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体测,晴天霹雳
2015-05-30潘樱梅
潘樱梅
这是“史上最难体测”吗?
“我在高中就一直坚持体育锻炼,一轮体育测试下来,我都通过了。因为平时没有做太多的身体柔韧度的练习,这次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不太好,我可能要在身体柔韧度这方面加强锻炼。”2014级自然科学试验班的李婷芬说。在她看来,大学的体测标准比中考还低,她觉得不少同学在高中阶段就放松了身体锻炼的要求,才会不适应大学的体测标准,提高标准会促使大学生加强体质锻炼。正如她所说,平时对体育锻炼不够的2014级法学院学生米钦有些羞愧:“我的体质不算太好,除了引体向上,其他要求我还是能达到的,只是都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我只要及格就行。”虽然对体测的结果不太满意,米钦表示会多多锻炼的。
新标准的提高在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的潘丽婷眼里是小case。
“50米跑6'8,800米3'16,立定跳远228cm……这些是2013年的体测成绩。我一直为参加2014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棒垒联赛垒球总决赛做准备,7月留校训练,所以我不会为《标准》的变化感到担心。”潘丽婷轻松地说。
事实上,对《标准》情绪强烈些的是老生们,普遍认为“大三大四的体测标准比大一大二更高”这一点不够合理。记者的朋友圈里就有人抱怨:“复旦学生在大三大四学年都没有体育课了,为何要求我们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要比大一大二还高?难道还会有人专门在没有体育课的情况下去练跑步、跳远吗?”2012级环境管理专业的田俊杰、陈启帆虽然觉得这个抱怨过于情绪化,但是认可提高标准无太大意义。田俊杰说:“我觉得没意义。国家可能考虑要让大学生体质变强,觉得提高标准能够督促学生锻炼,但是,只有适当合理地提高标准才能有一定的作用。”陈启帆认为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当然是年龄越大测试的标准应该随着提高,但是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一定是年级越高的学生,体测的能力就越强,相反的,高年级学生的高强度大压力的生活和学习反而会降低学生的体质。所以他觉得,大学生体测标准不需要提高,大学四年体质没有太大变化,改来改去没意义。
田俊杰和陈启航对《标准》的总体难度提高也有分歧。田俊杰可以接受提高要求,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多锻炼,但是他不赞同拔高所有项目的标准,有些项目甚至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比如引体向上,做十几个才算满分,他直呼这要求太高了。陈启航则认为标准一下子提高,原来体测就不及格的学生会更加消极,也就更提不上兴趣参加锻炼。“我也同意有些测试项目的标准应当降一降,肺活量要跟体重挂钩,引体向上零到五个算零分,六个才算一分,你说这有什么意思嘛!”陈启航不满地说。
良好及以上才能评奖?
《标准》中指出:“体质健康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在复旦同学解读后,它的作用五花八门。
2013级生命科学专业的小刘认为,大学生体测最关键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去锻炼,有必要提高体测标准,因为对于不爱动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督促他们的好方式。对“体测达到良好及以上才能评奖评优”的要求,他觉得不能一刀切:“奖项不同,评奖评优的方式就该不一样。有些奖项是需要包含体测的结果来评定,但是有些奖项应当根据学习、能力等本身所要求的素质来评定。体测一揽子必须和评奖评优挂钩,我觉得不合理。”
小王是2012级某专业的学霸,两年国家奖学金得主。她也对这点持否定态度:大学生以学业为主,德智体美劳中体育对有的同学来说天然就是弱项,他们照常参加体育课和参加锻炼,但是有可能未能达标。体测过于严格反而不能促进同学锻炼,只是成了卡指标的工具。“按照复旦体教部的说法,如因患病等原因不能参加剧烈运动者,可申请免测。但是免测就只能得及格。这无疑对意外受伤,需要休养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打击,无形中取消了他们参与评奖评优的机会。”她分析说,“我认同体测是考核一名大学生素质是否全面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身体素质不达标,一味只会死读书,那就不算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体测提供了一个衡量的标准。”
田俊杰保持中立态度,对“达到良好”提出质疑,认为只要“达到及格”就行。“有些学生体质天生就差,本来就难及格,强加要求达到良好无益,但是这样做也能让一些只顾学习的学霸有锻炼身体的意识,不要老是埋头学习。”他建议在“良好及以上”这一方面有额外奖励,体测良好的话可以在评奖评优中有加分,但不及格也没关系,毕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执行时各方都有让步,灵活操作也可以减轻学生压力。陈启航认为与评价评优挂钩不合理:“每个学生天生的体质差别很大,这么做不够公平。还是将体质和学习、道德素养等加以区分。评奖学金时,你可以和体测挂钩,但是评优秀学生之类的,就不要和这些放在一起。”
对自己颇有信心的2013级小陈对评优的感觉不大,他更看重学校是否会严格执行要求。他说:“其实体测当中还是有放水的情况,有些体育老师知道哪些学生的体质状况不会太好,登记的时候会放宽尺度,或者填的时候提高一下学生的成绩。”米钦不认同小陈的说法:“我们体育老师说这次体测很严格,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名校,要好好地搞,对自身严格要求,对大家是一种激励。老师说把好关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我觉得体育锻炼还是应该从小学就开始抓,而不是等到了大学再用框框条条来迫使学生进行锻炼。”田俊杰亦表示认可。
