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专院校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2015-06-02孙永锋
孙永锋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对中专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在探究中确立学习主体地位,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问题情境 实践课程
随着社会形势与教育形势的发展,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中专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责任。在当前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们不能再是机械而枯燥地照本宣科,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学习过程,而是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展开主体探究,在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方位提升。现结合对教育形势的研究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对中专院校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可想而知,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剑拔弩张,学生又怎么可能会对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行为呢,对学科所产生的只能是消极被动的情绪。而没有学生兴趣参与的认知活动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情感负担,学生不以学为乐,反以为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积极的学习情感。
1.带给学生热爱。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是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得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专生来说,我们不要认为他们不需要爱,相反他们更为敏感,更加需要教师对他们付出真心与热爱。为此我们要将爱的阳光洒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与心理,让学生时刻都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热爱。这样才能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2.带给学生赏识。“欣赏如空气,每个人都不可隔绝;欣赏如水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欣赏如智慧的阳光,不仅照亮每一个学生,也会照亮教师。”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给予不断的肯定与赏识,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信心满满地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为此我们要用全面与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不要因学生一时的失败而对学生失去信心,而是要以赏识的眼光、用放大镜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强化学生的荣誉感,从而使得学生鼓起更大的信心与勇气来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来。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闸门、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的一味灌输只能让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而且学习效率低下,只能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成为知识的固守者,而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与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创造性学习与运用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平白的教学,而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问题的悬念性来制造更多的冲突,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
1.注重问题本身的价值性。问题本身是否具有价值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成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富有开放性、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阅读,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以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2.加强问题提出的多样性。我们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形式地呈现问题,以丰富的形式来增强教学的变化性与形象性,这样的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
3.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性。正所谓有的放矢。如果不分时机频繁而随意发问,那么提问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频于探究、懒于参与,怠于思考,不仅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相反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扰乱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与有效教学的实现。
三、开发综合性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也是如此,只靠教材所学到的只是现成的知识,这是一种间接经验,要达到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掌握,需要将间接经验转换成直接经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将所学充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解、提升能力,学用结合,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践演练,要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中提升能力。
现行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水平,较之以前在编排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在每一单元后都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利用这个板块以外,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就文中的空白、主题、情感、结尾等来展开口语训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认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除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的间隙,还可以在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将课内与课外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与舞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个性化解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真正内化,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训练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湘莉.论新形势下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文学教育,2011(1).
[2]查晓尹.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2011(1).
[3]王海霞.新课改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学周刊,2013(4).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