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学之火入中国

2015-05-30屈雅君简秀文

大学生 2015年1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译者学科

屈雅君 简秀文

对于国内许多人尤其是高校学生来说,女性研究并不陌生,但是能准确理解这门学科内涵实质的人并不多。女性研究,也称女性学或社会性别研究,它是以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进行全面研究的、具有鲜明跨学科性质的学科,其目标是真正实现女性全面平等自由,“女性研究”至今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它是一个不断被描述、发展的学科。

事实上,女性研究这门学科也是舶来品,它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环境土壤,是伴随着法国第一次妇女运动,以及西方两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女性主义的策源地,女性研究已然发展成为一门显学,构成后现代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但在国内,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差异以及经济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女性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算长,女性研究的理论于1980年代初正式进入中国,199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才逐渐从研究女性社会问题向学科化发展,走向正轨。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全方位的女性研究在中国迅速发展,例如对女性主义教育学、女性主义社会学、女性主义文学等女性研究分支下各种学科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有关女性学的相关课程,从1987年最早成立于郑州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到1998年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女性学方向的硕士点,再到2006年教育部正式确定“女性学”为高校新增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女性研究在高等教育中占具了一席之地,中国的女性研究实现了学科意义到学科建设的巨大转变。但女性研究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西方的“热门”相比还是显得有些“不温不火”,21世纪初仅在美国本土就有超过600所的大学开设了各类女性学专业,女性研究也正式进入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流领域。

阅读大量经典的书籍,掌握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学说,是学好女性研究的重要方法。

从历史入手

《女权辩护》

作者:(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译者:王蓁 中国商务出版社 1996年版

学习女性研究这门学科,首先要从了解它的历史入手。女性研究是女性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国大革命拉开了女性主义运动的大幕,法国的奥琳珀?德?古日针对1789年的《人权宣言》中权利的主体公民仅为男性而发表了《女权宣言》,呼吁女性收回自己的权利。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不久也发表了《女权辩护》,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最早的女性主义哲学作品之一。《女权辩护》是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它指出不公正的教育制度是造成女性地位低下的罪魁祸首,作者还批判了卢梭在《爱弥儿》中所提倡的“男女有别”的教育模式,她认为女性应该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性》

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译者:陶铁柱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年版

《女性的奥秘》

作者:(美)弗里丹 译者:程锡麟 朱徽 王晓路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年版

想了解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可以阅读《第二性》和《女性的奥秘》,这两本书对于大众来说算是比较熟悉的。波伏娃有一个著名论断:女人是被创造出来的,她的《第二性》更被视作是“西方女性的圣经”。这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等领域的知识,作者还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在不同阶段的处境以及女性独立的问题。《女性的奥秘》则是弗里丹通过长期的经历与思考,探讨了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女性与婚姻家庭之间的微妙关系,认为女性的价值不是依靠“妻子”和“母亲”这两种角色实现的。在第二次女性主义的浪潮中,女性研究在美国正式成长为专门的学科。

女性研究的哲学读物

《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作者:(挪威)陶丽?莫依 译者:林建法 赵拓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2年版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作者:(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译者:艾晓明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此外,学习女性研究的哲学,即学习女性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也是理清女性主义历史演进和把握其流派脉络的重要方法。《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关,从文学切入,内涵广阔,像是一个信息金库,从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各种有关女性主义和女性研究的资源。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以流派为线索,宏观介绍、评价了西方研究女性主义的各个理论流派,里面有相当精彩的理论研究,这本书是目前欧美大学女性研究课程的必读书目,也是学习女性研究的入门书。

这两本书是了解、学习女性研究必读的,对于学习文学的学生,应该先读《性与文本的政治》,它讨论了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流派,不仅是研究女性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领域也有重要地位。学生可以从本专业的视角吸收其中的理论作为基础,再读《女性思潮导论》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把握。

女性研究的文学读物

《一间自己的屋子》

作者:(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王还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文学读物,也是不容小觑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文献。读这本书,可以发现或重新认识女性经济独立和真正自由之间的关系。伍尔夫在书中明确提出“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历史文学作品里和现实生活中女性被限定角色的例子,女性的智慧往往被主流社会所忽视甚至是歧视,文学创作自由也仅限于男性的权利范围内。长期以来女性的创作活动都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也不可与男性的创作相提并论。伍尔夫强调伟大的小说家必须以客观的态度观察一切,要承认男女性别差异而不是简单强调“平等”。

《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英)玛丽?伊格尔顿编 译者:胡敏 陈彩霞 林树明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9年版

本书包括“寻觅女性的传统”、“妇女与文学的创作”、“性别与文学类型”、“女权主义写作界定”和“妇女的写作不同吗”这五部分,汇集了1929年~1986年关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论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

作者:杨莉馨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

本书描述了关于女性主义文论的概况,分析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文化前提与文学基础,介绍了美英学派和法国学派这两大学派,又分别从妇女中心批评和妇女形象批评详尽阐释了美英学派,并分析了当代文论视域下的女性主义。

《性的政治》

作者:(美)凯特?米利特 译者:钟良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版

本书实际上是米利特当年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文中批判了男性统治的政治秩序,这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并影响至今。

《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作者:(美)苏珊?S?兰瑟 译者:黄必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本书讨论了小说文本中的叙述声音与权威的问题,区分了作者型、个人型、集体型三种叙述声音模式,即小说是以何种立场向读者叙述故事的,不同的叙事模式实际上都代表了不同的权威等级,有趣的是长期以来绝大部分读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对作者权威“屈服”的事实。

尽管女性研究这门学科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幸有许多学者不懈努力,为中国女性主义实践做出了贡献。

《当代世界女潮与女学》

郑州大学妇女中心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本书是国内较早研究当代女性运动和女性主义的著作,读这本书对理解女性主义近300年的发展过程和女性研究的历史大有裨益。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作者:孟悦 戴锦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本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阐释了1917年~1949年包括冰心、萧红、丁玲、苏青、张爱玲等九位著名女作家的文学历史,最后以性别与精神性别——关于中国妇女解放作为结语。文中评价了萧红的“大智勇者的探寻”和张爱玲“苍凉的莞尔一笑”,读者或许也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民国盛产才女的背景原因。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作者:刘慧英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本书描述了重新界定的女性文学批评范畴,对文学作品中的男权中心意识进行批判,如男尊女卑、才子佳人模式中女性对男性的物质依附和精神依附,和女性“自我”形象的空洞化,批判了长期以来父权化语境下的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

作者:林树明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以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中国的文学史,把目光投向过去一直不被重视的性别话题,探索了《诗经》里的婚俗及两性观和《金瓶梅词话》的男权倾向。

以上这些书都关注到了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这个领域,可供学习者深入理解女性主义。

责任编辑:徐玲玲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以流派为线索,宏观介绍、评价了西方研究女性主义的各个理论流派,里面有相当精彩的理论研究,这本书是目前欧美大学女性研究课程的必读书目,也是学习女性研究的入门书。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译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