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埃塞正当时

2015-06-01陈芬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埃塞非洲

陈芬

东部非洲、北部非洲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重要国家,将面临着无限的商机。而埃塞俄比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家,正日益成为我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首选和范式。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我国全面实施,埃塞俄比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在去年5月初李克强总理访问之后更是为中国企业家所关注,日益成为我国企业走进非洲、投资非洲的首选和范式。

埃塞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幅,远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据非洲发展银行2014年度报告,埃塞已成为东部非洲最大经济体,且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使该国成为非洲通胀水平较低的国家。今年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和国际媒体更是对埃塞纷纷点赞,表示埃塞有望在未来几年成为非洲大陆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华非国际投资CEO蔡立华先生多年来关注中埃经贸发展。他认为,埃塞具有得天独厚的投资优势,投资埃塞恰逢其时、机不可失。就这一主题,本刊专访蔡立华先生,请他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谈谈投资埃塞的相关话题。

埃塞市场有多诱人

《中国经济信息》: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埃塞后,这个国家的市场引起很多企业家关注和投资兴趣,您怎么看这个市场,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蔡立华:实不相瞒,对埃塞这个国家,我的认识有个跨度非常大的转变过程。十年前,在商务部工作时的邻桌同事被派往埃塞常驻,从他给我的信息来看,埃塞很穷、市场封闭也极度落后,中埃经贸业绩平平,埃塞显得并不那么可爱。离开商务部后,常常往返非洲,埃塞那个被誉为“新鲜的花朵”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几乎是必经之处,每每经过,仿佛是穿越回到了30年前的深圳,惊诧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深被其欣欣向荣的景色所震撼。近年,经常性与埃塞驻华大使馆官员的交流与接触,更觉得埃塞投资大环境已不可争辩地成为了非洲的翘楚。

一、诱人的市场

埃塞多年政局稳定带来了埃塞经济持续的高增长,近十年来,埃塞GDP增长平均增幅超过10%,居世界前列。随着埃塞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埃塞还有着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目前处于国际公认的“人口红利”期。一方面埃塞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数量庞大,据统计,成人劳动力资源约占人口总数的40%;另一方面,根据《埃塞2010-2015增长和转型计划》,政府十分重视全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建立了一套科学教育体系,以提升劳动力素质。目前,埃塞劳动力失业率较高,接近40%,潜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其普通工人薪金和劳保的总和只有同等中国雇工的1/9左右, 一般来说,普通工人:700-1500 比尔/月(1美元约为19比尔);技术工人:1500-2000比尔/月;高级管理人员:2000-8000比尔/月。

据埃塞国家制造业协会统计,目前,其制造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全国有大约145家各种规模的国有企业和643家私人制造企业。本国企业主要从事食品和饮料、烟草、纺织品、服装、鞋类、行李和手包的生产及橡胶和塑料品制造、化工及化工品制造等,制造业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只有牛皮制品、蜂蜜制成品生产略有优势。

拥有11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埃塞,其能源行业投资潜力巨大。埃塞有巨大的电力资源、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的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特别是水利发电,有每年能够通过水利发电得到45000兆瓦电力的潜能。

此外,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享受13个月阳光”(埃塞遵循古老的罗马历法,一年有13个月)也让无数人对埃塞旅游满怀憧憬,但目前旅游酒店供需失衡,缺口巨大,旅游投资前景乐观。

二、值得点赞的投资环境

据统计,2013年埃塞全球清廉指数评分为33,居全球第111位,是非洲国家当中商业环境最为纯净的国家之一,也是腐败程度最低的国家。

近年,埃塞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推行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4次修改投资法规,通过增加投资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实行减免税优惠等措施,为国外投资者提供保护和服务,鼓励外商投资。涉及制造业、农业、工业、信息和通讯技术开发,或符合埃塞投资委员会投资指导方向的农业产品投资者,其产品或服务的50%用于出口,或其产品的75%作为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出口商时,可在5年内免征收入所得税;埃塞投资委员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免征投资者7年的收入所得税。

