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支教是一群人的接力赛

2015-05-30林文强

大学生 2015年1期
关键词:老队员支教教案

林文强

不知从何时起,支教成为一种热潮。许多公益机构和大学组织都多少与支教有些牵连,而首当其冲的短期支教被推上风口浪尖。

一年前,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怀着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加入支教行列。

两年来,我由一个队员到一个队长,在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里收获了不少,

关于支教的意义也有了很多思考。

我们的支教团队受欢迎

我并非一个不分黑白纯粹维护短期支教的人,同样也绝不赞同那种一言概之完全否定短期支教的看法。的确,现在有一部分的短期支教是很随性且不负责任的:可能是作为一次社会调研,拿几个学分;或是为了有一段值得向他人夸耀的经历。他们的相聚,可能是短短十几天的准备,物资或活动也是临时拼凑的。但我接触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支教人。大学生的支教,往大了说可能是对当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一种协调和补充,往小了说是做力所能及的公益。

在我们的支教地,家长对教育十分重视。大概是因为常年生活在沟大谷深的大山中,那种“望子成龙”的想法比起发达城市的父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两年来,每次来到这个学校,许多孩子都会围在我们身边,对于我们的到来是欢迎的,而并不像传言中所说的我们的到来占用了孩子的假期。我们的支教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快乐而并非受罪。我们也并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孩子来上课,而是孩子们自愿来的。

我仍记得,第一年这里的家长和孩子对我们都不了解,许多人观望而不敢靠近,第一天的招生也只有20多个学生。几天后,我们发现孩子开始带着身边的亲戚和朋友来上课,“我觉得这里的老师教的东西很好玩,我想让他们一起过来嘛。”我带的五年级由最初的7个人,增加至50人,最后由于教室限制和精力有限,不得不拒绝还想再加入的孩子。

相比去年,今年的支教和招生更顺利。许多孩子在临近暑假时就开始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问我“老师,你们什么时候再过来呀?”今年家访时也听到不少的家长说孩子自从去年上了我们的课,今年送他们去县城补习,他们怎么也不肯去,说是要等我们这些哥哥姐姐过来教课。150多个学生,于我们这群支教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因此每年带队和挑选实地队员,都是慎之又慎。

支教环节的重中之重

提及带队和实地队员的选拔,我个人认为是支教环节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身为队长的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刚接手队伍,我从老队长手中拿到的是一个装着40G材料的硬盘:2009年~2013年全部队伍支教的材料。队伍经验是历年累积的,每一届支教总结和反思,更多是通过文件、照片、视频等形式保留下来的。身为队长,必须在带队之前熟悉往年的情况,以防今年再有同样的问题时手足无措。

我所在的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有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社团从新学期伊始就进行社员纳新,社员进入社团后分入八个部门(西部行部、社会公益部、宣传中心、媒体公关部、外联部、捐赠部、办公室、联络部)进行各项能力的锻炼和部门工作的开展。部门的系列培训,例如宣传中心的PS、视频制作等技术培训;外联部的演讲和交流技巧培训;联络部的社团历史沙龙;西部行部的教案设计培训和教案设计大赛等。老社员也在这些培训中观察和初步筛选新社员,有些新社员顶不住压力便会自己退出,而真正坚持下来的人逐渐成为下学期各个队伍甚至是整个社团的主心骨。

一个学期的部门工作之后,社员经过分队大会,将分入各个支教队伍中,形成以支教队伍为核心的带队模式。此时的工作主力不再是部长和副部,而是各个支教队的队长、副队和老队员。

以我所带的固原支教队为例,队伍每两周会定期举行队伍例会。例会在介绍队伍历史和支教地的情况的同时,以传递支教和公益的理念为主,旨在培养队员的公益心,做一个纯粹的支教人。同时,队伍前期会将所有的队员再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外联组,负责队伍的外联,同时由社团的外联部统筹安排;活动组,负责队伍的融合活动和体训安排;教学组,负责今年教学体系和大纲的制定以及与教学有关的活动的提案;宣传组,负责队伍的日常活动宣传、媒体联系、会议记录和文档整理。各个小组在老队员的带领下进行队伍活动,确保整个队伍能够开展有序的工作。

