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是因为在书海中多看了你一眼

2015-06-01项建达

中小学德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杂志德育教育

项建达

那是2010年暑假的一个傍晚,吃过饭,正在虹桥北路散步。突然,手机响了,铃声是我非常喜欢的王菲的《传奇》。那一刻,仿如天籁之音缓缓流淌而出——“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容颜……”

这是当时还未更名的《小学德育》的编辑打来的告知用稿的电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喜讯,我因为激动而有点语无伦次了。想不到经历过多次石沉大海后的一次并不抱很大希望的投稿,居然等来了一次福音。这好比一个迷失方向的孩童,在忐忑惶恐中猛然发现人群中熟悉的身影时那股兴奋和激动。挂断电话,我感到微微发烫的脸上已有了汗水,而心里却是一种满满的幸福。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的确,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人生很多的幸福时刻,只缘于眼光交会的刹那。有时,一个偶然的电话,一句简单的问候,甚至一次蓦然的回眸,都会成为一段让人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记得最初相识《小学德育》杂志,大概是在2008年。那时因学校工作需要,我被任命为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工作重心从原来的教学转向了德育。由于之前对德育问题研究不多,管理经验不足,所以为更好地适应新岗位,我迫切地需要得到理论的指引。

一次闲暇时间,在图书室里浏览一堆刚到的新杂志时,不经意间看到一本《小学德育》。当时吸引我眼球的,不是她华丽精美的装帧设计,也不是她色彩斑斓的风景图画,而是封面上那清新俊雅、秀逸绰约的 “小学德育”四个字——那是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的亲笔题字。也正是这四个字,让我产生了想多看一眼的愿望和冲动。于是,我就地找了一张藤椅,细细地品读起来。

其时,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人民还沉浸在伤痛之中,但《小学德育》里却早已爱心涌动,暖意浓浓,《让德育回归人性的契机》《大爱无垠:对学校德育的根性思考》等一篇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向社会传递出“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的信念。这种信念,正是一份优秀的教育杂志所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而这种责任和担当,不正是当下德育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吗?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情不自禁地为这样一份充满生命温度的杂志大大地点了个赞!

2010年下半年刚开学,图书管理员把一个信封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尽管信封上明白无误地写着“《小学德育》编辑部”几个字,但我仍将信将疑,难道我的文章真的在如此“高大上”的杂志上发表了?我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终于在“文苑”栏目里找到了自己的文章和名字——《受爱也是一种爱》!看着白纸黑字上自己在电脑前一个一个码出来的字,闻着杂志散发出来的缕缕墨香,我捧着杂志来来回回、反复摩挲。虽然文章被多处修改,篇幅也缩短了不少,但语言明显简练了,主题也更加清晰了。透过字里行间的修改整饬,我真心被编辑的严谨和敬业所感动。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向邮局征订了十份《小学德育》,每个年级段一份,使她成了老师们的必备读物。而我自己则几乎是在等待中拿到每期的新杂志的,其中有几个是我重点阅读的栏目,像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且饱含教育智慧和理想的“卷首语”,像汇集班华、檀传宝、孙云晓、李希贵等资深德育专家们那视角独特、思想深邃的名篇佳作的“名家谈德育”“理论前沿”等;像推介颇具影响力的熊梅、张丽钧、陈钱林等优秀德育工作者的“魅力人物”栏目,还有如一线老师们最喜闻乐见的叙述教师经历、思考教育人生的“文苑”栏目等。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实质上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在《小学德育》的熏陶下,我的视野渐渐宽阔了,精神也蓬勃饱满起来。那种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精神,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思想,为我叩开了教育的另一扇视窗,让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我开始不满足于当一个置身事外的阅读者了,我要做一个亲身经历的参与者。于是,我把阅读的心得与德育实践结合起来,只要有了好的素材,有了写作的灵感,就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记述、修改,反复润色,然后发布在个人博客“剑胆文阁”上,如今已不知不觉间积累了一百多万字,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还会向各类教育报刊投稿,目前已经公开发表了近百篇。虽然都不是什么鸿篇巨帙,但篇篇源于对教育的理解与追求。

我要特别感谢《中小学德育》的督促和帮助,从《受爱也是一种爱》开始,这些年来我在上头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我要感谢杂志背后那帮真诚的编辑朋友们,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他们却已是我专业发展最亲密的良师益友。作为全国最具专业性的德育刊物,能对素昧平生的草根教师如此关爱与提携,着实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敬重与感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2010年10月,在我的积极推动下,我校的德育成果在《小学德育》中做了全景式的报道,在区域内引起了反响,许多学校的老师慕名前来学习交流。他们对我校的育人理念和德育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们的“家校共育序列化校本课程”和“道德实践力分层养成计划”予以了高度关注,对省内首创的“少年律师学校”和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认为“一所农村小学做到这样真的不简单” 。

2013年7月,学校有幸被《中小学德育》接纳为杂志理事单位,这为老师们分享到更多更新的德育资讯创设了条件,也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创造了一个更高更大的发展平台。《中小学德育》成了我们提升德育品位、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推手。

2015年,时逢我校建校二十周年,而《中小学德育》也迎来三十华诞。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征途漫漫,《中小学德育》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薄到厚、从弱到强的根本性嬗变,无论教育改革如何变幻,她始终“不忘初心”,一以贯之地坚守着那份炽热的教育情怀,保持着对善的膜拜、对真的敬仰和对美的追求。或许,正是她的这份执着和坚守,才拥有了无数与她机缘相投的追随者和粉丝,愿意做她忠实的读者,聆听她的教诲,与她一起相伴相随,共生共长。

庆祝是为了纪念,纪念是为了传承。当今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记忆的片段时,我依然会和《中小学德育》一起,怀着憧憬与梦想,行进在追梦的路上。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杂志德育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杂志收纳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