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15-06-01张春华
张春华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经验交流·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张春华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使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7月到该校医院治疗的9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甲氨蝶呤;关节炎,类风湿;来氟米特;临床疗效;安全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它的特征是慢性侵蚀性关节炎[1-2]。一般情况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由于滑膜组织炎症,进而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如果不能够得到正规治疗,约75%的患者会在3年内出现残废[3]。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尚无明确有效的方法,目前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4-5]。为了探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本校医院从2009年11月起,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2年7月到本校医院治疗的9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确诊[6]。该标准包括:红细胞沉降率大于30 mm/h,晨僵大于30 min(病程大于或等于6周),关节压痛数大于5个,关节肿胀数大于3个等。将9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0例,女28例,年龄20~75岁,平均(45.2±5.6)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1.6±0.9)年;观察组:男18例,女30例,年龄22~76岁,平均(44.8±6.5)岁,病程1.5个月至3.5年,平均(1.8±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顿服,每周10 mg),1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使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口服,50 mg/d,分2次服用,3 d后根据药物浓度,减至20 mg/d),1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第2天,服用叶酸10 mg,以拮抗甲氨蝶呤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相关情况分析。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进行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进行测试并记录,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服药之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定 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分为明显改善、改善和进步[7]。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改善超过7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相关指标改善超过30%;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有效率=(明显改善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下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明显改善14例(29.2%),改善22例(45.8%),无效12例(25.0%),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明显改善24例(50.0%),改善20例(41.7%),无效4例(8.3%),总有效率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例(16.5%),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转氨酶升高及口腔溃疡等。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12.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世界各地各种族人群中均有发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种族差异,一般印地安人发病率高于白种人,白种人发病率高于亚洲黄种人。在我国的总患者数逾500万。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30~50岁是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且存在性别差异,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8]。目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分子模拟、表位扩展和模拟识别[9-10]。
甲氨蝶呤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最终导致细胞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同时还具有免疫和抗炎的作用。甲氨蝶呤主要适用肿瘤及一些自身免疫病的治疗[11]。来氟米特属于抗增生活性免疫抑制药,相关研究表明其可抑制嘧啶的合成,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氧酶活性,进而减少T细胞的增殖,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可以达到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关节骨质破坏和改善关节功能[12]。
本研究表明,采用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Smolen JS,Nash P,Durez P,et al.Maintenance,reduction,or withdrawal of etanercept after treatment with etanercept and methotrexat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rheumatoid arthritis (PRESERVE):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3,381(9870):918-929.
[2]Takeuchi T,Matsubara T,Nitobe T,et al.Erratum to:phase Ⅱ dose-response study of abatacept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n inadequate response to methotrexate[J].Mod Rheumatol,2013,23(2):236-237.
[3]van der Heijde D,Tanaka Y,Fleischmann R,et al.Tofacitinib (CP-690,550)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ceiving methotrexate:twelve-month data from a twenty-four-month phase Ⅲ randomized radiographic study[J].Arthritis Rheum,2013,65(3):559-570.
[4]Weinblatt ME,Bingham CO 3rd,Mendelsohn AM,et al.Intravenous golimumab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despite methotrexate therapy with responses as early as week 2:results of the phase 3,randomised,multicentre,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GO-FURTHER trial[J].Ann Rheum Dis,2013,72(3):381-389.
[5] 赵金霞,王志敏,栗占国.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改进对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4):236-239.
[6]陈颖娟,高浩生,吴轰,等.不同DMARDs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4):576-581.
[7]朱霞.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2006,28(1):15-16.
[8]曹莎丽,姚会艳,康哲峰,等.国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6):44-46.
[9]邱菲.来氟米特在常见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进展[J].内科,2008,3(1):66-68.
[10]杨嫒.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J].天津药学,2009,21(4):58-60.
[11]左川,杨南萍,王忠明.来氟米特与甲氧蝶岭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3):210-211.
[12] 刘永梅.来氟米特与柳氮磺胺嘧啶对照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J].中外医疗,2012,31(15):80.
10.3969/j.issn.1671-8348.2015.04.027
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2638)。 作者简介:张春华(1964-),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内科临床、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
R593.22
B
1671-8348(2015)04-0511-03
2014-10-30
201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