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文化雾霾” 用新文化重塑校园精神新风尚
2015-06-01朱益民
朱益民
2014年全国两会,有政协委员提出“文化领域里也会出现‘雾霾’”。对此,我们不禁反思,学校文化中是否也会出现“雾霾”?出现了“文化雾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审问——警惕学校“文化雾霾”
教育是培养民族灵魂的基础工程,学校是传播文明的摇篮。学校文化只有至真、至善、至美,才能真正提升办学水平,才能承担起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者、传承者和发展者的重任。现在,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却依然不能杜绝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滋生。细究雾霾形成的原因,概括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顶盖效应。由于大气压低,大气平流层成为一个顶盖,灰尘难以向上流动。二是横向污染。灰尘只能在大气对流层内部横向流动,更兼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三是自生污染。汽车尾气、工厂排污、取暖排放等产生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对照雾霾的成因,自然让人联想到导致校园文化亚健康的三大成因:一是学校主流文化不健康,正能量得不到有力支撑和弘扬。二是不健康文化肆意蔓延,负能量得不到及时消除。三是新文化得不到滋养,校园文化失去常新的动力。一旦一所学校的文化形成雾霾,必将失去核心竞争力,无法实现内涵式发展,更无法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对策——破除学校“文化雾霾”
1.重建文化层。文化流动论认为,文化流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文化的流动既有纵向的发展,又有横向的流动。若想校园内始终流动着清新、洁净、向上的文化之风,首先要开展顶层设计——重塑学校主流文化。2010年发表在《红旗文稿》中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文强调了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性。同样,学校内也应该让主流文化站得更高,产生优化功能,使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干部等文化自由流动;让主流文化覆盖更广,产生净化功能,使各种亚文化、负能量消失殆尽。一是树立文化的核心。要使文化成为主流,首先就需要甄选、确立文化的核心。这个核心需要回应“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诉求,需要回答“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这三个对教育本质的思考,需要回顾学校自身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二是清晰文化的标志。标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百度百科这样定义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确立主流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将主流文化加以符号化,在抽象、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使主流文化进一步明确。正如“兼容并包”于北大、“严谨”于清华、“笃实”于南开、“保守主义”于耶鲁大学一样,在树立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一所学校要通过校旗、校歌、校训、办学理念、有突出贡献的榜样人物等清晰自己的主流文化。三是形成文化的共识。共识是主流文化存在、发展的基本力量,由共识产生的基本力量将成为文化的凝聚力。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主流文化形成共识,是文化自觉生长的基础。在学校内部形成文化共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民主方法,通过召开座谈会、教代会、学生大会,倾听各级人事的意见,推广主流文化。
2.破解污染源。破解污染源是预防“文化雾霾”最直接的办法。学校工作要警惕由三种不当产生的文化污染。一是制度不当。制度缺乏公信力,执行不彻底都会造成反面效果。如何使制度具有公信力?首先要将制度放在阳光下,让师生参与制度的制定,逐步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扎实抓好制度宣传教育,使制度入脑入心。如果师生员工没有牢固树立制度意识,不能自觉遵守和维护制度,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只能是摆设。因此,我们要创新制度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因人施教,通俗易懂,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力。最后要大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使制度有效管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制度不执行,等于没有制度。 古人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学校内要形成由上而下的督导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坚决查处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决不允许有章不循、有禁不止。二是干部言行不当。学校干部的言行是导向。干部身体力行,先进文化就能得到弘扬;反之,干部不注意一言一行,文化就会丧失权威性。干部带头遵守制度,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更能增强自身的底气,从而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敢抓敢管,使那些违规违纪的人心存畏惧,不敢贸然行事“闯红灯”,这样遵规守纪的人就会受到称赞,违规违纪的人就没有了市场。三是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学校工作中,会发生学生违纪、教师违规等事件,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公平公正和方式方法。一旦处理不当,负面影响必然产生,主流文化将会受到挑战,要让师生在每一个事件处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3.吸纳新风尚。破除校园“文化雾霾”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于不断吸纳新鲜文化,使校园文化始终在生机勃勃中成长。为此,一是解放思想。学校如果思想僵化,抱残守缺,那就难以前进,停止发展。只有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校文化才能得到创造性地改造。只要师生员工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就能欣欣向荣。二是做好传承。面对学校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予以取舍。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学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努力铸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辉煌。三是努力借鉴。文化的流动性决定了它只有在创新、交流中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文化,但在借鉴的过程中注意不能简单复制。四是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自身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学校文化创新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未闻的规律,发明前所未用的方法,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比如,举行文化讲坛、教师讲坛和文化仪式都是不错的方法。
三、实践——锻塑学校新文化
经营学校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事业,它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艺术问题,更是境界问题。近年来,师院附中围绕“凝练文化,锻塑精致教育金字招牌;站在高处,塑造品尚行范崭新形象;深化内涵,打磨精品课堂靓丽名片;彰显特色,打造多元办学首选品牌”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校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长足进步。
1.重构核心文化。去年,我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重点审议并讨论通过《学校文化解读》。该报告指明,新时期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实施赢在终点的教育,让灵魂在更高处飞翔”的教育理想;主干是“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坚忍图成”的教师文化,“抱朴求真、向善尚美,品尚行范、思致超越”的学生文化,“尊重、包容、引领,务实、共创、争先”的干部文化;主线是“精致教育”七大工程。其作为我校历史上第一次针对学校文化的解读与重构,系统深刻地总结了淮安田中文化,与时俱进地指明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和目标,具有重大开创意义和精神引领作用。
2.建设多元文化。我校以“多元化发展、多样化成才”作为创新创优目标,努力为学生搭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平台。一是常年开展“三周四节”活动。全年按序开展经典诵读节、精品课堂展示周、感恩节、国防安全教育周、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尚美人物(团队)推介周。二是深化学生社团建设。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鼓励师生成立各种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弘园文学社、校园金话筒社团、橄榄球俱乐部等3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全面开花,“小爱迪生”科技社、淮海戏社团获评淮安市中小学优秀社团。三是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美观大方的班级环境文化、文明高雅的班级行为文化,鼓励班级凸显个性,开展特色班级创建。在班级和宿舍文化评比中,学生发挥想象绘制班徽、凝练班级精神、布置班级特色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比文明、比高雅、比超越的良好氛围。
3.倡导团队文化。团队精神可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可以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可以提高学校工作的战斗力。今年,我校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高度强调发挥团队的作用,根据学科、年级、爱好等特点,将教师组成一个个工作团队,并号召团队成员智慧共享、团队共建、成效共创、齐心协力创造新成绩,取得了显著成绩。高一年级被省总工会表彰为“工人先锋队”,生物组教师结成团队在淮安市生物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生物、地理组教师团队在淮安市网络教研团队大赛中取得两个一等奖。一大批教师个人专业水平获得巨大提升:2013年至今,5名教师荣获全国生命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0名教师被评为淮安市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教师被增补为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教师被聘为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教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淮安市优秀教师,267位教师在市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4.引领尚美文化。我校大力弘扬尚美文化,通过举办“最美瞬间”评比、争创“星级班级”、文明学生展示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尚美”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在尚美精神的引领下,我校学生取得可喜成绩:2013年第二届亚青会女子橄榄球决赛中,我校女子橄榄球队5名学生作为主力队员光荣地为祖国出战,中国队喜获银牌;2014年南京青奥会中,我校女子橄榄球队3名学生作为主力队员为祖国赢取铜牌。近年来,学校被多家媒体关注和推介,先后获评全国生命教育基地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淮安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等,并被授予江苏省苏派名校和江苏省课程基地等称号。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