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栗壳棕色素的抑菌性能研究

2015-05-30陈苛蒙王明张佳惠李韵辞齐昭京

天津农业科学 2015年5期

陈苛蒙 王明 张佳惠 李韵辞 齐昭京 金黎明

摘 要:以辽宁省岫岩县产的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天然棕色素,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35,0.042,0.053 g·mL-1的板栗壳棕色素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弧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此外,板栗壳棕色素还具有一定的食品防腐功能。

关键词:板栗壳;棕色素;抑菌性

中图分类号:TS20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5.010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山毛榉科植物,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己有3 000多年。近20年来,我国板栗的栽培面积和产量猛增,均居世界首位,每年的板栗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以上[1-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板栗加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己开发出多种风味的板栗食品,如板栗罐头、板栗脯、板栗酱等。随着板栗加工量的增加,板栗壳数量剧增,但大多作为加工废弃物用做燃料,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因而造成了浪费。板栗壳中含有天然棕色素,在众多的食用天然色素中,棕色素的使用量很大,可用作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的着色剂。板栗壳色素属于黄酮类的天然植物色素,有研究报道,黄酮类物质具有消除自由基、阻断和清除氧化损伤、保健和延缓衰老的功能和价值[4-7]。

辽宁省岫岩县栗树资源丰富,栽植历史悠久,是个产板栗大县。本研究以辽宁省岫岩县板栗壳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天然棕色素,研究其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性能,并对其在食品防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可为板栗壳色素作为防腐剂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板栗购于辽宁省岫岩县市场,去肉而得板栗壳。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氏菌(CMCC44102)、副溶血弧菌(CGMCC1.1616)均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网。

试剂:无水乙醇,琼脂,胰化蛋白胨,NaCl,酵母浸粉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仪器: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萃取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HG-9070A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even Easy 型pH计(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FW-177中草药粉碎机(天津市秦斯特仪器有限公司);JA12002型 电子天平(精密科学仪器公司);MLS-3020 湿热高压灭菌器(日本SANYO);HWY111 恒温培养振荡器(智诚分析仪器制造公司);SW-OJ-2FD 洁净工作台(安泰安气技术公司);MT180B-生化恒温培养箱(新苗医疗器械制造公司);BUCHI Rota vapor R-200型旋转蒸发仪(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 剥取板栗外壳,用中草药粉碎机将其磨成粉末,烘干待用。参考周国燕等人[8]的方法,应用超声波协助提取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g·mL-1)、乙醇体积分数40%、浸提温度60 ℃、超声波功率 200 W、作用时间8 min。将得到的抽提液减压抽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在60~70 ℃下将滤液减压蒸馏,最后用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板栗壳棕色素。

1.2.2 培养基的配制 试验所用LB培养基:称取10.0 g胰化蛋白胨,10.0 g NaCl,5.0 g酵母浸粉,15.0~20.0 g琼脂,加入1 000.0 mL去离子水,加热溶化,调节pH值7.0~7.4,分装,高压湿热灭菌(121 ℃,20 min),备用。

1.2.3 供试菌液制备 将供试菌种接种到装有培养基的试管内,进行扩大培养,37 ℃培养24 h。取活化好的菌种斜面,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每毫升含106~107 CFU的菌悬液,备用。

1.2.4 抑菌试验 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试板栗壳棕色素的抑菌活性。

将板栗壳棕色素用40%的乙醇溶液溶解,配制成0.035,0.042,0.053 g·mL-13个浓度,经0.22 μm无菌微孔滤膜过滤除菌。LB培养基灭菌后,室温放置温度至40 ℃,接入供试菌种,倒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打孔器在平板内的培养基上打4个孔,分别注入3个浓度的板栗壳棕色素溶液各100 μL,及40%乙醇的无菌溶液100 μL,作为对照。将培养皿放入37 ℃下的培养箱内培养24 h后取出,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1.2.5 防腐试验 牛肉、土豆、豆腐切成小块煮熟,分别用板栗壳棕色素的40%乙醇溶液(浓度为5%)浸泡20 min后,分装于经过灭菌的培养皿中,37 ℃条件下培养48 h,观察食品感官变化情况。用40%乙醇溶液作空白对照[9]。

2 结果与分析

2.1 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产物为细腻均匀的棕褐色粉末,无异味。产率为6.91%。

2.2 抑菌试验结果

抑菌试验结果如图1~3,具体数据如表1。

2.3 防腐试验结果

表2表明,经板栗壳棕色素水溶液处理过的牛肉、土豆和豆腐,其质地、气味、色泽基本上变化不大,表面长菌现象不明显;但对照组食物表面有明显的长菌现象,有酸味或臭味。可以看出,板栗壳棕色素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应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板栗壳天然棕色素,利用超声波的空化和振动作用,使植物细胞壁破裂,从而加速有效成分的溶出,本方法与传统溶剂浸提法相比,可以提高提取效率,且缩短提取时间[10]。

试验所提取的板栗壳棕色素在0.035,0.042, 0.053 g·mL-13个浓度下,对供试菌种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可看到明显的抑菌圈,而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稍差,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食品的防腐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用牛肉、土豆、豆腐都有一定的防腐作用。由此可知,板栗壳棕色素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使用的天然色素兼抑菌剂。本试验为辽宁省岫岩县板栗壳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在其作为防腐剂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Morana1 A, Maurelli L, Ionata E. Chestnut shell: Not only a source of antioxidant compounds[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150: 325.

[2] Zhao Qi, Feng Hao, Wang Lijuan, et al. Dyeing properties and color fastness of cellulose—treated flax fabric with extractives from chestnut shel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 80: 197-203.

[3] Gonzalo V, Olga M, Freire M S. Alkaline pre-treatment of waste chestnut shell from a food industry to enhance cadmium, copper, lead and zinc ions removal[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184:147-155.

[4] 李颖.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及其相关性质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9,25(4):86-88,106.

[5] 张亚平.板栗壳色素的提取工艺[J].云南化工,2009,36(3):31-32.

[6] 李涛,赵云.板栗壳色素的提取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3):45-46.

[7] 张捷莉,马天芳,李铁纯,等.板栗皮棕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9): 281-284.

[8] 周国燕,桑迎迎,宫春波,等.板栗壳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性能[J].食品科学, 2010,31(22):101-105.

[9] 李云雁,宋光森.板栗壳色素抑菌性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4(5):63-65.

[10] 刘平,李云雁.板栗壳色素超声波提取方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11(4):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