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马人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2015-05-30倪伟

大学生 2015年1期
关键词:套书罗马日本

倪伟

罗马人治下的和平

“我的人生就是五十本书和一个意大利儿子。”盐野七生在她的书作签售会上说。

盐野七生,1937年出生于日本,父亲是个诗人。26岁时她游学意大利,回日后感慨“日本无英雄”,再赴意大利,之后定居英雄辈出的罗马至今。1992年~2006年,盐野七生用了15年时间,每年写一册,写出了15卷《罗马人的故事》。

在读者们面前,已经77岁的盐野七生着淡妆,说话语速不紧不慢,尤其擅长以一脸poker face(一本正经脸)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话。比如,现场主持人问她的第一个问题是:15年写一套书会不会累?她淡定地说:“我认为女性要有这样的毅力,15年坚持做一件事情。我可以,你也可以。”

《罗马人的故事》出版之后,引起很大反响。盐野七生的书有多受欢迎?在日本,她写成一册,就出版一册,读者们追着读了15年。“写完了,和我一样,我的读者们也老了。”她说。这套书在日本是政界、经济界必读的书目,共销售1090万册,在韩国销售了250万册。

写这套书的第一册时,盐野七生自问:罗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到了第15册,她写道:懂得了这些人。在盐野七生看来,相比希腊人,罗马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宽容。对待被他们征服的臣民,罗马人将其视为家人。这是他们的宽容。罗马人允许其他人的特点和他们共融。所以,罗马人是法律的创作者。法律的源起,就是把不同想法、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用共同生活的法则捆绑在一起。本来嘛,如果共同生活的人想法大体一致,比如一个家庭之间,是不需要法律的;但当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时,就需要法律了。

但罗马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宽容的。或许,宽容也是一门需要“习得”的学问。罗马人在开始了征服之后,才对被征服者渐渐有了宽容。盐野七生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所有人在一个圆桌旁,通过谈判、交谈来解决问题。但正像现代世界局势所证明的一样,圆桌会议几乎很难解决问题。罗马的方法若放到现在未必能立竿见影,但罗马宽容的态度至少促成了其两百多年的和平与繁荣,并造福了当时的欧洲。“罗马治下250年的和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空前绝后的,找不到一个历史阶段,让所有人享受同样的公平。所以现在历史上有‘罗马治下的和平这个专门术语,而没有出现类似‘美国治下的和平。”

这种宽容,让罗马很多次转危为安。有人说,被誉为战略之父、终生与罗马为敌的汉尼拔是可惜的,失败的扎马会战是一场匆匆忙忙的失败。盐野七生则认为这场失败是必然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尼拔不会化敌为友。他的对手西庇阿和汉尼拔相反,恰有本事把之前的敌人化成朋友,召集起来。汉尼拔攻打罗马的原因是因为愤怒,他想要报复。这样的怒气没法儿控制。“愤怒的心情可以促成你做一件事情,但绝不可能促成你做成功一件事情。罗马人最伟大之处在我看来,是他们能忘却愤怒。”偌大一个罗马帝国,只靠20万兵力守护,在其1000多年的历史里,大的民众叛乱并不多。宽容的态度和忘却愤怒,让罗马帝国更好地前行。

和2000年前的他们在一起

写作这套书稿,对盐野七生来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有趣过程。她是一个非电子的人,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甚至,她的工作室连灯都没有。盐野七生只在每天上午工作5个小时。写这15本书,她用坏了6支钢笔。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件事情,不可能坚持这么久。因为盐野七生知道这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逼迫自己太紧,会很容易疲惫。

虽然是白天写作,毕竟没灯,有时工作室会很昏暗。所以无论从本来意思还是比喻意,盐野七生都自嘲生活在“黑暗时代”。生活在“黑暗时代”并非没有好处,现场有年轻读者问她不联网是怎样的感受。老人略作思考,拿起手中的笔,打了一个很棒的比喻。“对我来说,电视上、互联网上的东西都是横着的东西,是流过去的信息。”她将手中的笔横着拿,“但历史是站着的。读书是竖直立起来的。”她将笔立了起来。盐野七生认为,历史是竖向的信息,大家看到的现实、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横向的信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如何把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在一起,然后生出一些新的想法来,才是重要的。“所以,在我们不断接受流动的横向信息时,一定要有站着的东西去做支撑。这是历史对于人类的启迪。”

盐野七生有个外号——日本最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她坦言这些年来她在日本一直遭受指责和批评,说她不像个女人。《罗马人的故事》在日本的学界引发了不少争议。罗马的历史是由男性缔造的,关于罗马历史的研究后来也多由男性学者研究,但这套书是从女性视角观察、完成的。盐野七生说,她确实从来没有把自己固定成女人看待。

