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天问道

2015-06-01张兴军刘伊玲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钢铁信息化企业

张兴军 刘伊玲

中天钢铁的发展之路,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中市场活力释放的一个突出样本,同时也是民营企业聚力集智、拥抱时代的弄潮典型,在董才平的带领下,中天所走过的路,及其“百年基业、绿色钢城”的战略愿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立志重建武进钢铁厂,到今天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天钢铁)的千亿帝国,中天在十五年时间里走过的是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外人看到的或许只是集团从6万吨到1000万吨产能的蜕变,只是从一家濒临破产的钢企成为一家年产值破千亿元的钢铁帝国。但这些成绩的背后,无不凝聚着引路人的艰苦奋斗。

当我们回眸中天钢铁走过的十五年历史,会发现它所诠释的不仅仅是一片勃发的创业国度成长起来的一个典型。聚焦以董才平为代表的一代中天人,他们的奋斗与拼搏,前瞻与求变,都堪称中国式创客的样本。

崭露头脚

直到今天,董才平都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春兰集团掌门人陶建幸到常州“传经送宝”的日子。作为彼时江苏乃至全国都声名远播的企业家,陶建幸点燃了董才平的创业激情。

回望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似乎每个企业家的成长与蜕变,都或多或少有着他们汲取力量的楷模或典范,董才平也是一样。当他听到陶建幸喊出“我的梦是1000亿”的时候,在他的心里,也早已经树立了一个“见贤思齐”式的宏远目标。在中天钢铁成立之初立下新目标:十年完成1000万吨钢规模、1000亿元营收。

了解董才平的人,对于他这种在彼时堪称“跃进”式的目标并不会有所质疑。因为在他的履历中,临危受命和力挽狂澜早已经成了这位企业家的标签。在1997年被任命为武进钢铁董事长之前,董才平已经在一家叫做武进锁厂的乡镇企业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事实上,自我砥砺在董才平的职业生涯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董才平坦言,他人生的几乎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有着战略规划和时间表,而一次一次目标的实现,就像是攻城拔寨,充分凸显着这位苏籍企业家的魄力与胆识。

董才平最初是以借用工的身份成为武进锁厂一员的,当时他给自己定了第一个三年规划,就是成为奔牛锁厂正式工。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个三年规划没过多久就实现了。于是董才平又马不停蹄地给自己确立了第二个三年规划,即向“销售”转型,在当时这无疑是这家乡镇企业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初生牛犊不怕虎,董才平坚信自己能够在营销上有所作为。

在这段期间,董才平偶遇当时的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的业务处处长,并帮助了他,分销了90万把锁,董才平在整合营销方面的能力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就这样,第二个三年计划也顺理成章地得以完成。胆识与魄力,成了这个叫董才平的年轻人的标签。当董才平用了八年时间实现了从非正式身份的借用工而跻身这家锁厂的厂长之后,不仅他自己的创业激情与信心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他的才能也被更多的人广泛认可。

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启动一个更加宏远的新目标。这种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愿景驱动模式,却成了董才平自我超越的法宝。在他经营、管理中天钢铁的近十五年时间里,也曾经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董才平透露,“要创业,要做更大的事情,要做常州最大的企业”的目标在那时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成型。

锁厂的经历只是董才平创业人生的第一个平台,但远不是他的最大舞台。当1997年董才平被任命为武进钢厂(中天钢铁前身)厂长之时,这家钢厂正濒临倒闭。

中天崛起

装备老化、产品积压、拖欠贷款和巨大的资金缺口,是当时董才平上任之前的现状。对于刚刚35岁的董才平来说,他所面临的重担可想而知。

董才平回忆,当时领导找他谈话并没有给他下什么军令状,相反只是给他下达了并不艰难的三个任务:千方百计复工、千方百计把工资发出去和千万不能让员工到政府上访闹事。争取在两年之后让企业平稳破产。

让董才平感慨的不止是武进钢铁当时已“风声鹤唳”的濒危状况。从给他下达的任务上来看,上面已经默认了武钢即将走向破产的态势,而对于他这位即将上任的带头人,领导虽然非常信任,但压根就没想过他能使武钢起死回生,并成就后来我们所看到的宏图伟业。

