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作文生活化

2015-06-02李和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事物习作生活化

李和平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写作生活化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才能从心底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变得乐于表达,乐于作文。

关键词:生活化素材 兴趣体验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日常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实,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在没有东西可写,不敢、不愿下手去写。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突破口在于写作的生活化。写作生活化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生活化的要求: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

二、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的缺失对小学生作文的影响

1.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写作知识与技巧的传授指导,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积累;注重课堂训练,忽视了让学生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感受和体验。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积累,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2.学生写作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抄作文选里的文章,错别字多,语句不通,病句多,记流水账不分重点,说谎话等。

3.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生活气息。

三、谈小学生作文生活化策略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也就是说学生要从生活中、从亲身经历中寻找写作素材,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

2.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少,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灵感。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必须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的事物,并且时时处处能留心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具有真情实感好文章。相反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写出来的作文既不表“情”,又不“达”意。小学生作文的素材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以这种亲身体验的素材去写作,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才能有东西可写,有兴趣去写。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世界,由过去俯视学生改变为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对话。

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需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他们做到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事物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大脑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了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更具文采,更生动,更有形。

3.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

4.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指导学生描绘生活。通过观察、参与、体验、描绘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写作兴趣,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总而言之,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延伸开来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活动中并不缺乏乐趣,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是缺少探寻乐趣的心。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活动的乐趣。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作时才能变得积极主动,对于写话才会有兴趣,才会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这样学生才能从心里排除“作文难”的障碍,才能变得乐于表达,乐于作文,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事物习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