对在乎荣誉的学子来说,《标准》与一切评奖评优挂钩的可能性不大,也不现实。事实上,同学们较真的是每个人都有长短项,以单一的标准评判欠公平。
“我在去刷锻的路上。”
体质健康测试和同学们平日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复旦大学一直对体育课早操及课外活动有明文规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晨跑12次,中长跑6次,立定跳远2次等课外必锻项目及兵乓、篮球等课外选锻项目,每学期共计28次(俗称“刷锻”),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前,由于出现学生代跑、体锻“被吞”等情况,“刷锻”时常成为复旦学子中的舆论焦点。
李婷芬对“刷锻”制度表示肯定,但觉得时间太过紧凑:“平时课业繁重,必锻项目仅安排在周一至周五15:20~16:45,这是课表中的第8、第9节课,这意味着周一至周五要挑一两天,空出这些时段,那么一些好课就选不上了。尤其是这学期,由于一教、三教在装修,课表调整,出现了第5节课和第13节课,一天下来光上课就挺累的了,上完课后再去参加800米等耐力跑,感到特别累。所以我希望能在周末的时候也有刷必锻的机会。”对这个问题,小刘则说:“我这学期选了31.5学分都没觉得累,这还是因人而异吧。”
米钦也认同“刷锻”制度的本质是为学生好,但希望学校应该给每周的刷锻次数设上限和下限。设置上限是保证学生不会为了“早刷完,早操生”承担太大的身体压力强度,以此减少学生在一两周内就刷完锻的频率;下限是为了防止学生一直拖延,不按规律进行体育锻炼,也能起到督促的作用。
“刷锻”已经成为复旦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你肯定它还是讨厌它,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它将依然发挥作用。然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做到“按时锻炼,规律生活”还真是挺难的。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在复旦,若只为应付体测、刷锻,复旦人的运动生活未免太显单调。校内运动,由来久之。
除了刷锻,米钦平时会去跑步,玩双截棍。他觉得大学里面爱好体育的人挺多的,但“水一水”的人也不少。小陈参加跑步、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小刘对复旦的体育氛围赞赏有加,每天都见到篮球场上有人打球,夜跑大军也是轰轰烈烈。他建议可以多举办一些带有奖励性质的活动,如约跑等来促进同学们锻炼身体。小刘笑着说:“前阵子复旦举行的首届‘乐跑活动反响很好,参赛选手多元化,参赛形式颇为亮眼,装备齐全,运动员通过终点时还可以通过大屏幕计时器看到自己的成绩,这种运动的氛围让我感受到复旦流淌的体育精神,值得发扬。”
大三的复旦学子大多不必再去“刷锻”了。在没有体锻,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有不少人坚持锻炼。田俊杰说:“我平时喜欢打篮球、打羽毛球。所以会不时参加。但是大三确实比大一大二时候锻炼得更少了,因为那时有体锻,还会记得去多打打球。大三后没有要求,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做,除非朋友约我。”2012级的小徐周一到周五下午5点半都会到篮球场打球,雷打不动,已经养成了习惯。他喜欢团队运动,享受一起洒下汗水的激情。
复旦的体育社团五花八门,活动丰富。在复旦大学常年获得标兵五星的无限排球协会,有着浓厚的锻炼氛围;游泳协会会组织大家到同济大学游泳池锻炼,反响颇佳;从复旦羽毛球协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程度,可以窥见这个在大学生中广受喜爱的运动在复旦的发展。大一就加入五星级社团“棒垒球协会”的潘丽婷对体育运动保持着长久热爱。她说:“参加棒垒球协会的活动对于我的体测是有帮助的,因为我平时就积极参与锻炼,臂力、腿脚灵活性等都基本保持在高峰状态,所以不用为了体测专门加强锻炼,测试一直是好成绩。”不过,潘丽婷的体重指数一栏显示“营养不良”,她毫不在意,她对自己的身高体重比较满意。聊到垒球运动,潘丽婷颇为自豪:“运动让我结识到一批教会我永不言弃的朋友。参加全国棒垒球赛时,我们面对比自己年长、经验十足的选手时没有轻言放弃,打进了八强,这给了我很大鼓励。运动也给我带来生命的能量。让人疲惫的跑圈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被带到了我的学习之中。我投入学习时会非常专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放弃。我上学期绩点是3.75(绩点满分为4.0),是行政管理专业第一名。”瞧,学霸是学习运动两不误的。“18岁后我最想做的五件事之一就是和队伍一起打进全国垒球联赛四强。”说话时潘丽婷眼中奕奕有光。
最后,再问一句:这是“史上最难体测”吗?想必答案已解。《标准》的改变,带来的是与之相应的体育锻炼的变化,它的影响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在关于体测和《标准》的讨论中,大家都对运动有了更多思考。文绉绉地说:做体力上的强者,是追寻精神之光的坚韧基石。只是,聪明如你我,是否真正领会和做到了呢?
责任编辑:张蕾磊
“男生引体向上要做11个才能及格”“女生仰卧起坐57个才能拿满分!”……2014年9月25日,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给每个学号邮箱发出了“关于尽快做好体质健康测试的准备工作”的邮件,并附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的要求,让复旦学子的朋友圈炸开了锅。如若不能通过体测,那么奖学金评定必然受到影响,这对不少学习成绩虽然优异,但体测刚达标的学霸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针对体测标准的调整,媒体称作是“史上最难体测”,复旦同学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