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巴渝(汉族)地区民间手工绣花鞋垫的艺术特征

2015-05-30李佳怡毛姣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绣花鞋绣花鞋垫

李佳怡 毛姣敏

摘要:巴渝地区的绣花鞋垫是兼具物质实用与精神审美双重功能的手工艺品,鞋垫上绣制精美的图案纹样体现着其艺术审美价值和民间妇女的聪明才智,这也是她们表达内心情感和寓意民间吉祥文化的载体。求吉纳福、传情达意、心理平衡的补偿等精神内涵是巴渝地区绣花鞋垫民俗文化心态的稳定特征。

一、绣花鞋垫的制作工艺

(一) 打底

打底又叫做“骨子”。第一步是备料,选用纯棉的白布。第二步叫“打布壳”,将面粉熬制成的浆糊涂刷在白棉布上,三四层重叠逐次裱糊在一起。布层之间一定要抿平,紧贴密实。否则干后会有硬棱或开层,影响鞋垫制作。将糊好浆糊的棉布晾干,再剪成鞋垫模子需要的尺寸。“打布壳”的最后一步是“搭面”。以前搭面的布料是白棉布,如今流行起一种叫做“十字布”的搭面。这种布在绣花时较之白棉布更显工整,规矩。而白棉布也有其自身优势,绣花时针脚更密实,紧致。现在巴渝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十字布做搭面,少数偏远地区依然保留使用传统布料的习惯。十字布的剪裁需要比鞋垫模子宽1厘米左右,以便包边时将鞋垫边缘固定得更好,使周边不开口。手艺好的人做的“骨子”平展硬朗,绣花过程中不会变软,并且穿针自如,无生涩之感。

(二)镶边

在鞋垫子边缘0.5厘米处用彩色丝线绣边叫做镶边。一般采用“M”形、“V”字形和“X”形,有时也作较复杂的“米”字形。镶边时讲究针脚的比例,整齐和美观。镶边一是为了增强鞋垫的美感,此外也是为了防止鞋垫边缘因摩擦而受到磨损。

(三)绣花

一双鞋垫的精美程度取决于绣花的手艺,同时也是体现其艺术特色的重要环节,巴渝地区传统的绣花工艺选择优质的彩色棉线和小号缝衣针为基本材料。常见的绣法有三种:一是挑花绣,也称十字绣、架花、拉棱,是在十字布上依照已有的经纬纹路挑绣等距离、等长度的“X”形,若干的“X”形有规律的排列成各式图案,底布留白部分构成绣花图案的外部轮廓,具有严谨、规整、简洁、对称、棱角分明的特征。挑花绣针脚简单,却衍生、变化出无数种格式。其细密的针法使得鞋垫硬朗、耐磨。每双鞋垫的厚度均可达4毫米,表面约2万个针脚凸起,反面密密麻麻的针脚对脚底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平绣法,这种绣法简单易学,是将选好的图案草稿用油性笔勾勒在平面底料上,运用齐针、抡针、套针等针法绣制。很多女子收集、保留了大量好看的图样,也有技艺高超的绣者不画草图,直接盲绣。平针绣法要求针脚排列整齐均匀、不露底布。第三种是剪纸贴花绣法,顾名思义,是将需要绣制的图样在红纸上绘制并剪裁下来贴在鞋垫上。然后再用平针绣线覆盖剪纸图样,最终完成绣花。此法是剪纸艺术与绣花艺术的结合,更显古朴浑然,相比前两种绣法更具立体感,但此法现已少见,贵州地区犹存。

二、丰富多变的纹样构成形式

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巴渝地区的绣花鞋垫都成双成对。纹饰的设计和排版严格的遵守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统一、调和对比、节奏与韵律感的多样统一。严谨的对称形式协调、均衡。节奏和韵律的展现生动活泼,直线与曲线、朴实与艳丽的相互结合,极尽意匠之美。纹饰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连续纹样

