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5-06-02李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好奇心问题意识兴趣

李霞

摘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石,是学生探究的动力。然而,目前的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改革教学,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意识 兴趣 方法 好奇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光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初中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有着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课上很少发言,更不要说自主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敢于挑战,善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试想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甚至是厌学情绪占主导,那么学生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与大脑的兴奋度,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与饱满的热情,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与认可,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也正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巧妙新颖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如音乐导入。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采用音乐来导入,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一曲曲悠扬动听的乐曲中更能让学生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进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作者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情感而书写。而由于读者年代、环境等的差别并不能直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运用音乐,可以将这些语言所难以描绘的无形情感用不同的节奏与旋律来传达,更能起到烘托与渲染的效果,从而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这些静止而枯燥的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传统的黑板与粉笔,也不是静止而枯燥的文字教材,而是优美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精彩的短片,这些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中来。

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当前教学中学生发言少、很少提出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的权威有问题不敢问。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上,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容挑战、不容质疑,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教学严格照搬,不敢超雷池半步。大多学生畏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而不敢提问,这使得学生原来就薄弱的问题意识更是消失殆尽。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改变这种对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还学生以平等权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被动的接受者,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有着与教师平等的学习权与自主权。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还学生以平等的学习主权,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在教学中心有疑问时才能敢于提出。

(二)还学生以话语权

学生的学习主权不仅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更要表现在要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要让学生有交流的时间、空间与平台。也就是说要还学生以话语权。我们要善于观察,当学生心中有疑问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当学生没有疑问时,我们要学会引导,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三)建立科学教材观

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学习的凭借与平台,而非学习的全部。我们的思维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视教材为权威,不敢质疑,而是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教材,要将教材与现实与生活结合起来,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实现由传统的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的教材观。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而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动机,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敢于提问。

三、传授学生提问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也。”在学习中,“鱼”只是现成的知识,而“渔”则是学习的方法,故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学会提问,并不是告诉学生一个问题或是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看似无疑处生疑,才能提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会提问,学会学习,这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注重以问启问,即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思维,从而使学生发现与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在这其中教师要做好指导与启发工作,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更深入,那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浮于表面,只是一些肤浅层次的问题。当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甚至偏离主题,抑或是错误的,我们也不能一味否定,这样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肯定其提问的积极性,指出其提问中的不足,给予必要的启发,以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角度更新颖,问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许洪富.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创新学刊,2012(5).

[2]张晓燕.浅析初中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读写算,2012(72).

[3]李丽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教研版,2012(10).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好奇心问题意识兴趣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