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晨读成为学生的“营养早餐”
2015-06-01彭丽华
彭丽华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起来,诵读语言文字,可谓事半功倍。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晨读无非就是让学生齐声读读课文、生字,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走看看,有的甚至派一个学生领读了事,自己忙着批改作业。因此,晨读被许多学生看作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晨读成了一种形式,费时而低效。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从语言的整体意识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为学生创设有情趣的、有意义的、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鲜活的晨读材料,让晨读成为学生的一份“营养早餐”。
一、整合教材,突出重点朗读内容
教材是语言呈现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的第一手材料。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机械地朗读教材内容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编写的,各个单元的主题相对独立。这种教材编排体系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将同一单元中每篇课文里属于同一方面的词语、词组、佳句归到一起,利用晨读时间集中反复朗读、背诵。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有《找春天》这样的美文,有写春景的古诗,有《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这样在春天里发生的故事,每篇课文中都有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词组、佳句,把它们集中起来,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能加深学生对春天的印象,积累写春天的好词佳句,这样有重点地朗读,大大提高了晨读的效率。
二、全员参与,丰富朗读形式
在晨读课上,单纯的个人阅读或是齐声朗读久了就显得枯燥、乏味,有些学生不免会厌烦,所以除了这两种晨读形式,笔者会安排更多的形式穿插运用。如开火车读。确定该记、该诵的内容,让学生开火车轮流朗读或背诵,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晨读。又如分组读。用比赛的形式,全班分组轮流读。学生好胜心强,都想自己所在的小组能获胜,所以声音格外洪亮、清晰、准确,更会注意保持节奏一致。另外,分角色朗读也是学生喜欢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纯朗读练习,带有表演成分,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整个课堂犹如一个舞台,大家乐在其中,阅读兴趣浓厚。结构有规律的诗文还可以采用教师或学生引读的方法,引读之前,确定引读和跟读的内容,引读的读一部分,跟读的紧跟着往下读,依次进行。这样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晨读,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培养了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了晨读的趣味性。
三、参与选材,培养朗读热情
课本提供的教学内容固然精练、丰富,但终究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晨读课上,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话题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自己选材的权力,激发其参与意识。如端午节临近,学生希望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行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经教师整理选择一部分,打印后人手一份,在晨读时一起读读、议议。平时,学生有特别想了解或特别希望推荐给大家阅读的材料,都可以这样操作。由于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晨读的积极性和效率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晨读内容也会由一个狭小封闭的系统转向一个开放的大体系。
四、品读美文,构建文学素养
对于课本中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脍炙人口的佳句,教师不要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而随意地布置学生课外或回家背诵,那样为背诵而背诵,很难被学生消化吸收,可以在晨读课中引导学生细细品赏,反复朗读,并教给一定的背诵方法,让学生能够高效地记忆背诵。通过诵读记忆,文章的语感脉络、语言的节奏韵律、作者的情感意趣,就会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这样的美文佳句课本中有,配套的《小学语文读本》中也有,其中有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文,每个单元选上一两篇,带领学生在晨读时品读,画一画好词佳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佳句美文,能有效地构建起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泛读书刊,拓展朗读视野
坚持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延伸学生的学习之路。因此,在完成课本目标任务的同时,笔者还会找一些课外的精美文段、诗词名篇、小说、散文、随感等,或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诵,或欣赏视频,或打印成文分发,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同时对他们的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当然,学生的泛读设计,仍须抓住教材这个“纲”,从课本的各个触角生发开去,在教材基础上扩展延伸,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文本,开阔眼界,提升文化素养。
诚然,做好晨读训练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相信通过教师对晨读内容的优化设计,晨读的“脸”就一定会悄然发生改变,我们也就一定能为学生提供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营养早餐”。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3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