董才平不服输的个性从这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任伊始,董才平立刻开始了他的拯救之路。对于这段后来被誉为“希望工程”的中天钢铁复兴之路,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董才平并没有详细叙述,但从包括中天钢铁党委副书记李林兴等人的叙述以及后来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能够大致勾勒出这家濒危企业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董才平首先做的是“稳定军心”。他深知拯救企业的危亡,前提是所有员工能够众志成城渡过难关。而当时的情形,则是员工们面临即将倒闭的企业所显现出的人心涣散。

董才平对员工们坦陈心迹时明确地表示,他不是为了企业关门而来,而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然后,这位中天少帅在质疑与争议中马不停蹄地抓市场、拼绩效和找资金,为了让企业能够起死回生,他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李林兴曾经对媒体透露过一个细节,董才平曾经为了解决高线项目的资金,跑了8家银行。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拯救中天钢铁走向危亡的“常态”。

这场号称“拯救”的战役历时两年,董才平带领大家披荆斩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出发,不仅没有让这家企业悲观地“平稳破产”,反而实现了“起死回生”,销售收入更是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董才平的这一壮举也被钢铁业界传为佳话:他用4000万元的政府扶持资金,盘活了整个企业,并为中天钢铁未来创造更大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在中天钢铁不到十五年的发展史上,堪称伟大转折的不仅仅是这一次。当人们看到今天这家民营企业五百强榜单上的常客而询问是什么让中天人赢得今天的辉煌时,董才平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中天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只有在逆境中赢,才能脱颖而出。”endprint

回眸这家企业的蜕变史我们发现,中天的成长轨迹,既有2001年的国企改制,公司从武进钢铁正式更名为中天钢铁,也有2004年当“中天”面临货币、财政双紧调控而毅然决然地上马附加值更高的优特钢;既有在供需倒挂、行业低迷时期就前瞻性地与铁矿石的三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百般斡旋,而签订了稳定的供货协议,也有在同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适应当时市场的需求。

用中天钢铁员工们的话说,“中天”人从没感到过危机存在。这家企业每一次的突围与跨越,都是从看似危机的情形中脱颖而出的。在董才平掌舵中天钢铁的历程中,员工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信心百倍、闲庭信步式地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领导者。而究其背后,则是一个胆识与气魄兼备的领导者,对于一个行业充分研究并敢于实践的结果。

在竞争尤为充分的钢铁行业,董才平的经营战略从来都不是人云亦云的。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一个如履薄冰的行业始终走在前列。当2008年7月铁矿石价格疯长到1800元/吨的时候,董才平不是像大多数钢企那样去囤积逐利,而是将原料控制在2个月的库存量基线位置。这也是中天能够在随后铁矿石价格的暴跌中得以幸免的主要原因。

改革探路

最新数据显示,中天钢铁集团位居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的第127位,制造业500强的第50位,民营企业500强的第13位,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第19位。其“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工厂”的发展方针和“做精、做优、做强”的发展理念,实现着集团业绩不断创造佳绩的同时,也成就了“中天”这一卓越品牌。

“机构改革”无疑是中天钢铁当下的重中之重。如果说,18年前董才平受任于武进钢厂的危难之间,开始一条筚路蓝缕的突围之路。那么今天中天钢铁开启的前无古人的机构改革,则是带领这家钢企超越自我的不二蹊径。

2013年6月8日,对于中天钢铁而言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的标志性意义,不仅是中天钢铁基于行业现状而进行的改革,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基业长青的一次大胆尝试。

6月8日这一天也必将在中天钢铁的企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集团的机构改革大会所决定的事项可以用“划时代”来形容。这次大会决定,集团在成立董事局和战略管控下属公司基础之上,从总裁董才平开始,董事会的全体成员全部退出中天公司的经营层,37位50岁以上的中层干部也从一线岗位上退出,把钢铁主业交给年轻一代。

从后来媒体和行业的评价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评价:“如此大规模的经营层轮换,在江苏乃至中国企业史上都极为罕见”。而这种自上而下“以退为进”的独特战略,被中天的管理者们寄予了厚望。

让老同事退居二线谋划明天,让年轻人走上一线经营今天,事实上也早已绘在了中天的战略蓝图上。董才平早就谈过,今天的钢铁产业已经从一个传统的产业蜕变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新产业。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董才平对于人才的重视也时时体现在他的回答之中。

