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为何见到男性就害怕?

2015-05-30文武

心理与健康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异性亚洲

文武

小洁的来信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我父母关系不和,父亲非常传统,因我长相出众,小学时就严厉地告诉我不要与男老师单独相处,青春期以后更是限制我与男性交往。高中开学那天,我与父亲到新学校报到。父亲偶遇老同学,便走过去寒暄,他们说话时,我突然发现爸爸的裤扣没有系好,想暗示他,就故意盯着他的裤裆看,谁知父亲对我一副轻视的样子。这时,后面有男性突然大声吐唾沫,我回头发现几个男生正在对我指点着窃笑。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满脸通红……从此,我下决心眼睛绝不再往别人的下部看。但越禁止越不行,以后我每次遇到男生,眼睛便不由自主地往下边看,开始仅是男同学,后来对其他男性,包括自己的父亲和男性亲属也如此。我恨我自己为什么这样不争气,这样不要脸。于是就采取不与男人接触,不和男人说一句话,见男人就躲的措施,逐渐不是躲他们而是怕他们,真好像这些男人见到我要把我怎么样似的。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不用我躲男的,而是男的都讨厌我……我该怎么办?

专家的解答

小洁,你好!你因为一件小事使自己从一个品学兼优的漂亮女生发展到至今不能看男性更无法与他们交往,不能听与性相关的话题,甚至不能管住自己关注异性裆部的眼睛,你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痛苦、非常纠结的。生活中,你一定是个低头走路、尽量不引人关注的自卑自怨又自怜的女孩。

先来看看事件的起因,正值青春期的你在一个多人的场合发现父亲的裤链没拉,于是采取暗示的方法提醒父亲,可是,你的提醒不但没有获得父亲的理解,相反,他还用一种你觉得是轻视的眼神看你,敏感的你感觉到了外界对你的关注和否定,于是,你似乎真的看到了几个对你指指点点并窃笑的男生。这一幕在你的心里留下了烙印,从此,你觉得自己是别人眼里的坏女孩,下流的人。

其实,这原本只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假如你的爸爸能坦然面对,这事丝毫也不会进入你的记忆,更不会影响你的心理健康。遗憾的是,你爸爸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处理好内在对性的欲望的人。他不能坦然接受自己内在对性的正常需求,对与性相关的事物十分敏感戒备,成了一个性压抑者。这类人在生活中通常是不善于跟异性打交道的,他们或者过于严肃,让异性敬而远之;或者与异性直接进入心理或身体胶着状态。他们在心里永远拿捏不准该如何与异性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异性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于是,这类严重性压抑的人,内在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性狂热者,另一种是貌似圣洁的道学家。你爸爸呈现的是道学家面孔,就是严防死守自己未能正常满足的性欲望,拼命打压内在那部分有欲望的自己。父亲不正确的性观念透过潜意识和意识层面的言行及严厉管教完全传递给了你,你便在心里也种下了一个“性是丑陋”的种子。当初“盯裤裆”只是出于一个单纯的动机—提醒父亲,但“父亲的眼神”和“男生的指点和窃笑”,就激活了内在那个“性是丑陋”的观念,于是,你产生了对自己的强烈的批评和鄙视。更为严重的是,这个批评和鄙视从此不绝于耳,使正值花季的你一步一步深陷于严重的冲突中不能自拔。

要解决你的问题,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些尝试:

1首先,从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入手。要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性和异性感兴趣,是心身健康的标志,持有健康的性观念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传递一种健康开放的心态—性是天然的、纯洁的、美好的,不是丑陋的、羞耻的。在这种正确引导下,孩子才能对性与异性的好奇既不过分压抑也不过度关注,形成健康的性心理。而你的父母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你就要自己从不同的渠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比如,向学校的心理老师请教、交流讨论,阅读相关书籍,和同龄人交流等等。

