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2015-06-02雷吉萍
雷吉萍
摘要: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由此可知,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基础知识 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这三个并列的、互为支撑的目标。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能力。假如把科学素养比作一座大厦是由三维目标构成的: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才有可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目标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不能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学习,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对学习方式的指导的必要性
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展现物理过程,叙述物理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最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表现出来,灌输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经验,促进相关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这种环境要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知识背景,实际情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一定的认知工具。
新课程改革把“问题解决”作为目标之一,即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新知。例如,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抓住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物理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先前的生活经验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突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习方式的探索及三维目标的渗透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基于以上要求,我们就必须探索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它是由师生从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材料,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实践证明,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师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你们在使用平面镜时,有没有发现什么现象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仔细回想自己使用平面镜时的情景,随后许多学生就会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1.当人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那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2.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好像在变小,那么像与人是否等大?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4.当人举左手时,像举”右”手,像与物是否永远关于平面镜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跳动的。这些问题的确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往往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通过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问题,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例如,上面讲到的“平面镜成像”,学生提出了研究的问题之后,肯定对结论会作出假设与猜想。为了验证猜想,学生会自己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并进行不同的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们会认真观察现象,仔细记录数据,再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真实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探究乐趣,同时,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以前那种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实验相比,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交流合作,不断自我完善
在探究实验之后,与他人进行交流,可以发现其他学生在处理某一问题上更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引发学生更多思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科学世界观。
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往往使学生不仅获得教材上的知识,还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同时锻炼培养了学生能力,还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用于质疑,勇于创新,同时也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四)回顾问题,实现自我提高
在交流合作完成之后,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可以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整个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断自我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新知识的拓展。
当然,此环节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还以“平面镜成像”为例,我们可以采取展示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画的形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在欣赏到美丽风景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同时还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总之,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应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总之,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岩莉.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因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丁春海.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8).
[3]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廖伯琴.物理教学探讨.重庆:物理教学探讨杂志社.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