同时,埃塞享受多方税收优惠。埃塞是东非共同市场、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等区域组织成员,享受关税区内各种优惠。同时,作为最不发达国家,还享受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和欧盟“武器除外的全面优惠安排”等关于非洲产品免税、免配额的政策,对周边及欧美国家出口具有一定的贸易便利。

中埃经贸互补性有多强

《中国经济信息》:良好的政治关系是推动双边投资的基石,请您简要介绍中埃经贸发展和当前中国企业投资埃塞的情况?

蔡立华:中埃两国是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2013年,习近平主席与海尔马里亚姆总理在不同场合两次会晤,海尔马里亚姆总理成功访问中国,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埃塞俄比亚之行取得丰硕成果。同年7月,总统穆拉图成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位由中国北大培养、在中国学习、工作近20年的总统极具个人魅力,更是为中埃两国关系融合注入了无形的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中埃双边贸易规模为3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埃塞最大的贸易伙伴。据埃塞驻华大使馆介绍,中国在埃投资合作项目1039个,位居外国直接投资第一位。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末,我对埃塞直接投资存量达7.72亿美元,占对埃投资总额的80%;中企共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总额224亿美元,是埃最主要的工程承包方。endprint

目前,中国数十家规模企业投资埃塞,涵盖建材、皮革、制药、汽车组装和食品加工等领域,促进了中埃经贸发展。如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中国中铁承建、中国中铁和深圳地铁联营体提供运营管理服务的埃塞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创造了中非经贸合作史上多个第一:这是埃塞乃至非洲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轻轨(有轨电车),是中国公司在非洲承建的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是“中国制造”现代有轨电车首次登陆非洲大陆,还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对外输出轨道运营管理技术及服务规范。该轻轨将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又如埃塞中国东方工业园项目,目前入驻中国企业近17家,投资额超过5700万美元;东莞华坚集团更是乘势而上,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计划投资5亿余美元打造埃塞—中国东莞华坚国际轻工业园,拟在未来3-5年发展制鞋产业集群,解决近10万人就业。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走进非洲、投资非洲,我个人认为,埃塞投资有规模、有技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业水平,并做到“抱团出海”,应该是对外投资的典范。

《中国经济信息》:据悉,埃塞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方面是否有比较好的合作机会?

蔡立华:提起埃塞农业,可能很多国人知道它是咖啡的最早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生产鲜花的地方。的确,在我访问的非洲国家中,埃塞农业资源优势并不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它山地高原面积超过国土面积2/3。据统计,2013年,有农业用地1240万公顷(约为中国1/10),以小农耕作为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常年缺粮。苔麸、小麦等谷类作物占粮食作物产量的84.2%。其经济作物有咖啡、恰特草、鲜花、油料等。其中咖啡产量居非洲前列,年均产量33万吨左右。咖啡出口创汇占埃塞出口的60%,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5%。

同时,埃塞俄比亚是畜牧业大国,适牧地占国土一半多。鉴于埃塞农业这样的现状,我觉得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和合作,可考虑在种植、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我们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两头受益。

《中国经济信息》:李克强总理访问埃塞时,表示中国愿意帮助非洲建设“三网”即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和区域航空网,您觉得投资埃塞基础建设、建筑、能源资源前景如何?

蔡立华:自2006年以来,我国对埃塞基础建设项目给予了大量的融资支持。如亚的斯亚贝巴轻轨、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阿达玛风电二期等重点项目。根据埃塞发展规划,拟继续上马一系列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大型项目,以推动其工业化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埃双方将会在此前卓有成效的合作基础上,在加强基础建设领域实现更宽更广的合作、走向互利共赢。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国企业承揽实施了一批规模大、有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埃塞已建成的首个风电场、首条高速公路等,这些都凝结着中埃塞工程技术施工人员的心血,彰显两国友谊和合作的成果。还有亚的斯亚贝巴的地标性建筑——非盟会议中心,不仅成为埃塞首都最亮丽的风景线,也为中非友谊竖起了一座新的历史丰碑。我个人认为,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工程企业一定会伴随埃塞基础设施完善和能源开发利用发展而发展,分享埃塞经济发展的成果,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中国经济信息》:埃塞在人力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有人说非洲是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处女地”,是否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更多机会?

