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人:191次“试毒”把青蒿素播满天下

2015-06-01阿红

山海经 2015年22期
关键词:抗疟青蒿青蒿素

文/阿红

中国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人:191次“试毒”把青蒿素播满天下

文/阿红

屠呦呦

经过40余年的奋斗,她在自己身上进行了数百次试验,从2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青蒿素的医药成份,可以有效抑制疟疾病毒,以此,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虽然是一个没有任何“光环”的“三无”科学家,2015年10月5日,她却成为中国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医学工作者——这个人就是药学家屠呦呦。

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她的学习成绩异常出色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市,现年85岁。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天真烂漫,生活无忧无虑,整天笑逐颜开,深得家人的宠爱。小学时,她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学习国语和算术。小学开设的课程少,学习也比较轻松。回到家里做完作业,她就可以到外面玩耍去了。有一回,父亲有点不放心,就问:“呦呦都学会了?”她大声回答:“都学会了。”父亲说:“那我考考你,你把《三字经》给我背一遍。”屠呦呦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父亲听了,欣喜异常,连连夸奖说:“呦呦,你真行!”

1948年,上初中时,屠呦呦到效实中学读书,那个年代,女孩子上学读书的人比较少,而且初中的课程比较多,她在班上的学习表现并不突出,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排在中等水平。期末学习成绩有的学科得90分,也有的得60分。平时在班上她也会积极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她能自己独立完成做业,班里有个什么活动,她也会积极参加。但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长相清秀,梳着只条小辫子的学生很沉稳,独立学习能力很强,喜欢做的事儿,她会下大力气去做好。她的行为准则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读自己喜欢读的书。”

1950年,她转到宁波中学读书,在班上不显山不露水,学习成绩仍然是中等。一天,她碰到了班里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说起将来要考什么大学的事。那个同学问:“你将来要上什么样的大学呀?”屠呦呦摇了摇头说:“还没考虑呢。”她反问道:“那你想上什么样的大学?”“我想考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将来报效祖国。”屠呦呦听了,惊呆了半晌没说出话来。要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可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能到那里上学的人,那是象牙塔尖上的皇冠明珠啊。而且,“报效祖国”这四个字,一直在她的脑际盘旋。回家后,屠呦呦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想,人家志存高远,想考北大、清华,我也不能落后,我要奋力追击,迎头赶上才对。

想到这,她翻身起床,拼命学习起来。课堂内,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课堂外,她迅速完成作业,背诵课文。就连上学也是一路小跑。睡狮惊醒,立马发威,上半年考试,她的学习成绩排在了班里前几名。期末考试,她的学习成绩上升到学年组的前几名。她的母亲得知后,就专门给她做喜欢的香螺吃,算是一种奖赏。

1951年高考,屠呦呦如愿以尝,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生物药学。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她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早年她就目睹过中药治病的神奇疗效,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科研领域干出点成绩来,报效祖国。大学四年,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植物化学和植物分类学上,在班里,她的学习成绩异常出色。1955年,她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大学时学习的专业属于西医范畴,中药研究所又送她到中医班学习中医药理论,这为她日后的科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和她同在效实中学读书,李廷钊毕业后到苏联留学,留学后回国在北京的钢铁研究院搞冶金研究工作。在北京,他惊讶地发现,自己曾在中学时暗恋的屠呦呦也在北京工作,而且相距不远。见到屠呦呦时,他竟然不知所措,语无论次。镇静下来后,他大胆地说:“呦呦啊,当年同班同学时,你还是我的暗恋对象呢。”屠呦呦听了,脸色唰地一下红了。“你嫁给我吧,我会让你幸福的。”李廷钊接着说。屠呦呦沉默了一会儿,表示默许。

经过几年的交往,终于水到渠成。1963年,李廷钊与屠呦呦喜结良缘。从此,一个幸福的家庭开启共同生活的旅程。在生活中,李廷钊大包大揽,家里家外的活抢着干,从不让屠呦呦伸手。有趣的是,屠呦呦在生活上马马虎虎,丢三落四,乱放东西,有时材料找不到了,有时证件没了,丈夫就会耐着性子给她找回来。有一回开会,在火车上,听说停车20多分钟,她就想下火车走一走、看一看,不料火车提前开走了,把她扔在了站台上。这类小事,没少让丈夫操心。

