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公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
2015-06-01石少林蒋志强
□石少林 蒋志强
☆经济研究☆
重庆非公经济发展态势及对策
□石少林 蒋志强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的指导服务,全力推进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改革专项,全市非公经济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全市非公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2014年在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格局下,非公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运行特点突出表现为:两“快”、三“稳”、四“进”。
(一)两“快”:市场主体、出口增长快
2014年是重庆市近年来激发民间创业活力最好的一年。全年新增非公经济产业活动单位21.9万户,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累计达169.4万户。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出口交货值3791亿元,同比增长34.6%,占全市出口总量的96.4%。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53.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二)三“稳”:增加值、税收、就业平稳增长
非公经济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750.1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全市GDP增速0.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1.3%,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4.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0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全口径上交税收1315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市税收比重为58.9%。就业主体地位明显,超八成新增从业人员在非公经济中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当年新增从业人员56.7万人,累计达1018.1万人。
(三)四“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进一步增强、投资主体进一步凸显
2014年全市新增企业数量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鼓励类产业,占新增总量近一半。据纳入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在线监测的1300余户监测企业数据显示,监测企业利润总额保持30%以上的增速;近七成中小企业反映订单增加或保持不变。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投资主体地位,全年完成投资722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54.6%,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二、非公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
2014年,李克强总理共主持召开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18次提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他强调,从眼前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一招”;从长远看,通过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招”。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发〔2014〕52号文件等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加快落实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提高小微企业税收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政策效应得以释放。
(二)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加速发展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2014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重庆经济同全国一样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全市GDP增长10.9%,但增速仍居全国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工作,作为市委深化改革的25项改革专项之一的《重庆市完善小微企业扶持机制实施方案》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民众创业兴业的热情。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也给予了重庆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三)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市以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为统领,加快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工业为例,通过招商培育增量,对存量企业优化升级,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战略型支柱产业,支撑了重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同时大力培育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直升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全市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新的动力。
三、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重庆非公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非公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营企业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
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三拼”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在基层落实难。部分企业反映,目前土地指标主要给大项目,剩下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极少,目前工业用地价格不低。我市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创新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
(二)企业负担仍然偏重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针对企业收费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小微企业经营收入规模小,承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许可涉及的中介服务收费金额相对较大,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在行政许可、财税扶持政策方面的申办手续较为复杂,花费的精力大、时间多。
(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服务不足
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微型企业的发展,均需要社会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创新、人才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但目前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数量少、覆盖面不足、服务资源分散、服务功能和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对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和其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低收费、公益性服务的政策扶持少。
(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
重庆提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已有10多年,但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尚未摆脱粗放式增长等经济结构性矛盾,“小、散、弱”的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据工商统计,我市中小微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以上。重庆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民营企业家知识结构老化,中短期功利意识较强,对知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长远战略规划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在资产和销售额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中,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土豪气”较重,员工缺少归属感,人才流失较重。
四、加快重庆市非公经济发展的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市要积极适应新常态,立足重庆实际,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着力推进非公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一)绘制非公经济发展新蓝图
当前,正值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从“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的重要转换期,也是非公经济实施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将非公经济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在总结全市非公经济前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化研究非公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路径、体制创新、政策保障等重点问题,研究制定“十三五”时期重庆非公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强化规划方案的执行刚性,积极发挥规划方案在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信心、引导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市内建立一批市级层面的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新常态下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面对近年来内外环境变化,应对之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技术创新;通过“空间换地”,全域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要素利用发展创新;通过“电商换市”,让传统制造业找到新市场,让传统市场找到新业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尤其要重视信息经济的发展,坚持协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经济整合发展方式,嫁接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及引进优秀企业、人才、项目,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总结推广吉利、阿里巴巴等优秀民营企业成长路径,引导民营骨干企业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三)破除非公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制约
集中集群经济是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要重点建设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楼宇产业园,有序推动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发展。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鼓励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继续深化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和人才等要素与民营企业的对接,大力发展地方银行,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设立相关基金,引进风投资金,以基金作为撬动杠杆。加快培养和引进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强大扶中育小,不断增强非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
要转变职能,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企业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和违法经营行为、交易失信行为等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开放整合各部门信用数据,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规则和开放责任,用制度和透明使企业不敢失信,“一旦失信,事事处处受限”。要引导民营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平台监督作用,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并适时向社会公开,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种子,建立更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仲裁和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
(五)打造非公经济最佳发展环境
继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再造非公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要着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办事最快、审批最少和服务最优的政府”,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加快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全面清理政府权力;实施“政府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实施“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制定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的具体办法;制定“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市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也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建立市区(县)二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加快打造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有限”政府,服务到位、监管到位的“有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运转的“有效”政府。由市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参加的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决策非公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依托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民营经济研究咨询培训机构,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重庆市中小企业局
责任编辑: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