事实上,在确立改革的具体方略之前,董才平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对比和分析,董才平断言,中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患上了“大企业病”:“很多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幅度、职能、人员不断增大,产生了墨守成规、决策缓慢、机体僵硬等‘大企业病,这极大阻碍了企业的继续发展。”

“让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就是想让他们管理企业,因为年轻人思维活跃,更具创新力,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活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董才平这样阐述中天交班的考量。而这种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也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董才平透露,在他们的管理下,企业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企业管理上,管理思路更加清晰,2014年,就通过提升基础管理、技改创新、减少非生产性开支等,全年实现了降本增效6亿元。

改革后,董事局负责统筹管理集团的整体规划、投资发展、多元化产业,不再具体参与下属公司包括中天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而是履行监控指导职能,通过对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总经理负责的效益考核,使其能够更好地强化内部管理,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效益提升。

董才平曾经有一句名言,被业界广为称道:“有人管今天,有人管明天,而我管企业后天。”董才平进一步诠释,管今天的人就是围绕生产经营,围绕企业内部管理,管明天的人就是管市场,管研发,管后天的人就是管战略。

短短十七个字,诠释的却是董才平要将常州这座“绿色钢城”带入世界精英之列,实现中天钢铁基业长青的愿景。

文化制胜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中天集团的布局上,钢铁事实上只是其产业分支的一个。今天但凡提中天的品牌,涵盖的范畴远非最初。除了位居行业翘楚的钢铁主业,中天在物流、酒店、地产、外贸、港口等方面均有着令业界称道的建树。

董才平介绍,中天在钢铁之外已投资60亿元,下一步要站在年产千万吨钢的特大钢铁联合企业的新平台上,精干主业,扩大辅业,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多样化经营。如此庞大的多元实体,其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值得研究的范畴。

GE公司前任CEO、《赢》的作者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人才和文化是企业制胜的主因。中天钢铁在人才和文化建设上的着力,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当我们看到中天的中青一代接过了老一辈的旗帜而继续前行,也应看到中天在过去多年来在文化构建上的诸多建树。

事实上,为了塑造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也为了给打造百年中天奠定坚实的基础,从2009年7月起,中天钢铁邀请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的教授来到企业,在对企业进行调研、访谈的基础上,编写出了《中天九条文化宪章》,也称《中天九条》,用以指导企业的航程。

2010年7月,作为常州市首部企业宪法,《中天九条》正式发布。《中天九条》共分战略层、经营层、基础层三个层次,涵盖集团愿景使命、发展战略、社会责任、经营理念、管控体系、工作方针、德治修养、用人机制、团队建设等九个方面九十九条,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可读性强,具有鲜明的中天特色。endprint

《中天九条》不仅是中天钢铁企业文化总结性的纲要,也是集团内部价值观和行文规范方面的基本规则,更是企业宏观管理和战略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天宪法”。

《中天九条》的颁布凝聚了以董才平为代表的中天人的殷切寄望:“要把凝聚了中天历史和未来的理念,宣教到每个职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自觉遵从,用文化来统一大家的言行,让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落地生根”。在董才平眼中,企业文化建设关乎长远,这是中天品牌的核心所在。

信息引领

“信息化建设既是一把手工程,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员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从基础管理信息化切入,从细处着眼,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持续改进。”在2015年4月30日上午召开的中天钢铁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中天钢铁董事局执行董事、副总裁赵金涛对集团全面深化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如上表述。

中天公司总经理王建伟,中天特钢公司总经理刘宇,各部门一把手及相关人员均出席了这次会议。据悉,这次会议从集团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目标等多个方面入手,试图为中天钢铁下一步的信息化发展理清思路。

信息化是企业实现现代管理的重要工具,这早就在中天钢铁内部达成了共识。而浦项、新日铁、台湾中钢、宝钢、日钢等世界优秀钢铁企业所构建的独具特色的信息化体系,也为中天在信息化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经过数年的信息化探索,中天钢铁的相关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早在2012年年底,中天钢铁就引进了台湾中钢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长期数据采集、试运行,各模块已于2014年4月开始逐步上线。目前,生产管理、采购储运、远程计量、质量管控、数据收集、财务成本等模块应有的功能基本实现,为集团生产经营和数据分析提供了很大帮助,集团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总体提升。

