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5-06-02周磊
周磊
摘要: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教师要发现语文学习的效果与功能,以学生进步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点燃激情、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获得体验、历练、积累、更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从实践中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来。
关键词: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创新 语文基本功
语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不仅仅在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地位举足轻重。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同时语文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就好比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因此,笔者结合在语文教育方面的多年学习和研究,现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一些个人观点来进行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具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果小学生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只有发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持之以恒地学习。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刻苦学习精神,根本就学不好语文。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很累,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害怕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做听说读写,才会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认真预习和及时复习的习惯。
2.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切磋交流的习惯。
5.勇于质疑问难,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勤查字典和勤记笔记的习惯。
7.广泛课外阅读的习惯。
8.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拥有以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语文就非常有利,那么,学好语文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
二、课堂连着社会,教学面向现实
现在,一部分教师仍在采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探究、重课本知识轻课外联系的语文课说教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语文课教学缺乏灵性,缺少创新和活力。追根溯源,主要是因为它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与现实社会接轨,把社会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堂认识社会、感受人生、发展自我,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本身在时空上进行延伸、拓展,它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和45分钟的有限时间了。力求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使学生自身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实现语文课教学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目标。
三、打好语文基本功很重要
语文知识的基础在于小学生在语文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发展,概括有以下表现:听就是要“听得好”,即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思想,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说就是要“说得清”,即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读的要素包括: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和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写就是指写作能力。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传统将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其实现在又有教育专家增加了一条:思,即思维品质。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方面,所以,能够使小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和思五方面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
如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指导学生用阅读的方法和用点评的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够培养他们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创造精神。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唯我马首是瞻,学生也不再是存放教师观点的容器,他们相互启发,既是师生,又像是朋友。想要获得知识,须经学生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富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的知识。教师应把“学、感、思、悟”的能力培养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教学上应鼓励学生质疑归纳,并且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见解。要鼓励学生善于钻研,勤思多问,富有创新的精神。
总之,学习语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就需要经常阅读、背诵优美课文或句子,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学生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什么疑点、难点时,要马上记下来,向教师、家长或同学请教,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因此,教师要发现语文学习的效果与功能,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进步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点燃激情、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获得体验、历练、积累、更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更有利于教师从实践中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来。
参考文献:
[1]冯国耀.在观念和行为之间徘徊———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浅探.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5(9).
[2]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3]姜雪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