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的理由

2015-05-30韩辉光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阿姨妈妈

韩辉光

小亲上学,妈妈用自行车接送。

妈妈又要上班,又要接送小亲,时间紧,很匆忙,很劳累。

天没亮,妈妈便起来弄早餐。为了让小亲多睡会儿,早餐做好了,妈妈才叫小亲起来。

小亲的早餐,不是肉丝面便是鸡蛋面,不是香油煎饼便是莲子红枣小米粥,还有一杯牛奶,外加一个水果……天天不重样。

早餐很重要,必须让孩子吃好。

小亲小时候身体很差,妈妈很注意小亲的营养,才有她现在的身体。

吃完早餐,一天的接送开始了。每天来回4趟,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放学走出校门,小亲一眼便看见妈妈站在右边那棵梧桐树下。妈妈朝小亲笑,小亲朝妈妈笑,笑容是怒放的心花。小亲跑过去,妈妈迎上来,久别重逢似的。

小亲坐自行车后座上,搂住妈妈的腰。妈妈叫搂紧,别摔下去了。

小亲看惯了妈妈的背影,瘦小的身躯、短短的头发、细细的脖颈。

小亲嗅惯了妈妈酸酸甜甜的气息,那是妈妈的味道,香!

随着小亲不断长大,妈妈蹬车有点儿吃力,身体一捣一捣向前,发出粗重的呼吸声,后背的衣服就湿了。

到了三年级,小亲提出自己走路上学,不用妈妈接送。学校离家不算远,走一趟顶多刻把钟。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要过马路,怕不安全。接送到小学毕业,上中学就不接送了。

妈妈在一家纺织厂上班,是一名纺纱工,是吐丝的春茧,纺纱暖人间。赶上休息日,妈妈便走路接送小亲。妈妈喜欢拉着小亲的手,边说话边慢慢走。

妈妈说,手里捏着个小肉团,柔柔的,软软的,她能感觉到那小肉团渐渐变大,变得结实。

小亲也喜欢妈妈走路接送,不慌不忙,逛街似的。只是同学看见又要笑话她了,这么大的人还要妈妈牵,羞羞羞!丑不丑?

现在已是五年级了,小亲也感到不好意思了。可妈妈想牵,只好让妈妈牵。

小亲也感觉到妈妈的手在变化,变得越来越粗糙了。只是妈妈的手总是暖乎乎,冬天也不冰凉。

妈妈为什么如此疼爱小亲?如此放心不下小亲?

妈妈说,我38岁才生你,生你时难产,险些要了你和我的命。还有,你还没出世,你爸爸便去世了,你是个遗腹子……叫我怎能不小心翼翼养你啊?

也许是体会到这点,小亲从小懂事听话,放学回来便帮妈妈做事,淘米洗菜拖地忙个不停,小大人似的。

妈妈说,可你在我的肚子里是个捣蛋鬼,和我捉迷藏,不肯出来,让我受了好大的罪。

小亲说,所以我要将功补过,多疼妈妈。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是听话的,体贴大人更谈不上,不想学习的不想学习、沉缅网吧的沉缅网吧、出走的出走……家家同念一本难念的经。

这院子里共有八九个孩子,天天不是这家吼叫,便是那家哭嚎,热闹得很。

邻居无不称赞小亲,羡慕小亲,问妈妈,你是怎么培养小亲的?介绍介绍经验。

妈妈笑笑,没说出小亲要“将功补过”的话,只淡淡地说,哪里培养,孩子生就的。

其实妈妈也觉得没什么经验可介绍,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小皇帝、小太阳,能缺少爱吗?要不听话还是不听话,小亲确实是生就的。妈妈的收入不高,小亲的物质生活不算优裕,爱主要来自内心。

当然,小亲和妈妈也不是没一点儿矛盾,矛盾也是有的。主要是妈妈不让小亲上邻居家玩,小亲要是上邻居家玩,妈妈便催命似的叫她回来。

妈妈说,做作业。

小亲说,作业做完了。

妈妈说,那就读书。

小亲说,书也背熟了。

妈妈说,那就来陪我说话。

要是别的孩子,早翘嘴巴不理人了,越发不跟你说话了。可小亲虽心里不高兴,也乖乖回去陪妈妈说话。

妈妈喜欢听小嘴巴叽叽咕咕,讲有趣的事儿。小亲只能讲学校见闻,讲高兴的,妈妈哈哈笑;讲忧伤的,妈妈便唏嘘不已。

小亲说,有个男孩在作文中写他想变成一条狗,一条大狼狗。

妈妈哈哈笑,问为什么想变成一条狗呢?