她长期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还因此染上肝病毒

但是,屠呦呦却把全部的精力都投身于科学研究中。那时,她整泡在实验室里,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研究,累得不行。李廷钊心疼地说:“你得注意身体了,别把自己累坏了。”后来,大女儿和小女儿相继出生,由于实在忙不过来,把年仅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养,把还在吃奶的小女儿送回老家让母亲抚养。以至后来,大女儿见到她都不管她叫妈,这让她伤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屠呦呦为人谦逊平和,率真直爽,说真话,报实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她会直接表示赞同的意见,也会直接表达反对的意见。她就是这样一个心直口快的人。

1967年5月,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这作为一个秘密的科研任务提上日程。由于老一代抗疟西药已经产生抗药性,亟待发明新药用于疟疾防治。

第二年,屠呦呦临危受命,被委以重任,成为这个研究项目的科研组长。那个年代,生活贫困,生产设施简陋,信息渠道不畅,要想从数千种中草药中筛选出能够抵抗疟疾的药物,无异于大海捞针,痴人说梦。当时,全国好多参加试验的单位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中草药及植物,都没找到一种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大家除了唉声叹气以外,只好承认失败。但是,屠呦呦并没被吓倒,她领着研究人员东奔西走,遍访名医,听取群众意见,翻阅历史医药典籍等,逐步筛选,从2000多种方药入手,筛选出640种中草药,这些中草药都有单独抗疟性能。选取范围缩小了三分之一,然而,在反复试验中,依然找不到可行的抗疟药物。就连包括青蒿这种植物,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屠呦呦的团队陷入研究僵局,找不到突破口。最后,又从200种草药中,提取抗疟药物,在小白鼠身上做试验,依然没有效果,以至于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回到家,屠呦呦一边唉声叹气,一边自言自语。李廷钊也心疼爱人,就劝说她先歇一歇,放一放,清理一下思路,说不定啥时候会碰上呢。屠呦呦在床上休息,眼前各种各样中药单方在脑际浮现,她忽然翻身跃起,从床头拿起一本古典医书,突然,她看到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说:“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可医疟疾。”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忽然想起,以前试验青蒿没有效果,很有可能是高温的原因,破坏青蒿中的抗疟成分。她连饭也没顾上吃,急急忙忙返回试验室,另辟蹊径,反复进行试验,却依然没有效果。

青蒿,民间也称臭蒿或苦蒿,在我国南北方野外很常见,夏季郁郁葱葱,秋季晒干后可当柴烧。这个不起眼的小植物,真有这么神奇的疗效吗?东晋葛洪的说法真的有依据吗?为什么葛洪说青蒿绞取汁,而没说水煎呢?于是,屠呦呦身体力行,她带领大家去野外采集样本,弄得一身水一脚泥的,累得直不起腰来。屠呦呦在青蒿植物上做各种形式的试验,先从温度控制上入手,试验各种温度下的提取物是否有效。然后,再从青蒿的生长季节入手,研究在哪种季节情况下可以提取有效成分。再从根部,中部,叶稍等各种部位进行艰苦的试验。终于发现青蒿对疟原虫确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她发现,青蒿对鼠疟原虫抑制率可达68%,但是却不稳定,在后来的试验中,抑制率显示只有12%—40%,这让屠呦呦陷入迷茫境地。

“有点效果就好。”屠呦呦自言自语地说。一天,屠呦呦闲着翻书,她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看到了青蒿能“治疟疾寒热”。她心想,至少,课题组已找到了研究的方向。她把这个想法一说,研究人员都觉得可行,于是,除了加大研究力度之外,大家都争着抢着在自己身体上做试验。屠呦呦当然是首当其中的试验者,长期在自已身上做试验,她因此染上肝病毒。那段时间,她回到家里,爱人李廷钊总会闻到一股酒精味。李廷钊就埋怨她说:“你就不能多注意点,别把身体搞垮了。”屠呦呦骗他说:“知道了,我会注意的。”可是过后,她还是不停地在自身做试验,李廷钊也拿她没办法。这种试验,是因为条件的限制,在当时是不得已的,这也是临床应用前,对于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更是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而获得信心的一种可行办法。

