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机械制图》有效性教学的探究

2015-06-02胡红兵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分层差异

胡红兵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差异的关注,通过教学实践,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 学生 差异 分层 教学

一、中职学生《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基础知识薄弱

具体表现在由于中学阶段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

(二)学习方法不当

对于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

(三)学习能力差

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灵活运用,学习只掌握问题的结论,不注重其中的原理。机械式模仿死记硬背,如果同样的问题被更换一次主体要求,就会不知如何着手。

二、中职学生《机械制图》学习差异的成因

(一)生源素质低

进入中职类学校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学校的学生。

(二)中职生重视动手,忽视基础知识

中职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侧重于为社会培养不同行业的基本从业人员,因此学生主观上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机械制图》课程本身对学生要求较高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他们在主观上缺乏信心,放弃对课程学习的信念。

(四)忽视基础课程的学习

中职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想着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早日就业,而忽视对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学生差异,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作为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分析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我们对《机械制图》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展开了课题研究,采用了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根据其本身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次,一般来说分为完全掌握,只能领会和掌握困难的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将教材内容和课后复习的内容也分为三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更容易接受,共同完成学习进度。“分层教学”在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备课中体现分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优化组织教材,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细致分析,努力把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从而形成一个前后有序、张驰有度的结构,使知识结构层次化。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所组成的群体,教师的教学如何来适应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之一。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图例讲解、学生练习等多个环节。如何把握每个环节,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复习提问——巧妙设问,多方兼顾。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充分考虑一下。通过复习上一次课的主要内容,指出重点、典型问题重点关注。提问的难度要循序渐进,从提问复习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当问题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要能够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步引向正确结论,培养学生自信。

2.讲授新课——整合内容,分清层次。《机械制图》课程主要是掌握绘制、识读机械图样方法的课程。为了讲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逻辑思维的艺术,运用总结归纳、具体分析、综合阐述进行教学。在讲课时,要注意控制节奏,使学生都能完全接受领会,考虑大部分学生是否思路清晰并跟得上。

3.课堂练习——巡视指点、分层辅导。通过对《机械制图》的了解得知,其实在这个课程当中,没有那种比较难的东西,大多数都是比较好理解的,同时也没有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和公式。教师在教学时要将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合理安排,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外作业又要保证课堂练习的量。在这里对于课堂练习的习题题目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知识的要点,并且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等。与此同时,教师在出题目的时候要有目的性,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方法和空间想象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启发和帮助。在面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时,不要一味批评和责怪,而是要不断鼓励和激励他们,这样他们才能顺着教师的思路一点点跟上,并找到答案。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时,要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答案,即一题多解。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布置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来提高他们。

(三)在作业批改中体现分层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要简单地用对错号来表示结果,要细心地在错误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对于不同问题引起的错误要用不同的标示来表示。比如,基本概念混淆的错误就用“×”标注;因为不仔细马虎引起的错误用“?”标注;对于回答正确却不够完整的可以用“√”标注,但是要另外批注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细致的划分有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学生也更容易接收。

(四)在评价中体现分层

评价是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阶段性的总结,目的是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来促进发展。但是有很多学校一直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分出三六九等。正确的学生观应是“成绩不代表结论”。评价有横向也有纵向,都是需要比较的。每个学生特长不同,所以本质上讲没有落后者,没有差生。横向上讲对比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努力这一本质,就会让学生误认为自己是失败者,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自信心,总会有种“害怕”做事情的感觉。纵向对比可以记录学生是否是进步或退步,以及影响幅度,注意学生自身是否有近阶段的努力或松懈,有助于学生自己从自身方面发现问题,以用于自我暗示和努力。全面了解学生,调整方法分析,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发展。

四、小结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从学生的差异中找到教学的平衡支点,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特长,在教师教学、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的自发努力下,充分发挥发现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争取做到人人学有价值,全方面有所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分层差异
相似与差异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