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5-06-01杨雪萍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
关键词:监护人家庭幼儿园

杨雪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正处在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即正处在城镇化发展中。期间,大量农民工涌向了城市,其直接结果是造就了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根据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表明我国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趋于年轻化,与此相应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的小龄化趋势,学龄前留守儿童群已悄然形成,成为留守儿童中不可忽略的一个较大群体。

学前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儿童有了自身语言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后,语言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语言环境主要在于幼儿生活成长的环境,如家庭、幼儿园等。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幼儿语言的获得是在与成人的语言交往实践中学习的。根据已有研究,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不仅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而且整体上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较大差距。史爱华2011年对江苏、安徽等26个乡镇的258名6岁留守幼儿进行“前学习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幼儿普遍缺失倾听能力[1];吴凡等人2009年对湖北省黄冈市8所幼儿园的幼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在语言表现力和普通话听说能力与非留守儿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等等。那么,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状况如何呢?本文拟通过对453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长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前家庭语言环境,并根据这一环境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语言环境现状调查

根据本课题组对河南省郑州市的两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共448份有效幼儿家长问卷的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在这些家庭中农村留守幼儿高达50.40%,其家庭语言环境具体情况如下:

1.父母外出务工形式、时间及监护情况

在农村留守幼儿中,母亲外出的占66.2%,父母双方都外出的占51.3%。这些孩子中最小的在1岁左右就被父母留在家中。62.7%的幼儿其父(母)亲外出务工时间超过1年,其中有20.2%的幼儿父(母)亲外出务工时间在2年以上。留守幼儿中监护人为祖辈的占到了46.7%,另外有11.7%的幼儿的监护人是姑姑、姨姨之类的亲戚。

2.监护人基本情况

16.5 %监护人在60岁以上,47.8%的监护人在50岁以上。86.8%的监护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以下,其中文盲的有16.7%,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5.5%,初中文化程度有34.6%。农村留守幼儿母亲的文化程度64.5%为高中以下,即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程度。

3.家庭经济状况

根据问卷结果,96.6%的农村留守幼儿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增加收入,只有10.5%的家长是为了将来让孩子到大城市生活。85.6%的家长每人月收入在1000—12000之间,45.6%的留守幼儿父母每月为幼儿支付给其监护人的费用在300元以下。在这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家庭中,能给孩子提供10本以上适合他们阅读书籍的仅有3.1%,能为幼儿提供5-10本读物的家庭有19.0%,能为幼儿提供1-5本读物的家庭45.9%,还有18.3%的幼儿家庭连一本读物书也不能为幼儿提供。

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幼儿家庭语言环境极其恶劣。长时间与父母不在一起,语言交往实践的机会要比非留守幼儿缺少很多,母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为幼儿提供亲子阅读机会;家庭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不能为孩子儿提供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不能为孩子购买丰富的幼儿读物;监护人年龄普遍较大、祖辈监护类型较多,对孩子语言发展不仅不能提供积极帮助,而且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书面语,与孩子语言交流较少,教给孩子的都是些老土话,等等。这些消极的家庭语言环境极大地阻碍了留守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致使他们语言能力发展不足且与非留守幼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寄宿制幼儿园在促进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语言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短时期内还不可能完全消除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现状,即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在短时期内还不会消除,农村留守幼儿语言能力不足及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差距,正是其家庭架构中母亲的缺失及经济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造成的。根据本课题组幼儿园的访谈,在这51.3%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幼儿中,其中80%以上的父母从不主动与幼儿园联系,甚至有个别的父母孩子在幼儿园上了三年也没与幼儿园老师主动联系过一次,经常参加家长会及主动询问孩子在园情况的更是少见。而幼儿园方面因为没有留守儿童家长电话、幼儿园没有专门设有与家长联系的办公电话、幼儿教师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也极少主动与这些外出务工的留守幼儿家长联系,以至于正确的育儿观念难以影响到他们。

因此,对于那些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幼儿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自身是独生子女且其监护人为年事已高的祖辈及亲戚的留守儿童,寄宿幼儿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他们目前的这种家庭语言环境,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首先,寄宿幼儿园可以为这些留守幼儿提供比其在家较多的语言交往实践的机会。第一,可以有同龄伙伴玩耍,进行语言交流。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监护人为祖辈的留守幼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后,有34.2%的留守幼儿是自己玩或者看电视,仅有20.5%的幼儿会找同伴玩。访谈中得知,主要原因是监护人要承担务农、家务、带其他更小的孩子等事务,没时间与这些留守幼儿玩耍、交流。有的留守幼儿由于居住地方较为偏僻,临近的同龄伙伴几乎没有,他们找不到玩伴。因此,这些幼儿只好看电视或独自一人玩耍,这对留守幼儿的语言发展非常不利。第二,这些小伙伴都是他们自己熟悉的,有共同“经历”和共同语言(同为留守幼儿)的。毫无疑问,这为他们提供了“敢说、有话说、乐意说”的良好语言环境。第三,寄宿幼儿园可以为留守幼儿提供良好素质的成人交往实践对象。幼儿园中有专业的幼儿教师对这些寄宿在幼儿园幼儿进行看护,这些教师相对于留守幼儿祖辈监护人而言,有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能及时了解孩子,能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晚饭后这段时间,为这些儿童组织一些活动,如,为幼儿读书、讲故事、在活动中让他们轮流在其他众多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和成就感等。这些有利条件是留守幼儿家庭所不具备的,在某种程度上,对弥补幼儿家庭语言环境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最后,对于那些监护人为亲戚的留守幼儿而言,寄宿在幼儿园可以减轻他们“寄人篱下”的感受。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并得到发展,长期居住在亲戚家会让他们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若寄宿在幼儿园,会让他们从心理上认为幼儿园是大家的幼儿园,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从而满足其自尊的需要,为幼儿“敢于表达”提供了心理条件。

但我们应特别注意的是:第一,这些留守幼儿即便寄宿在幼儿园,他们回到监护人家庭的时间也应每周一次为好。这样,既发挥了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语言环境的补偿作用,又满足了幼儿对“家庭”的心理渴望。第二,寄宿幼儿园的教育条件一定要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比如,看护老师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看护老师的数量、幼儿园寄宿的硬件条件等。

[1]史爱华.留守幼儿缺失了什么—对516名6岁城乡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测试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

[2]吴凡,梅萍.农村留守幼儿认知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以湖北省黄冈市8所幼儿园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猜你喜欢

监护人家庭幼儿园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家庭“煮”夫
爱“上”幼儿园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