其实,屠呦呦做到这步时,前面已经试验了200多种中药,提取方式达到380种。重点转到研究青蒿植物时,也已经进行了190次试验,才发现了青蒿的有效部分。青蒿非不是整体都含有抗疟活性成分,只有特定部位才含有有效成分。而且,新鲜的青蒿和枯萎的青蒿也是有区别的,并且还有最佳采摘时机等。研究试验的工作量很大,任务也十分艰巨。

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试验获得巨大成功,她感到特别自豪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1年10月,屠呦呦首次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制剂,在实验室中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提高了很多。10月4日,试验进入攻关阶段,大家都盯着191号青蒿提取物抗疟实验结果,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的效果。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试验获得巨大成功。屠呦呦说:“太高兴了!这可以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可以用中医药造福人类,我们感到特别自豪。”随后,用低沸点溶剂提取,对鼠疟试验,疗效更高,而且,稳定性良好。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之后,对猴疟试验,效果同样令人满意。在自己身上和同所其他人身上做试验,显示毒性很小。1972年8月,屠呦呦和有关医务人员赴海南,选取了30例病人,在对一般性疟疾和恶性疟病比较试验中,用青蒿素抗疟治疗十分成功,疗效确切。在191次试验后,科研试验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100%的抑制率。那一段时间,屠呦呦和研究所的同事们,每天都处在激动与喜悦之中。之后,在全国2099例病例验证中,确定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青蒿提取物后来被命名为“青蒿素”。1986年,“青蒿素”获得我国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青蒿素”的诞生,成为划时代的科研成果,成为全人类对抗疟疾的有力武器,对恶性疟疾、脑疟有极佳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非洲,饱受疟疾之苦的民众称之为来自中国的“神药”,屠呦呦更是被封为“青蒿素之母”。

这些成就让科研人员兴奋不已,但她并没有停止科学研究的脚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对疟疾有抑制作用,但很难根治疾病等缺点,她又带领科研人员深入研究,终于发明了“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确切的药物,能够有效根治这种顽固的疾病。双氢青蒿素以其“高效、速效、安全、口服方便、复燃率低”等诸多优点,成为医治疟疾的首选药物,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并大批量生产,经销国际市场,反映良好。2009年,屠呦呦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成为全人类的重要医药典籍。

青蒿素的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获得了世界级大奖。2011年9月24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在纽约隆重举行,拉斯克基金会为屠呦呦颁奖,以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的卓越贡献。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世界级殊荣。屠呦呦在颁奖现场发表感言:“我的梦想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同时,作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屠呦呦不忘感谢国家的支持,不忘在青蒿素发现与研究中全身心奉献的团队,并向同事们表达了敬意。在这个颁奖典礼上,屠呦呦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留学经历、没有博士身份、没有两院院士光环的中国普通科研工作者。屠呦呦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能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一点奉献,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感到十分自豪。”获得这个奖项,屠呦呦成了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

2015年,屠呦呦一篇名为《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的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科学刊物《自然》上发表,系统地阐述了青蒿素治病的理论。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正式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有千百万人得到了对症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消息传来,举国欢腾,全国各大电视台、网络以及报刊都在第一时间播发了这一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对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屠呦呦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贡献,这个奖项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所有参与和支持这项科学研究的人。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能为世界医学做出贡献,其成果被国际认可,这是中国人民的光荣。获此殊荣,也意味着责任更大,我们要更加努力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为人类造福。”

幸运的是,青蒿素在医学领域脱颖而出,成了全球疟疾的克星,这一研究成果,不也是中国医药界的骄傲吗?这个摘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人,不正是中国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花吗?愿中国科技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争芳斗艳,万里飘香。

猜你喜欢

抗疟青蒿青蒿素
五月雨
青蒿可退虚热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泰国改变用药策略应对耐多药疟疾,抗疟效果有所改善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屠呦呦获诺奖赞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
乡野里的青蒿
“中国神药”青蒿素治疟还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