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要说真话吗”之二
2015-06-01熊芳芳
熊芳芳
作文要勇敢地说真话,但是,真话要如何说才能不遭判官的屠戮,结局皆大欢喜呢?
有些话题在考场上近乎雷区,譬如早恋。
事实上,那些青涩的成长、干净的天空、微妙的情感,正是我们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生活,甚至是我们一生中最纯净最美好的记忆。
所以,青涩恋情在考场上并非不可写,而是要看你怎么写。
看看我的学生的一篇考场作文,话题“位置”。多数考生写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在生活中的位置,立意颇高,但吴鎏昕独辟蹊径,勇敢地记录了自己真实的心灵轨迹。
原来你也在这里
江苏省苏州新区一中高二(3)班 吴鎏昕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曾独自一人在那个校园里蹲下身去看搬家的蚂蚁,在空阔的篮球场上看挥洒的汗滴,在小小的花坛里看蝴蝶翩舞的纱衣……
总觉得有种熟悉的气息,直到在这里遇见了你。
37°的位置
在教室里,你在我37°的位置。抬头,眼神右偏就能看到你,只一眼就惊艳了时光。
那天,空调吹得我头很痛,看着周围陌生的脸,无助地朝你望去,你竟为我按下空调的按钮。清脆的两声“嘀嘀”,敲打着我的心。
你调高的是我心的温度。
3排的位置
在公交车上,你坐在我后3排的位置,我看不到你。
一个人失落地望着车外,看行走人群,路过风景。树叶刮得车窗沙沙响,一片叶子被抛弃在我的手心,轻触它的叶尖,很清楚的刺痛。
仍然记得,你走过我身旁时对我说的一句:“你自己一个人小心。”
一步的位置
在走廊上,你走在我一步的位置,只一步,却不曾走上前去。
总会不经意地和你相遇,每一次都惊心动魄。一条长长的走廊,你从那头往我这里走,我从这头往你那里走,我只闻到擦肩而过时令人窒息的凝重气息。
就只能这样,你不看我、我不看你地走过去。
你的位置一直离我很近,但我未想过靠近,我在离你很近的位置看你的忧伤、你的笑意,不曾打扰,不忍打扰。
你不会知道有人曾这样的迷恋你,因为你根本不会在意。
我像一粒微小而可悲的尘埃,任你路过的风托起我的内心,又在你从不回顾的背后,自己落下。
你是最初的、曾经的不可一世的少年,唯一将我的生命完全湮没的故人。
现在,我要远离你的位置,去追寻属于我自己的位置和梦想。
义无反顾地奔向没有你的生命盛宴。
如若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在某个拐角遇到你,我只会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发表于《求学·高分作文》2010年第2期)
这是一篇期中考试的考场作文。那样不自由的时空,这样自由的文字。考场上写这种题材,显然有点冒险,但在她心中,已经没有了考场,只有舞台,舞台上上演着两个人的故事,两个人就是全世界。舞台下面可以没有观众,故事里边可以没有情节。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每一种放弃都是成长。故事愈美好,放手愈艰难;放手愈艰难,成长愈显出勇气,生命愈能绽放美丽。文章结构精巧,细节动人,表达含蓄,特写中蕴含着潜台词,每一个背景都在为她的情感蓄势,每一个意象都与她的内心形成万山响应的浩大回声。
比起那些沉湎在单相思里,茶饭不想,萎靡不振,唉声叹气,甚至寻死觅活的所谓“恋情”,这样的文字,充满了青春的美、生命的力。作者有放手的遗憾与感伤,却也有前进的勇气与倔强的梦想。作者在自己真实的情感经历中获得了对人生深刻的领悟,也带给了读者以情感的震撼与共鸣、智慧的引领与启迪。
所以,雷区不是不能踩,只要你有一身武艺,越是雷区,越能创造精彩。
我们的写作从假话、大话、空话回归到写真话,这固然是一个进步,但是也潜藏着一种危险,就是以为只要是真话都值得写,而不论情意是否粗糙低劣。
真实地反映生活并非依葫芦画瓢。即使是摄影,也还有背景选择、镜头角度、拍摄距离、采光层次和色调浓淡等等技术和艺术的讲究。感情的真实性并不排斥表达的艺术性,甚至,感情的真实性恰恰需要表达的艺术性来催生,从而变生活的真实为艺术的真实,并以艺术的真实烛照生活的真实。
朱光潜反对写个人恋情、穷愁潦倒、恐惧悲伤、焦躁忧虑之类。因为这些是人类的“缺乏性需要”。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纯粹的个人宣泄不能成为主流。真正的写作,应是建立在人的“丰富性需要”之上的,它能使人、人生、人类变得更美好,更庄严,更豪迈。
再举一例来说吧。谁的青春不迷茫?如何倾诉这种迷茫,而又不遮蔽青春的光芒?