小亲说,他爹死了,他娘夜里睡觉害怕。

妈妈不笑了,叹息说,这世上什么样的伤心事都有。

小亲说,他娘看了作文,又哭又笑。

妈妈说,这是个又伤心又高兴的故事,妈妈喜欢听这类故事。

小亲说,男孩就在我们班上。

妈妈说,这孩子也很懂事的。

小亲注意到了“也”字,妈妈是在表扬自己哩。

若是晚上陪妈妈说话,小亲说着说着声音就小了,就断断续续了,眼皮就耷拉下来了。

妈妈便起身轻轻将小亲抱到床上,轻轻脱去鞋袜,轻轻盖上被子,让她睡觉。这时妈妈总要拿眼端详那甜美的睡态,瞧那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细眉、浓浓的睫毛、红红的小嘴……

多爱人!叫人怎么看也不够,怎么疼也不够。

妈妈说,你的脸型和眼睛都像我。

小亲说,我是妈妈您生的,当然像妈妈您啦!

可妈妈黑,小亲白。小亲说,那是因为妈妈太辛苦,奔波的。

孩子知道自己辛苦,再苦也不苦,值!妈妈也又哭又笑,这也是个又伤心又高兴的故事。

小亲很少上邻居家玩,她知道妈妈不想她到处跑。

小亲和妈妈还有矛盾,那便是妈妈想要搬家。小亲不想搬家,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

妈妈说,这房子太潮,不能住。

可小亲觉得这房子一点儿也不潮,都住十几年了,怎么不能住?

小亲从小住这里,已习惯了这地方,也舍不得这里的邻居。还有搬家多麻烦,又要找房子,又要打扫房子,又要请搬家队,瓶瓶罐罐,好长时间都安顿不下来。

特别是要转学,小亲舍不得老师和同学。

可妈妈执意要搬,小亲也没办法。

搬家了,从汉口黄浦路,一家伙搬到汉阳瓜堤街。搬得好远,汽车哐当哐当走个把钟头。

家里虽只两口人,东西却不少,装满满一大卡车。

光是小亲的东西就不少,小亲穿过的婴儿衫和微型鞋袜、戴过的帽子和手套、用过的汤匙和小塑料碗、玩过的布娃娃和拨郎鼓……妈妈全都保存着。

还有从幼儿园到小学,小亲用过的书包、铅笔头、橡皮、课本和作业本……妈妈都一样不落保存着。

特别是小亲两岁时,用蓝色蜡笔在一张纸上写的妈妈的名字“王大亲”和自己的名字“王小亲”六个字,东一笔西一划,抖抖颤颤,要仔细看才能认得出来,稚嫩得可笑可爱,格外珍贵。妈妈把它镶进相册里保存着,每看一次都笑一下。

妈妈把小亲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个脚印,都保存了下来。妈妈说,若干年后,你再看这些东西,会觉得十分有趣而感慨不已。

小亲说,我现在看已觉十分有趣而感慨不已。特别是那衣服,由微型慢慢变大,变成各种款式,各种色彩,直至现在身上这充满朝气的蓝校服。小亲看着,笑着;抬眼望妈妈,妈妈头上已有白发……小亲眼便湿了,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妈妈打扫房子、布置房间、迁户口、给小亲转学……忙得晕头转向。好在离学校近,走三五分钟即到,小亲上学不再需要妈妈接送了。只是妈妈得乘车去汉口工厂上班,路程却远多了。

搬来汉阳已半年多了,小亲思念汉口的老师、同学和老邻居。临走那天,小亲向老师和同学告别。老师和同学都恋恋不舍,直送她出大门口。老师说,都不要哭,才没人哭。

邻居送别就不同了,不少人抹泪。妈妈为人热情和善,小亲讨人喜欢,不知为什么要搬走。

特别是张阿姨,抱住小亲哭出了声。小亲也哭,妈妈也哭,场面令人伤感。

小亲几次提出想回汉口去看老邻居,看老师和同学。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学习紧张,哪有时间。

没时间也是事实,小亲已进入六年级,要准备拼小升初。现在小亲自己上学,自己回家。

妈妈很不放心,一下班便急急往家赶,照料小亲的生活。

日子是条河,有处激荡,有处平缓,更多地方是静静流淌。

小亲和妈妈一切依旧,妈妈上班,小亲上学。小亲自觉,学习上的事不用妈妈操心。现在妈妈也让小亲上邻居家玩了,不再催命地叫回来了。

只是妈妈仍不同意小亲过江去,当然小亲可以偷偷地去,但小亲不会那样做,那是欺骗妈妈。

小亲想象在街上碰见汉口的老师和同学,碰见老邻居。那只能是想象,在城市的茫茫人海中,几乎不可能。

这天夜里,小亲梦见了张阿姨。张阿姨神秘地说,小亲,我知道你妈妈为什么搬家,可我不告诉你。接着便醒了,张阿姨不见了。

真是梦想成真,第二天双休日,早上八点多钟,小亲在家门口做作业,有个熟悉的身影从面前闪过。小亲惊喜地叫起来,张阿姨!

张阿姨回头一看,也惊喜地叫起来,小亲!是你!搬到这里来了?

妈妈出来见是张阿姨,愣了愣,很快也惊喜地叫起来,是你呀!好久没见了,怎么到这里来啦?

