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习的意义

2015-06-02荆含光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动机学习者

荆含光

语文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和其他课程的学习相比,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语文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人文素养

语文,既有人文性,又有工具性,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能力,还要挖掘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的教育作用和感化功能,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技能,以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养成的有机结合。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除了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学习者如果通过语文学习,实现了上述目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技能和审美能力,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育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语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也可以说,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者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要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学习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学习的要求,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当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很容易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过程。关于学习的过程,各种理论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模式,如反射模式、网络模式、加工模式和生成模式等等。无论这些模式之间有多少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学习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即接受信息、理解信息、记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当然,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往往不是直线式的。

依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也就是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有意义的同化。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旧信息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同时,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积极意愿,具有积极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还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储备,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另外,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们认知结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人类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先于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语言能力的学习和发展,而语言又会在很大程度上从多方面影响并制约思维。学习者在周围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语言和逻辑。随着生活和感知范围的不断扩大,随着语文学习的逐步深入,学习者的形象思维逐渐发达,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这就意味着掌握了抽象思维的基本部分。

学习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参与,掌握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对语文作品的学习,教师帮助学生自主分析作品,自主获取知识信息,可以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探究式学习也叫“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它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围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学习,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它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提倡培养具有发现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很有意义。“合作式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交往互动和共同进步,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人生观及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

这样的学习完成后,就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新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学习的真正意义。使得学习者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还提高了学习其他课程的能力,为学习者继续学习、今后走向生活和社会,乃至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

三、语文学习可以实现学习者的动机,满足学习者的兴趣,有效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塑造学习者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造力,是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某种全新、独有 ,对个人或社会具有某种特殊价值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能力。从本质上讲,创造就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最终解决问题、产生新颖的产品或作品的活动。创造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前者指专门的发明创造者最终创造出对社会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作品的活动;后者则是对创造者自身而言的,也就是说,思维的产品对于创造者自身而言是新颖的,但对于社会而言可能是已有的,因此,只具有个人意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个体在真创造和类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能力就是创造力。

根据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内在原因产生的、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它取决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原因所激起的学习动机,它是在外界的诱因或刺激下产生的。认知的动机是指要求了解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动机,是内部动机的一种。自我提高的动机是个体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赢得社会价值实现的动机,把成就看作是完成自我实现的根据。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习者的语文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体验不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所以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当然也就不同。但这种体现着浓厚个性的独特自我体验,往往是学习者自身天性的显露,往往是学习者自身价值的实现。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解读文本中产生的独特性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往往是自主学习、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结果。每一个学习者,在每一次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都会进行一次再创造,都会参加到建设性的知识重构中,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人的本质的飞跃。这样,语文学习的本质意义就得到最清晰的展现。

可见,语文学习,在人的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动机学习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