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就一个字,她一写24年
2015-05-30张军兴罗永攀
张军兴 罗永攀
面对3个残疾公婆,她不离不弃
某日下午5时许,忠县三汇镇金龙社区1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干了一整天农活儿的欧应淑脚步飞快,一进院坝就直奔灶台,“爸,妈,马上就要开饭了!”
这顿晚饭做得并不顺当。细心的欧应淑听到屋里有动静,放下手中的锅铲,跑进屋去。只见89岁的老婆婆欧淑珍正从床上坐起来,欧应淑从屋里找出木棍递到老人手里,自己站在一边半扶半抱让她站起来。老人眼睛看不见,只是不停挥着手,嘴里嘟囔着“去,我要去……”“妈是想上厕所了。”只有欧应淑最懂老人的特殊语言。
晚饭时,昏暗的灯光下,围坐着四个人,除了欧应淑,一个是早年失聪的古稀老翁田华忠,一个是患老年智力障碍症的七旬老太黄继淑。田华忠和黄继淑是她第一任丈夫田兴明的父母。还有一个是89岁双目失明的欧淑珍,她是欧应淑第二任丈夫邹国银的母亲。
欧淑珍和黄继淑吃饭不方便,需要欧应淑一口一口地喂,等她伺候完老人吃饭,自己端碗时,通常情况下饭菜都凉了。寒来暑往,欧应淑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洗衣、喂猪、下地、轮番伺候3个老人……一直忙到天黑才算结束。
有乡邻劝了她很多年,“应淑,这三个老人又和你没有血缘关系,你还是少受点苦,改嫁吧!”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欧应淑都会说:“孝顺老人是理所应当的,这和血缘没关系。”
面对残破的家庭,她坚强承诺
1962年12月,欧应淑出生在三汇镇金塘村3组一个农民家庭,兄妹5个,她排行老二。23岁那年,经人介绍,她与邻村的篾匠田兴明相识。1985年8月,在父母的坚持下,欧应淑与田兴明结为夫妻。婚后两年,他们有了女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1月的一天,田兴明突然感觉肚子疼,经县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肝硬化,在借款4000多元治疗无效后,田兴明于当年3月撒手人寰。
“他走之前还在为我安排,让我趁着年轻,再找一个。”田兴明下葬后,欧应淑回家傻坐了一天。附近的乡亲们也在议论,她才二十八九岁,肯定会丢下公婆改嫁。考虑到她嫁到田家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婆婆都劝她嫁出去。婆婆越是这样说,越让欧应淑愧疚:丈夫生前百般体贴自己,现在婆婆又这么通情达理,我怎么能抛下他们?欧应淑决定,替丈夫尽孝道,“我想这样还他的情”。
“爸、妈,你们的儿子走了还有我,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绝不让你们饿肚子。”坚强的欧应淑当即向老人作出承诺。
面对再婚提亲者,她异常倔强
欧应淑对老人的好在乡邻里传开。1992年6月,附近村庄的农民邹国银被打动,托人向欧应淑提亲。
“要娶我可以,但必须带上我的公公和婆婆。”考虑到一个人确实难以支撑这个家庭,欧应淑也决定要改嫁,但开出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十分“荒唐”的条件。令人意外的是,邹国银竟一口答应下来,非但如此,他还将60多岁的老母一起带到田家,让3个老人住在一家共尽孝道。
再婚后第二年,欧应淑生下了次子,取名邹鹏(化名)。不久,随着儿子也渐渐长大,丈夫邹国银提出一起到浙江打工。在他乡,没文化且没技术的夫妻俩只好干起了“老本行”,到一家大型养殖场养猪。为挣更多的钱,夫妻又同时应聘到一家肉联厂上班,每天往往是这边下班,那边又上班,工作都在15个小时以上。
1999年5月,夫妻俩不但还清了田兴明治病时欠下的债,还在老家盖起3间砖瓦房,看着这个为自己考虑周全的“半路丈夫”,欧应淑百感交集:“我是又欠你钱又欠你情……”
然而,正当欧应淑很感恩“上天赐予她的这份幸福”时,2006年年初,邹国银在帮乡邻搬运嫁妆时突发癫痫病,倒在地上人事不省,经多方医治无效后,于当年6月去世。
面对丈夫的离世,她选择坚守
邹国银死后,村里流言蜚语多起来。有人说她“克夫”,有人说她家房子是“凶宅”,还有人嘲讽她“马上要丢下老人,夹着尾巴逃跑了”……一时间,欧应淑成了一些村民茶余饭后的议论对象。
“别人的嘴我管不住,我照顾好这3个老人就行了,不管前路有多少困难,我都要替他们养老送终!”欧应淑没有离开也没有退缩,她决心一个人撑起这个家。
“给邹国银治病时,我们借了2万多元,镇上大大小小的商店都借遍了,这钱不能不还。”欧应淑为了还钱,一年养四季蚕、喂几十头猪、种十几亩地,累得自己连腰都伸不直。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终于把欠的账都还上了,还存了一些钱。不过,由于长期超负荷劳动,她患上了肺病和腰椎病、颈椎病。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3月的一天,欧应淑正在田间干活,邻居急匆匆的跑来告诉她,婆婆黄继淑突然栽倒在地了。她来不及洗脚,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回家,背着婆婆往医院送。经医生检查,婆婆黄继淑得了脑梗塞病,引起智力障碍。
“以前还有个帮手,但女儿嫁到邻村后,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家里的3个老人全部成了残疾人。”欧应淑说,自那时起,她就只能干一会儿农活儿,再跑回家看看,她必须及时给两位婆婆换洗衣裤以免生疮,另外,就是怕老人在家里出事。
“她自己舍不得花钱治病,但公公婆婆们生病,她总是跑前跑后、悉心照料。”当地社区党支部书记感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