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健康心理构建

2015-06-02马玉萍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全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致力于健康心理的建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被认为是党的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非常关注被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但是,在如今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热点问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与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的意义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来说,是指人的心理,即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坚韧的意志品格、开放稳重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心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方式、态度方法和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的高低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被教育者的健康发展。维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他的生理健康。许多心理问题都会间接或直接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加剧,从而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

2.心理健康还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生活质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他的工作成效,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研究出合理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健康心理构建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社会各种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表现出不自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各种多元的思想和文化也随之传入我国,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社会上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对自己所坚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所承担的思政教育工作有了不自信的表现。

2.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相互合力的过程。因为社会各种不良思想对被教育者的侵蚀和影响,往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很无力也很无效。同时,教育的效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教育效果的体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诸成效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教育效果的不突出、不明显的情况,就会产生焦虑和不耐心的情绪,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进一步实现。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如工资和奖金待遇、工作成绩的考核与职称晋升等问题。如果他们在这些问题上遭遇到了不公平待遇,他们势必会产生一定的郁闷和焦虑的情绪。对待工作也会不如以前那样认真和投入,会产生消极怠工情绪,从而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和效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健康心理的建构路径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针对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健康心理可做如下建构。

1.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马克思主义信仰永远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纵然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出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各种观念的影响,但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重大任务的承担者,他们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深地植根于心中,始终坚信并坚持下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万花筒,各种形形色色的现象充斥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临许多诱惑和冲击时,要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这份工作的崇高性和重要性,从而能够平和地面对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要深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教育效果在短期内的不显现和不明显,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产生怀疑和不耐心的情绪。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健康心理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要创设出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和谐氛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地位。学校也应该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的成分,并加以改进,避免他们承受过大的压力。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和完善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自觉地学习和完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正确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疏导,努力建构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徐学俊.心理健康导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邱伟光,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郑日昌,邓丽芳.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4]荣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素质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4).

作者简介:

马玉萍(1979— ),女,回族,宁夏西吉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