青春,你好(节选)
?江苏省苏州新区一中高二(3)班 李佳忆
青春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啊。
谁没有听过几句尖酸刻薄的话?
谁没有和亲密的伙伴大吵过一架?
谁没有憎恨过那些让你出丑和尴尬的人?
谁没有在爱里受伤?
谁又没有在爱里伤过谁?
……
你以为这就是青春的全部,要爱过,恨过,努力过,放弃过,才能使它饱满而鲜艳,才能叫作精彩。
可是呢?当有一天,等时间已经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你强烈的情感,你会不会在某天,看着那些曾经发生在你身上,你所厌恶的、憎恶的事情,突然觉得没那么不可原谅了。它们像是入冬的植物,褪去了颜色,变得枯槁,轻轻握在手里,就可以听见被掌心压碎的声音。
你还记不记得陪伴过你的朋友。他们一定很热心,会为你打抱不平,有点小小的“八婆”,却总是会在关键时刻让你很感动。你恋爱的时候会责怪你重色轻友,而当你伤心的时候,无论多晚,电话费有多贵,也有他们陪你一起度过。
你还记不记得教过你的老师。他们或许很年轻,却被你暗地里骂是死老太婆。没事请你去办公室里喝茶,在父母面前说一两句你的坏话,那时候你多么恨他们。可是等有一天,等你将飞向更遥远的地方的时候,在讲台上他们突然变得这么忧伤,依依不舍地教你怎样去面对他们所不参与的人生——那时候的你,却在台下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
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惨烈的青春,那些我们曾认为黑暗的岁月,那些我们曾以为委屈的事情,也会像现在一样,在别人的故事里,成为可以被原谅的事情。青春,谢谢你,谢谢你亲自教会我爱,教会我释怀,教会我如何去拥抱更灿烂的未来。
(发表于《求学·高分作文》2010年第9期)
作者编织了无数个“我”的故事和感动,却纷纷以“你”的形象来呈现,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的青春在回眸的时刻都是一个模样的。所以,一切都那么亲切,那么掏心挖肺,那么似曾相识:所有真实的脆弱,率性的爱憎,慢慢理解的感动,生命中美丽的坚守,那些不得不面对的伤感的离散,还有我们流完眼泪背起包就必须转头迎接的自己的人生……最喜欢作者穿越青春、飞向未来、拥抱人生的结尾,所有的昨天,都成为值得感谢的铭记,成为成长的证据,成为一堂最好的课。这才是青春的真义,永是生长,永是飞翔,永是边走边看,边受伤边理解。
她的文字里面,也有消极和脆弱,也有感伤和迷茫,好在她还有最终的原谅与释怀,有最终的拥抱与感恩。她的心灵源头,是真善美的。
夏丏尊说:“大作家在其作品中绞了精髓,提供着勇气、信仰、美、爱、情热、憧憬等一切高贵的东西。”(《文艺鉴赏的程度》)他还说:“文艺是作者自己的表现,作者如果没有什么特出的人格(这并非仅指道德而言),即使对于语言文字有了特出的技巧,也还是没有用的。”(《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所以,写作最重要的是,改善我们的“源头”,改良我们的“基因”,这样,从我们生命里面流淌出来的河流自然就有了滋养生命的能量。作文里面的“真”,除了真情、真性、真心、真话以外,还指真理。
尊重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有时候甚至是不得不动肝火的。叔本华说:“没有肝火的人,也就是没有理解力的,而理解力必然带来某种程度的尖锐眼光。”(《论写作和文体》)这样的作者,能带给读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思想的觉醒。
譬如2012年北京的一场暴雨,竟然酿成了一场灾难。关于生命,关于体制,我的学生言之谆谆:
雨下(节选)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三(2)班 黄琳芸
一千多年前,法国大文豪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而在这次北京“7·21”暴雨中,在这次良心的考验中,我却有些失望。首都北京,面对一场暴雨却显得慌乱,而这次暴雨所造成的如此惨重的伤亡和无法估计的损失也让所有人震惊——不是洪涝不是地震,只是一场暴雨!而且是在一国之都。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为逝去的人痛心,更是惋惜。鲜活的生命葬送在一场凄凉的暴雨中,更葬送在了首都薄弱的基建下。
