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反倒别人看不见
2015-05-30
加入企业后希望为企业所接受,感受到企业里的人与事和自己有关系,最好能够形成“我对企业很重要”的体验,这是大多数职场人都期望的状态。然而,身为职场新人,工作尚在熟悉中,做的事基本都是辅助性的,要想产生存在感的确不易。
站在新入职场的角度上讲,存在感很重要,是我们与企业产生良性互动的标志。然而,仅仅期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过于期望反而会困住大家的手脚,做起事来没有自主性,失去应变能力。正确获取存在感的方式,是全力以赴,按时优质地完成本职工作,抓紧时间补足实用技能,并且大胆地与周围的人建立沟通关系,形成合作。同时,在任何一次表达、说明、提建议的机会面前,不要害怕被拒绝。
于嘉十分犹豫,是放弃工作去全职读研,还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机会?在学校时他是出名的阳光男孩,做事干脆利落。工作之后,他有时会恨自己,怎么变得这么磨叽?
于嘉是传媒名校毕业,顺利进入某知名传媒公司。一直想要成为编导的他,苦干两年没能如愿,后来的学弟学妹已经有人开始自主做选题了,于嘉还是助理一枚。于嘉明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有机会,让他做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在公司有他没他一个样,似乎他完全可以不存在,这样的感觉实在太糟糕。
4月,于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选题,他希望制片人能同意自己来担任编导。他在申报的时候有些犹豫,以前报的都没过,这次会不会还不行?一方面于嘉想直接找领导沟通,另一方面他想找老编导合作。思来想去,于嘉决定找个老资格的人商量一下,却发现和谁说谁都告诉他忙得没时间。犹豫再三,他打算向领导探探口风。结果,他刚开了个头,就被告知别人已经报了相似的选题,方案比他的成熟,连当事人都联系好了。于嘉还想说什么,领导已经离开。于嘉强烈感到自己根本就没在别人眼里,领导当他是透明的,同事也当他是空气。
6月,一位老编导看于嘉总是提不起精神,就让他跟自己做一期节目,说是选题领导特别欣赏,估计能有好评,于嘉也可以搭顺风车出个彩。这次,于嘉非常努力,不仅帮忙联系当事人,还推荐了专业配乐的同学做后期,片子出来效果非常好。于嘉由衷期望这次能有转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可是,领导只说编导创意好,画面呈现好,好像这片子和于嘉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样的事情一桩又一桩,于嘉工作的两年不但没有漂亮的业绩,还把自己过成隐形人了。他感到工作越做越没劲,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使劲能被发现。就在于嘉纠结不已的时候,他配合较多的一位编导要调到其他栏目,临走时和于嘉来话别。两个人聊着聊着,话题就到了于嘉的工作上,编导语重心长地说:“人啊,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容易被别人看不见。”
于嘉思考良久。他从来都特别希望被人发现,可是他越渴望就越感觉自己被透明了。他开始反思,如果有选题就主动找领导沟通,有工作就大胆参与,有机会就主动申请,而不是一直等着别人来找,会不会效果不一样?
过去的两年,于嘉是沉默的、等待的,把自己等得焦虑,等得迷失。他自问,不是不勤奋,也不是不努力,只是一直处在等的状态中。为什么不能更主动一些?
于嘉决定有所改变。开会,他不再躲在最后一排,发言时他会主动讲话,参与配合性工作不仅是努力勤奋,还会出主意、想办法。当他发现好选题时,不再瞻前顾后,而是积极找领导或是老编导商量。不到两个月,于嘉的一个选题获得通过,成功完成了他的编导处女作。虽然,他还是助理,要给别人做帮手,可不再是简单地接送当事人,通知嘉宾、观众等,而是在讨论台本、现场控制、配合剪辑制作等工作中都有参与。
如今,于嘉不仅是正式编导,还带着小团队,制作出完成多个受好评的片子。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如果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使得自己行动起来畏首畏尾,时刻都保持等待的姿态,而缺乏主动性和表现力,会不经意间变成职场隐形人。职场犹如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一味想讨好观众,取悦导演,会使得表演不真实,角色特点消失,反而被他们忽视。只有全心投入表演,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让成绩说话,让展示效果说话,我们才能成为职业舞台上的明星。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