盐野七生贯穿在这套书的历史观也颇为独特。她说日语里有两个词——历史和故事。学者们喜欢使用历史这个词,而她喜用故事。其实,历史和故事在希腊语的词源里,是一个词:history。盐野七生学习历史,并把成果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学者用历史表达历史更贴近这个词的根源。“其实,皇帝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对于某一个人,与其去研究,不如去讲述。”她写这套书,就是请大家去2000年前的欧洲去游玩,和2000年前的古人聊天,和他们一起行动,和他们“在一起”。

学哲学出身,盐野七生认为哲学和历史有着共通之处。哲学简而言之就是用抽象的观点来看人,历史则要还原有血有肉的人,两者的考量对象都是“人”。在她的书里,除了哲学地还原一个人,还有很多地图、分析。书里不仅有哲学,还有经济、战争等各种涉及其他专业的数据、资料。

在中国要出版这套书时,盐野七生只跟出版社提了一个要求,就是日本版本里的所有图表资料,都需要放在中国版本里。其他的一些有关罗马的资料,大家熟知的,放得少倒无所谓。因为她认为,历史和地理密不可分,历史资料里地图很重要。“在北京发生的事情,上海的人有什么感受,这个地理距离对读者了解一个事件的时候是很有启示的。”这种想要和读者“在一起”的诉求,也体现在了对地理距离上要有直观感受这一点上。这毕竟是一本历史书,故事再多,也不是小说,没有虚构,在客观上多一些数据,能佐证盐野七生的研究。在读者好奇地问盐野七生喜欢笔下的哪个人物时,这个77岁的老太太特别认真地说,她的标准是对方是否“性感”。在她的回答中,一连串听不明白的日语里时常蹦出来一个日本人发音的“sexy”,让人觉得有点萌。

让读者去判断哪些对现实有用

作为一套史书,还是一套15本的史书,会有人读吗?现场一年轻女孩儿提问:读这套书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女孩话音刚落,就有不少“于我心有戚戚焉”的附和。盐野七生表示写作时只是如实描述历史,她的目的不是要给现代人做一些什么参考。她缓缓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套书在现实生活上能有什么意义。如果是抱着对现实‘有用的意义去写作,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得从史实中特意挑选那些可能‘有用的东西去写。我觉得还是应该全盘陈述,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哪些对现实有用。”

盐野七生说自己尽了全力写书,她希望读者在阅读之后多多思考。她期待自己的作品像白纸,读者会在阅读的时候有超乎她的文字的想象力。当她意外地发现读者有更深的理解时,会觉得很有趣、很高兴。不过,她对现场的读者并没有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她笑说:“我的书里写了很多性感的男士,大家可以暂时忘却对现实到底有没有用这样的问题,尽情去享受这些性感的男士群体吧。”

追求“实用性”并不是中国读者才有的困惑。“我的这些观点,40年前就在日本说过了,但好像到现在也没有渗透到读者群里。大家都在问,这本书能不能对现实起作用。我个人的经验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恰恰是那些一开始你以为没有用的东西。”盐野七生说。

虽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谁都知道,但真正要做起来不那么简单。多读一些“无用之书”,在这个成功学大行其道、时间又如此宝贵的新时代,谈何容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每人每年平均阅读4~5本书,按这速度如果真要通读盐野七生的这套书,够好几年的阅读量了。但盐野七生写这套书,花了15年,背后的案头工作难以计数。正如她所说,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以经常需要面临选择。日本人对待事物的坚持,比如茶道和插花,值得我们慢慢体味。一个人一生喝茶,只用一个茶杯,这就是渗透到细节里的坚持。

最后,主持人请出了盐野先生的公子,满场的女人们就沸腾了。这位意大利的小伙子高高帅帅,很精神。在大家的一片惊叹声中,盐野先生对翻译说了一句话。翻译举手,要来了话筒说:“我一定要把这句话翻译出来。盐野先生刚才说,她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50本书(她的所有作品)和她的儿子。”对一个母亲来说,或许后者才是自己更精心的栽培。

责任编辑:张蕾磊

盐野七生认为,历史是竖向的信息,

大家看到的现实、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横向的信息。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不是信息越多越好,

如何把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在一起,然后生出一些新的想法来,才是重要的。

猜你喜欢

套书罗马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了不起的故宫》
千万别当罗马士兵
永恒之城:罗马(二)
永恒之城:罗马(一)
小罗马
我们学校是书的海洋
《黄金时代》日本版
《十万个为什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