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采掘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2015-06-01石志文
石志文
摘要:
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是关系到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是露天矿山开采设计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难题。结合伊宁县某露天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其采掘场边坡角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采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19002
1工程概况
某露天煤矿位于伊宁盆地北部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一带,煤矿区总体呈不规则多边形,南北宽约168km,东西长约2.03km,矿区面积约3.41km2。本区全区可采煤层和大部可采4层,即8、9、10、11号煤层,煤层总厚10.12m~50.87m,平均总厚30.75m。露天矿设计规模为1.2Mt/a,随着企业煤化工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用煤量增加,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将增大至5.0Mt/a。
2矿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1工程地质岩段的划分
本矿田内主要分布的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和侏罗系沉积碎屑岩两大类,按岩石坚固性来划分,前者是松散岩组,后者主要是软质岩组,各工程地质岩组分布与厚度因与地层划分一致。各岩组根据它们的构成介质和组合关系又划分了4个岩段,自上而下依次顺序是:第四系松散岩段、干燥岩段、水位以下非含煤岩段、水位以下含煤岩段。
2.2工程地质岩段稳固性评价
(1)第四系松散岩段(A)。
包括冲洪积物及风成地层。冲洪积层主要为冲沟底部的卵砾石及砂等,冲洪积物呈散体结构,受外力作用,具有移动性,故划为松散岩段,稳固性差。
风积物广泛分布在矿田大部,系基岩地层中的砂岩在干旱的环境中受外动力地质作用的风化剥蚀,其岩屑经风的吹扬及分选就近堆积成风积砂及砂土,呈散体结构,稳固性较差。钻孔揭露该岩段厚度最小275m,最厚可达26.88m。
(2)干燥岩段(B)。
该岩段位于第四系松散岩段(A)之下至地下水位以上。孔内揭露该段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等。岩体中结构体及沉积结构面呈干燥状态,由于矿田内水位埋深较小,一般小于50m,多在风化带内,由于风化裂隙的影响,为不稳固岩段。
(3)水位以下非含煤岩段(C)。
系地下水位至西山窑组煤层顶板的岩性段,由于钻孔所处地层部位不同,总体上岩性以细粗粒相交互为特征,由于陆相沉积,岩性的多变性,粗粒相成份相对较高。该岩段岩石多为泥质胶结,次为钙质胶结,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一般为55%~72%,表明岩体完整性中等,参照煤层顶底板物理力学测试成果进行评价,岩石质量差,结构面为沉积结构层理面,稳固性较差。
(4)水位以下含煤岩段(D)。
岩段始于静水位以下,止于8煤层底界,为一套细粒相夹可采煤层的沉积岩段,粉细砂岩所占比例在60%左右,其RQD值也多小于60%,岩体质量指标(M)大多在0.01~0.12之间,岩体质量差。
2.3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矿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中赋存全区可采8号煤层,8号煤层多存在直接顶板、伪顶板及老顶板,且稳定性较差,结构较简单。总体上,8号煤层顶底板岩石在水位以下,处于饱和状态,其抗压强度多为0.501MPa~3.52MPa,为软岩;由于其岩性成份泥质含量较高,软化系数多小于0.3,也为软岩。
2.4影响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稳定的地质因素
(1)岩石性质。
岩石性质是顶底板及围岩变形的重要影响因素,矿田内炭质泥岩、泥岩多数较松软,判定为塑性软岩。细砂岩、泥质胶结粉砂岩、粘结力不高,抗压强度也比较低。钙质胶结的粉砂岩、细砂岩容易被水溶解,强度也较低,粗砂岩、中砂岩、砂砾岩颗粒成份一般比较坚硬,而且质地坚硬的,一般成层较薄,当成层较厚的就会成为很好的工程地质岩体。
(2)地质构造。
矿田位于皮里青背斜轴部,含煤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0°,区内主压应力为来侧向的顺层挤压力,相对重力作用较弱。
(3)地下水。
地下水往往会对软质的泥岩、粉砂岩起软化和泥化作用,从而导致发生塑性变形。
(4)岩体结构面。
泥质胶结的细粒相,它们的层理面就是岩体中的结构面,这些局部地段岩性往往变化频繁,再加上脆性岩层中发育的早期和晚期的节理,纵张节理等构造面,会导致岩体的完整性遭受破坏,最终引发剪切滑移、松动、脱落等变形和破坏。
(5)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稳定性。
依据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上段含煤岩系沉积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本矿田及相邻矿区的岩石物理力学测试结果比较,把本矿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的稳定性划判定为稳固性差类型。矿田内主要煤层的顶底板,均属于此种类型。各煤层的顶板及底板,多数为粉细砂岩,伪顶板和底板多数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它上面部位岩石的饱和抗压强度一般都在30MPa以下,且软化系数多小于0.3,总体强度属于不稳固型。
根据岩石力学测试结果,加上钻孔力学性质测井成果,本矿区岩石质量属于极劣~劣,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岩体质量指标(M)一般为0.0038~0.073,为Ⅳ~Ⅴ类岩体,岩体质量差~坏。
2.5工程地质类型的评述
本矿田地表是以冲洪积、风积地貌裸露的基岩风化岩体为主,下面为隐伏的干燥岩段,这些岩体都位于地下水混合水位之上,区域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它们不具软化及泥化作用。
C、D岩段在地下水位以下,这两岩段岩性组合比较复杂,岩体多数为层状结构,层理面发育,局部有构造节理面,多数岩层饱和抗压强度在30MPa以下,软化系数小于0.3。
综合上面的评述,本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相对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体结构主要以厚层状结构为主,但岩石整体强度不高,稳固性较差,且存在软弱夹层和饱水砂岩体,甚至局部地段容易发生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本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判断为层状岩类中等型。
3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采掘场的边坡分为三个区,一区为工作帮区即西帮,二区为非工作帮区即东帮,三区为端帮即南北帮。边坡稳定系数是一个与粘聚力、内摩擦系数、边坡的岩层构成、分布、地下水的水位等很多因素有关的值,它没有解析解,只有数值解。
3.1计算指标的选取和最终边坡角的确定
由于地质勘探未对边坡进行专门的边坡勘探,该矿离国投皮里青露天煤矿只有1km的距离,故其他指标采纳国投皮里青露天煤矿的指标见表1。
3.2最终边坡角的确定
根据煤矿的岩石物理力学指标,露天采场各边帮最终边坡角确定为33°。
3.3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边帮稳定性验算
依据《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6.0.8条要求,非工作帮坡角服务年限小于10a,稳定系数为1.1~1.2;服务年限10a~20a,稳定系数为1.2~1.3。该露天矿的首采区的南部的服务年限为25a,在达产第六年就可实现部分内排,达产第十六年可实现全部内排,边坡只是短暂存在,且在露天矿北帮布置有疏干降水孔在对地下水进行疏干。总体边坡角为33°是可以满足安全要求的。采场各帮的稳定性,经过验算,各帮的稳定系数都在1.3以上。
4结束语
在露天矿的生产中,边坡失稳、破坏往往贯穿于露天矿开采的始终,边坡如果发生意外滑坡现象,不仅可能导致矿山全面停产、运输线路改造等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威胁地表建筑和相关施工人员与设备的安全。因此,在露天矿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需结合附加荷载特征施工工艺岩土体的现场实际、特征气候条、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和地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边坡进行调整,以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及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