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06-01王丽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血栓性氯化钠丁苯

王丽欣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丽欣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 应用奥扎格雷、拜阿司匹林、舒血宁及调整血压、血糖、防治并发症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结果 治疗2周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及缩短病程, 改善预后及患者的生命质量。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最常见类型,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于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 但要求在发病6 h内, 即有治疗时间窗的限制。而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超过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故此治疗办法有其局限性, 不能作为常规治疗应用于临床。因此临床上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抗凝或降纤等治疗, 但效果不确定, 又增加出血的风险,有时亦难改变预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 改善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本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及头CT和(或)头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且排除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12~48 h;既往均无脑血管病史, 无心脏病、肝肾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和过敏史;年龄40~72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59.5岁;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58.6岁。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年龄、并发疾病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 应用奥扎格雷、拜阿司匹林、舒血宁及调整血压、血糖、防治并发症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丁苯酞25 mg), 静脉滴注2次/d, 滴注时间在1 h/次以上, 2次用药间隔8 h以上, 总疗程为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的NIHSS评分。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周时NIHS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x-±s, 分)

3 讨论

脑梗死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积极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引起支配区域的脑血流减少或中断, 组织进入缺血、缺氧状态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及生化反应。脑梗死病灶主要由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脑组织由于完全缺血或血供严重不足致使神经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故已不可恢复;而缺血半暗带内局部脑组织存在大动脉残留血流和(或)侧枝循环,仍可获得部分血供, 神经细胞功能虽受损但短期内可存活,具有可逆性[2,3], 如果能够及时改善血供, 脑代谢得以恢复,神经细胞可以存活并恢复功能, 因此, 改善缺血区血流灌注、保护神经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很多, 常用方法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紧急血管内治疗等[3], 但均有各自的局限性。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 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其作用机制可总结如下:①改善脑的能量代谢。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脑动脉学流中断持续5 min, 神经细胞就可发生不可逆损害出现脑梗死,因为脑组织没有能量储备, 缺血后很快出现能量耗竭, 继而出现一系列的反应, 即缺血性级联反应[4], 而研究发现丁苯酞能显著减少脑组织缺血后乳酸升高及ATP和Pcr的降低改善脑的能量代谢保护脑组织[5]。 ② 抑制缺血后的炎症反应。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 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炎症介质的释放等一系列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反应。动物实验表明, 丁苯酞能明显降低缺血后损伤区域中的中性粒细胞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6]。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加强脑保护作用。研究表明, 丁苯酞可抑制脑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 降低脑缺血区皮层Calci-eurin和Calpain的活性, 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凋亡的启动[7], 促进器官功能恢复。

本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治疗2周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其生命质量。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

[2] 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9.

[3] 贾建平, 陈生第.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82-183.

[4] 吴江, 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9.

[5] 冯亦璞, 胡盾.丁苯酞对小鼠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药学学报, 1995, 30(10):741-744.

[6] 徐皓亮, 冯亦璞.丁基苯酞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9, 13(4):281-284.

[7] 董高翔, 冯亦璞.丁苯酞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钙磷酸酶和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药学学报, 2000, 35(10):790-7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94

2015-01-14]

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血栓性氯化钠丁苯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