对于信息化基础的重视也体现在王建伟的讲话中,他在会上要求各条线高度重视基础工作,重视数据管理,保证静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动态数据的及时性,制定科学的数据编码规则和严格的数据管理规范制度。

信息化建设是中天钢铁转型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9日,包括王建伟在内的中天钢铁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人员就召开了CARES管理评审会议,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两次布局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中天钢铁前所未有的力度。

2014年是中天钢铁信息化的丰收之年。这一年,中天公司先后完成了质量、能源、安全、环保等体系内部运行审核和外审工作,又完成TS16949、APIQ1、锚链钢、管坯钢、英标螺纹钢初审等多项第三方认证,质量体系管理按照2014年既定的26项质量目标实施,产品认证逐步打开局面。

经过过去几年的持续努力,中天钢铁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愿景驱动

世界知名管理学者和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在他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两部传播甚广的商业书籍中,探讨了企业如何保持优秀以及如何从优秀蜕变为卓越的深入分析。在他的构想中,确立一个长远而可持续的远景,对于优秀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用柯氏的基业长青理论来印证中天钢铁的发展之路,会发现无论是其独辟蹊径的传承与人才战略,还是其绿色钢城的宏远远景,所指引的都是一条立足当下而谋长远的持续之路。

对于董才平和中天钢铁而言,时下所处的正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路口上。一方面,通过十五年的积淀,中天已经成为一家积累了500亿元资产规模和拥有1.5万名员工的钢铁巨擘。

董才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明确表示中天钢铁的未来愿景,那就是将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最具竞争力和规模效益的优特钢精品基地,将企业打造成为一座“百年基业、绿色钢城”。

绿色是钢铁企业科学发展的标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是集团始终追求的目标。十余年来,集团已累计投入超过60亿元,实施TRT余压发电、电厂脱硫、低温余热发电等先进项目,并从德国GEA公司引进先进技术,烟尘排放在10mg/m3以下,远低于国家50mg/m3的标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集团吨钢综合能耗0.535吨标煤,吨钢耗新水3.3吨,主要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吨钢排放量逐年削减,凭借优异表现,集团先后被授予省节能先进单位、市节能型企业、并在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成为少数超额完成的企业之一。

2015年,中天钢铁准备投入超过10亿元来推进50余项环保技改,提升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整体改造,进而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建成为业内最具竞争力和规模效益的优特钢企业。董才平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只有走环境友好之路,钢铁企业才能长青,中天钢铁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全国钢铁行业的绿色示范企业,建成一座绿色钢城。

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时下的中天钢铁集团可谓恰如其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转型,中天正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并积累了先发优势:“中天九条”企业宪法的文化基因,以董才平为代表的不落窠臼的新式管理思维,顺应时代的持续发展方略,以及过去近十五年所积累的坚实基础,都为中天的“百年基业、绿色钢城”的目标夯实了基础。

在董才平眼中,中天钢铁的未来并不局限于国内。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才平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专访时也透露了中天的国际化路径。

董才平透露,早在几年前中天就已经成立了上海分公司,利用金融中心资源优势,挖掘潜在客户群、拓展全球市场和提升品牌形象。2014年,集团全年累计出口创汇约7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7%。以轴承钢、冷墩钢等高端产品为代表的新品,推向国外市场,去年出口覆盖了东南亚六国(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非洲,土耳其,中东,南美,韩国、印度,北美和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是新开拓的市场。

随着国家对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扶持态度等积极因素,未来出口的机会仍然可观。下一步,中天将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一方面通过国贸部以及在上海自贸区的贸易公司,做好进出口贸易文章,保持与贸易商的积极交流,加强与终端用户的直接对话,丰富出口渠道,做大做强出口业务;另一方面,力争通过五年的研发攻关,将中天优特钢产品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与奔驰、宝马等国外知名客户形成稳固的供应链,实行订单生产。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中天钢铁“如日中天”的美好愿景和寓意,所印证的也是它所处良性发展态势的当下。董才平和数以万计的中天人也都坚信,当人才、管理、企业价值观等都万事俱备,中天能够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铁信息化企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