推理,形成新的思维逻辑方式,掌握、理解新知识的目的。例:在研究鉴别O2、H2、CO2这三种所体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复习O2、H2、CO2的性质: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那一种?(只有CO2可以);②能还原氧化铜的是气体那一种?(只有H2可以);③能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气体那一种?(只有O2可以)。通过分析鉴别步骤为:1、通入澄清石灰水,可鉴别出CO2。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鉴别出H2,剩余的就是O2,当然还有其他方法的组合。结论:在鉴别几种物质,当采用某一种方法时,出现的现象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几种物质的不同,这种方法就可以采用。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常规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设计并实施实验,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创新能力得以培养与提高。例如:课本中CO还原性氧化铜实验中,对CO的污染性并没有设计。我在教学CO还原性氧化铜实验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特别强调学生如何在实验中合理处理尾气,减少污染。学生提出三种解决方法:1.用排水法将CO收集在集气瓶中。2.用气球收集后再集中处理;③点燃尾气。然后引导学生探讨这三种方法优劣,学生自然就得出“点燃尾气”的方法最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只用一盏酒精灯,将尾气导入到加热的酒精灯火焰处,既减少了污染,又验证了CO的可燃性。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出学习的新氛围,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整体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质。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