……
当我在报纸上看到各种媒体对死亡人数的不同猜测,对英勇殉职的警官们致以崇高敬意,对政府如何展开各种紧急救援大肆报道的同时,我更希望看到国内媒体对这次暴雨所带给我们对城市建设,更甚是对“良心”的反思和讨论。一个国家让人敬佩,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称雄,更体现在软实力和对人民的负责上。国家是人民构成的,当一个国家不再为了民众时,它就该分崩离析了。
(发表于《求学·高分作文》2012年第10期)
雨一直下,雨下的世界便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社会的面貌。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孩子是世界的良心。这是一个有思想的孩子,有责任感的孩子,她高屋建瓴的洞察是缘于赤心,她勇敢无畏的批评是为了救治,她痛彻心扉的失望是因着希冀。所以,她言之谆谆的提醒,不是为了对立,不是为了讽刺,而是为了爱与成全。
作文里面的“真”,除了真情、真性、真心、真话和真理以外,还指真相。
人性有很多弱点,再伟大的人也一样。
人性的真相,有时候是一种“丑”。面对人性“丑”的那一部分,真话要怎样说才能成为一种艺术的美呢?
一个字,“近”——你要有切身的体会和生活的经历。朱光潜说:“你过的生活愈丰富,对于人性的了解愈深广,你的作品自然愈有真实性,不致如雾里看花。”(《谈文学》)
还有一个字,“远”——在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情感中留出“距离”来,站在旁观者的地位去观照普遍的人性。
譬如,我的学生的这篇作品,就是巧妙地把握了“近”与“远”,才得以清楚地洞察人性的真相,并且理性地思考和评价。
“痒”与“挠”(节选)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 黄子珺
痒是会膨胀的,膨胀到了极致,便开始挠。玄宗的宠溺致使覆水难收,从今往后,雕栏玉砌不再,一个带有狼子野心的抓挠,便让歌舞升平的时代化为乌有;炷尽沉烟,安禄山挠得太狠,以致整个时代都心如刀绞。盛唐便沦为后人感伤的几句喟叹。
心灵的痒,有一种便是贪欲,如果硬挠,逞强带来的只是一时之快,但接着是更大的痒,更大的痛楚,欲罢不能,让人矛盾。
……
痒是对挠的考验,是对人情世故的砥砺。
《爱情公寓》中曾小贤幻想自己获得大奖,在功成名就后说了一句话:“好久没有这种蠢蠢欲动的痒了。”我认为他丧失的是一种生活的冲动,没有了对青春的梦想与追求,生活自然就平淡无奇。心灵的痒,又可以是一种期冀,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活力,就像现在的我们,有蓬勃向上的朝气,才能拥有“蠢蠢欲动的痒”带来的生命悸动。
痒与挠本是一体的,正因为有那么多诱惑与梦想,我们才要挠,挠的正是生活中另一个我。
(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14年1月合刊)
“痒”,在文中可以替换为“欲望”或“冲动”。讨论这个话题的文章很多,但极少有人以如此别致又如此贴切的比喻来形容它。丰厚生动的历史知识,唐诗宋词的文学底蕴,现代色彩的社会问题,隐隐约约的宗教气息,让人感觉这篇作品犹如满汉全席,给人全方位的享受与启迪。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懂得理性而辩证地看待“痒”:有一种痒是会越挠越痒的贪欲,另一种痒则是一种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期冀。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善用比喻和比拟,且有丰富的潜台词,极具感染力。
这样的文章,能“挠”到所有读者的“痒”处,从而产生共鸣。作者看透人性真相的犀利、说真话的勇气和组织语言的艺术,令人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