日常活动之外,清明假期和五一期间,社团会从各个队伍选拔一部分人前往厦门附近固定的支教合作点开展相关的支教活动。由于只有两三天,支教以趣味性的课程和活动为主。这些活动可以带过去募捐物资,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能让队员提前与孩子接触,提前体会支教的感觉。

支教准备后期,从四月下旬开始,队伍的融合活动有所减少,整个重心转移到教案的撰写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整个过程历时两个半月,包括七轮的教案试讲和修改,每一轮都由老队员把关。由于有前期的铺垫,整个队伍的氛围和感情有了基础,这时开展教学上的进程,队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都会顺畅很多。我们将教学分成语文组、英语组、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和百科组,其中百科又包含地理、历史、生物、心理、时事、美术、音乐等八个小科目。每个教学组由上一届的相应科目的老队员任组长,选择新队员作为副组长协助老队员工作。教案的修改也要由老队员手把手过一遍,甚至有些教案会修改三四遍。队伍坚持教学从严的原则,如果教案和教学上过不了关是绝对去不了实地的。在我们修改教案和上台试讲时,许多队员反映别的学校的支教社团、本校的其他支教团体从不像我们这样玩命地对待教案,他们称我们队伍的教案制度为“魔鬼训练”。但我很庆幸在这样的折磨和摧残下,许多人仍旧坚持了下来。当然实地队员的选拔也并非唯教案主义论,我们有自己的选拔标准和机制。

投票选出两三名人气最高的队员,教案试讲比赛第一名经过考核可以直接进入,剩下的人则要有老队员共同商量决定。在选人上我们的原则是“先选贤能,后选贤。有能不贤,无德无才者坚决不收”。理由很简单,支教除了知识的传承外,更多的是陪伴,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和共同的成长。如果没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没有资格进入实地队员名单的,因为一位老师的影响是可怕而不可估量的。

我之所以觉得一直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短期支教的人是不公平的、片面的,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并不曾深入地了解我们在短期支教前准备的用心和辛苦。

在我的队伍里,要去实地支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队伍有90多个队员,到最后选拔出来的只有15个,过程的艰苦可想而知。除去教案上要花费时间,他们还要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要接受几轮的面试,要忍受每周三到四次的体能训练。这些都占用了业余时间,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上课。许多同学、家长也有不理解,在旁人看来,短期支教是没有意义的,是纯粹的“旅游式”教育。我也面临了来自许多朋友的质疑,他们觉得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他们看起来一文不值的支教上是愚蠢的做法,甚至嘲笑我是“伪高尚”。你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而默默做着自己想做的这件并不惊天动地的小事——支教。

不是“旅游式”

实地情况不是所谓的“旅游式”,因为当地干旱缺水,队员在支教的20多天不能洗澡,7天洗一次头发,每天除了保证正常的饮水之外也都是一杯水解决刷牙洗脸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鱼大肉的日子,更没有网上提到的领导请客等铺张浪费的情况。唯一一次是我们刚到的那一天,学校领导带我们到校门口的面馆吃上一顿西北牛肉面,与之后20天的土豆包菜相比,确实是一次“铺张浪费”了。

为了了解学生,每年都会安排家访,家访的过程也并不是像网上所形容的“搜刮民脂民膏”,不能拿学生家里的任何东西,不能在学生家里吃饭。第一年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认为我们是嫌弃他们条件不好,不肯在他们家里吃。今年,家长通过孩子知道我们的规矩后都理解了,也不像去年那样坚持,有的学生家长还担心我们吃得差,偷偷放点玉米在厨房门口或是办公室门口。

许多人质疑短期支教对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短期支教很明显有时间上的劣势。借用一位同样是做短期支教的朋友的话:“如果说长期支教是一个人的马拉松,那么我更愿意将短期支教比作一群人的接力赛。”

20个人的20天,一群又一群的新面孔,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坚持做同一件事,用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坚守,会有“20×20×10”的效果。其实我们也是做长期支教,只不过我们是用一届又一届的队员的支教梦串起来的长期,是如我们的队伍口号一样“梦想永固,星火燎原”的长期。

我始终相信,“小行动+一群人=大改变”。

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做幸福合理的公益青年,我们愿意,将这样的接力赛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猜你喜欢

老队员支教教案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立定跳远》教案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国胖队的日常
国胖队的日常
冬训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