蔡立华: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先强调一下我的两点观点:一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是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并不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二是非洲市场并不是不需要先进技术。我们说中非经济互补性强,产业匹配度高,是基于中非产业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从中国内在需求来看,经过对外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在“世界制造业中心”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的头衔下,我们具备了三大优势:一是聚集了庞大的过剩资本;二是产生了严重的过剩产能;三是培育了无数的成熟技术。但面对目前的中国市场怎么办?走出去、寻找新出路成为必然。反观非洲,大多数非洲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尚处于现代工业的初级阶段,自身产能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无论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都难与同类中国产业PK,存在显而易见的级差,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恰逢其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首当其中,前景更加灿烂。

对于为什么强调首选非洲,我再补充一点,按照2014年公布的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员是1.24亿人,相当于在1960年代日本劳动密集产业向外转移时的12倍。目前,从全球角度看,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承接这么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地方只有非洲这个拥有11亿人的大陆。

《中国经济信息》:您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走进非洲的新机遇有哪些?

蔡立华:“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东部非洲、北部非洲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将面临着无限的商机。

机遇一:非洲大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拉动我国相关产业海外投资,与之相关的工程建筑、钢铁业、建筑材料业、装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乃至通信、电子、化工等制造业都将获得强劲的增长驱动力。

机遇二: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将改善部分非洲国家的整体投资环境,带动物流、催生大量跨境贸易和人员流动,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双向直接投资。

机遇三:中非国家间的产业合作将推进中小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一方面,非洲国家的整体投资环境改善将为中国中小企业直接投资创造更好条件;另一方面,中非国家间产业合作加强会减少或消除企业直接投资的障碍。

机遇四:“一带一路”将拉动服务业向非洲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深入拓展非洲市场、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会刺激贸易、运输、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向非洲延伸。

投资非洲有多难

《中国经济信息》:据世界有关经济组织分析,非洲大陆虽然商机遍地,但同时又是国际公认营商环境相对困难的地方,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您有何建议?

蔡立华:非洲大陆54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非投资一定存在诸多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如果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缺乏海外投资经验,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投资风控机制和人才队伍,投资非洲可能更多的不是机会,而是灾难。

走进非洲,不光是走得进,更重要的是走得稳、走得好,我的建议是:

一是要实施谨慎的尽职调查,进行全面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境外投资与境内投资区别很大,如果不能事先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则,将会置境外投资于极大的不确定性中。

二是要尽可能实施本地化战略。本地化既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在东道国扎根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一个企业对当地贡献的重要因素。

三是要向保险(放心保)机构投保、善用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积极向保险机构投保是化解和转嫁风险,同时,在遇到投资障碍时要善于拿起法律保护的武器。

四是要充分借助中国政府的力量。依赖中国政府关于双边和多边的税收和融资安排,为投资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及利用中国使领馆为投资项目保驾护航。

五是合理利用“外脑”,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目前,关于投资非洲,国内活跃着很多专业团队,可聘用其从顶层设计投资非洲的规划,规避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我们团队的愿景有一条是希望“成为非洲投资的一流服务商”,这是基于我们团队具备这方面的专长:由多年从事对非洲工作的前外交官、闯荡非洲创业实干家、熟悉对外投资政策前政府官员和研究非洲市场的学者等组成,并有丰富的国内外高端公共资源。我们希望用我们的专长,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投资非洲献计献策,促进中非经贸健康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埃塞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一中国公民在埃塞遭劫身亡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埃塞人911庆祝新年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