2其次,要知道怎样正确看待父亲。你对父亲又怕又恨,怕的是父亲那严厉、保守得近乎变态的心理,恨的是他使得女儿成了一个如此不健康的人,不能享受到美好纯洁的青春花季,每天痛苦压抑、自责自卑、羞愧难当。要想抚平内心的创伤,一定要正确看待父亲,正确看待父亲对性的态度。要明白,父亲是因为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对性心理知识的缺乏,甚至是一无所知,才造成了他现在对待性的态度。设想当初你发现父亲裤链没拉那一刻,他该是何等惊慌害羞呀,他看你的那一眼,其实是他内在那个小男孩不能面对自己有损颜面的事的本能反应。当你能以正常心态看待父亲时,你就能宽容理解他,而同时你对异性的感觉也会趋于正常。

3第三,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可接受程度,设定具体的目标,尝试着抬起头,眼光自然看向外部的世界。先从能令自己感觉最安全最放松的目标开始练习,逐步扩大目标,增加难度,直至能够坦然面对异性。 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休整和练习,你一定能够获得与异性正常交往的能力,成为一个健康自信的女孩。 第五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年会 在南京成功举办 第五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大会暨第四届中国认知行为治疗学术年会于 2015 年 5 月 15—17 日在中国南京江苏省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认知行为治疗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CSP)认知行为治疗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认知行为治疗工作组协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承办。来自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对认知行为治疗(CBT)感兴趣的同道欢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研究、探讨未来。参会人数540余人,其中境外专家近100人。与会专家和代表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士、芬兰、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宁教授主持,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教授、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Tian Po Oei教授分别致辞。

此次会议邀请到世界著名的认知行为治疗专家进行了10个重要的大会主题报告和3个精彩的前沿报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首任主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终身教授Tian Po Oei教授的《团体CBT:过去、现在和未来》;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现任主席、韩国高丽大学Jung Hye Kwon教授的《少有人走的路:CBT中的意象》;国际心理治疗联合会(IFP)前任主席、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学系主任Ulrich Schnyder教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国际认知治疗协会前任主席Keith S Dobson教授的《CBT治疗抑郁的现状:临床发现、当代实践和未来方向》;美国心理协会第29分会(心理治疗分会)和心理治疗研究学会主席、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心理学终身教授William B Stiles教授的《CBT研究与实践的结果检验、理论建构和进展》;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主席、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心理学研究院主任、2016年世界认知和行为治疗会议主席Michael Kyrios教授的《强迫障碍网站心理治疗的发展》;The Neuropsychotherapist杂志主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Pieter Rossouw教授的《CBT与神经科学:一种新的心理卫生保健模式》;国际精神病性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倡导者、英国南安普顿大学David Kingdon教授的《精神病的认知治疗:高效运用》;中德班主讲教师、德国洪堡大学Thomas Fydrich教授的《CBT训练和实践中自我体验的作用》,中德班主讲教师、柏林自由大学治疗中心门诊行为治疗中心主任Renneberg Babette教授的《从科学发展到临床实践: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香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梁永亮教授的《CBT的跨诊断取向:理论基础和在中国社区样本中的疗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张宁教授的《CBT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教授的《CBT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会议还包括7个会前工作坊、14个会中工作坊、12个专题会(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韩国、日本专场)、大会论坛、案例督导、进阶课程、圆桌讨论、研究报告、海报交流等。会议内容丰富、阵容空前,为来自世界各地的CBT同道,来自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各界人士送上了一道心理治疗大餐。参会者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讨论。会议内容和组织受到了各国专家和参会者的高度赞扬,会议期间,中国专家和参会者的表现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CBT事业的迅速发展。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的执委会,讨论了未来亚洲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等工作,同时进行了换届改选。韩国的Jung Hye Kwon教授当选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张宁教授当选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副主席及候任主席。改选结束后,Jung Hye Kwon教授对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首任主席Tian Po Oei教授近年来为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及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感谢。

闭幕式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占江教授主持,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主席Jung Hye Kwon致辞,她高度赞扬了中国会议的组织工作,特别感谢了志愿者,并宣布第六届亚洲CBT大会将于2018年2月在孟加拉国达卡举办。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异性亚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异性齿轮大赏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十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通知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考研大学生心理卫生的特征研究
父 亲
英国皇家海军心理卫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