张阿姨说,我娘家在这里,喏!街口那间红房便是。我们还是邻居,太好了!

妈妈请张阿姨屋里坐,小亲忙给张阿姨倒茶。

张阿姨在茶几旁的木沙发上坐下,接过茶说,小亲还是那么礼貌,长高点儿了。拿眼环视,说房子还宽敞。

妈妈在茶几另一边坐下,要小亲去继续做作业,自己和张阿姨抒别后之情。妈妈说,很想回去看看,可实在是没时间。

张阿姨问,不是说搬去武昌吗,怎么搬到汉阳来了?

妈妈说,本来是要搬去武昌,后来这里也有房子,便搬到这里来了。

张阿姨说,大家都想你们,总念你们。

妈妈说,我们也是。

张阿姨人称张广播,嘴藏不住话。

现在张广播开始广播了:告诉你,老皮店里卖的酱油、醋全是水货,被工商局查抄;黑光杆抹牌,他的低保给抹掉了,活该;桂花和汉桥三天打两次,过不下去了,快散伙了……

从此张阿姨只要回娘家,便来找小亲玩,还把小亲带去她娘家玩。

汉口的老邻居知道搬到这里来了,约好要来看小亲和她妈妈。

小亲希望张阿姨常回娘家,好跟张阿姨玩。张阿姨新闻多,从她那里也可了解老邻居情况。

这天下午,小亲放学回来,只见妈妈歪在沙发里,手托腮帮,皱着眉头,很烦恼的样子。果然,妈妈说,亲亲,你过来,妈有事跟你说。

小亲撂下书包,走去靠在妈妈身上,问什么事?

妈妈说,武昌那边有个更好的房子,妈想搬去武昌,你说呢?

小亲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平静,她说,妈想搬就搬。

妈妈说,只是你又要转学。

小亲说,转学就转学。

妈妈知道,小亲不愿意再搬,谁愿意这样不断折腾呢?孩子把不乐意压在心底,多么懂事而听话的孩子啊!反使妈妈难过了起来,侧转身将小亲揽进怀里,小亲已是泪水满面。

小亲问,妈!您说我听话不?

妈妈说,听话!亲亲听话。

小亲问,妈!您说我爱你不?

妈妈说,爱!亲亲爱妈妈。说着,掏出纸巾,拭去小亲脸上的泪珠。

小亲问,您知道为什么吗?

妈妈倒笑了,说,还不是因为我38岁才生你……

小亲说,不,另有原因。

妈妈问,还有什么原因?

小亲抱住妈妈,哭了起来,因为我不是妈妈生的,我是几个月的时候,妈妈从福利院领养的。

妈妈惊傻了,脸都白了,手在抖,纸巾掉在地上。妈妈急急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怎么知道的?张阿姨对你说了什么了?还有谁对你说了什么了?

小亲说,张阿姨什么也没说,也没谁对我说什么,是我自己知道的,三年级时就知道了。有次妈妈上街,把钥匙忘在桌子上。我打开柜子,又打开柜子里的一个小铁盒子,看到福利院发的《领养证书》。从那以后,我就更听话,更爱您了,妈妈!

因为不是您生的,就更听话更爱您——这话听似不合常理,在这里却是至理。

原来女儿早已知道了一切,可妈妈的心病却越来越重,成了搬家狂。

妈妈回想起来了,小亲是从三年级开始,突然变得特别懂事听话的。妈妈还纳闷,这孩子怎么一下子长大了?

小亲从小见妈妈身上有两个神秘的钥匙,须臾不离身。见妈妈拿两个钥匙打开柜斗,又打开柜斗里的小铁盒子。小亲由好奇到狐疑,那柜斗里的小铁盒子里到底有什么呢?

那《领养证书》,妈妈想烧掉以绝后患。可到公安机关咨询,把她吓着了。接待人员说,烧掉了,孩子便来路不明,成了黑人,户口都变无效。没了文凭,谁承认你的学历。

妈妈已记不起那两个钥匙怎么忘在桌子上了,真是千虑必有一失,千防必有一漏。小亲上学识字后,妈妈便将那两个钥匙挂身上了,如核按纽,到哪里带到哪里。

没想小亲摁动了核按纽,轰一声巨响,炸出了自己的身世。把小亲给炸懵了,原来自己不是孤儿便是弃婴!小亲觉得自己好可怜,又觉得自己好幸福。

这是个真正的又伤心又高兴的故事,难怪妈妈想听这类故事,原来是妈妈自己的故事。

妈妈问,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小亲说,看您那神经兮兮的样子,我能告诉您吗?

妈妈又哭又笑。

小亲问,妈,还搬家不,还搬去武昌不?

妈妈说,搬!搬回汉口去,搬回黄埔路和老邻居一起去!

猜你喜欢

阿姨妈妈
我的“话痨”阿姨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花鹿阿姨扭到了脚
《老阿姨》剧照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