这种构成形式以二方或四方连续为主,最常见的骨架形式有:“菱形架”、“回字架”、“田字架”。虽为不同的骨架形式,却有同样严格的内在结构组织。基本采用传统的对称形式,且利用平面构成中的常用的重复、叠加、密集、特异等形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平面铺成,大小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构成十分丰富的视觉效果。此种构成形式从总体上看,基本形以连续骨架形式组合的画面统一规范,变化丰富,具有很强的秩序感与逻辑美感。

(二)单独适合纹样

纹样的造型不单单局限于重复的连续纹样构成形式,单独的适合纹样在巴渝地区的绣花鞋垫上也被广泛应用。这类纹样大多寓意深刻,有故事性,能很好的将情境与意境先融合。诸如“龙飞凤舞”、“鸟飞鱼跃”、“鹤舞松枝”等。这些富有生活意味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主题性,生动的纹样造型配以独特的民俗色彩,体现了一种古朴富有生气的画面,从多方面丰富了“绣花鞋垫”的纹样造型。

三、独具特色的色彩搭配

巴渝地区的传统绣花鞋垫设色艳丽,常用对比的手法,视觉装饰艺术效果强烈,朱红、明黄、翠绿、湖蓝、艳紫等,体现了民间用色纯度高、对比强的特征。这种纯粹的色彩运用,使传统绣花鞋垫色彩醒目而和谐。虽然传统鞋垫的刺绣色彩极为单纯简练,但却体现了民间艺人独具风格的色彩审美,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简洁明快。千针万线刺绣而成的鞋垫,代表着满天满地的深情与爱意,是亲情、友情、恋情的最佳表达符号。我们不难发现色彩在民间刺绣鞋垫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美感的呈现根本的意义在于它是情绪与情感的碰撞。民间美术的色彩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及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理想。

四、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去的千百年中巴渝地区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无数双承载着美好愿望的绣花鞋垫,其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反映了深刻的精神内涵,诸如求吉纳福、传情达意、心灵补偿等。

(一)求吉纳福

几乎所有的民间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巴渝地区的民间手工绣花鞋垫也不例外。其图样传递着求吉纳福、驱灾辟邪的文化内涵。许多有吉祥寓意的成语被民间巧手翻译成艺术的形象语言,绣制在鞋垫上,用谐音、借代、寓意、象征等多种手法达到“言志寄情”的目的。例如,以自然物象作为象征来表达内涵的龙、凤、祥云等寓意吉祥,用牡丹象征富贵,用荷花代表纯洁;以谐音作为象征对象,芙蓉即是荣,鸡即吉,鱼即余,莲即年,蝠与福和富谐音。巧妙的表现出年(莲)年有鱼(余)、芙蓉牡丹(荣华富贵)等寓意美好愿望的主题;抽象的文字组成的图样也有约定俗成的吉祥含义,“万”字有绵长不断或富贵不断之意,回纹有象征团圆,美满生活之意,相连的菱形则寓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现代绣花鞋垫图案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更新发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形式、诸如“百事可乐”、“思念”、“平安”、“幸福”等直白文字通常与植物花卉纹套用,以单独纹样或适合纹样绣制在鞋垫中部脚心处,直接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真切情谊与祈盼。

(二)传情达意

据说,过去媒人在说媒时,总会在怀里揣着一副姑娘绣好的鞋垫,到了男方家里只要把鞋垫拿出来展示一番,男方就知道姑娘的手艺如何,从绣花鞋垫的做工即可看出姑娘心灵手巧的程度了。纯朴善良的民间妇女,凭借着原始古朴的想象力,把千言万语化作鞋垫上美丽的图案赠送给她们心中最珍贵的人,以表达含蓄真挚的感情。姑娘将绣有鸳鸯、并蒂莲、双喜等图案的鞋垫送给心爱的人,作为定期信物和情感传递的工具;妻子送给丈夫绣有“平安”、“一帆风顺”等纹样的鞋垫,希望丈夫出门在外能平安顺利;女儿送给长辈的鞋垫,图案多为寿桃、松鹤、福字等,祝愿老人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三)心灵补偿

现实缺少的东西,人们往往会通过其他形式来获得心灵补偿,比如在制造艺术品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缺少的或祈盼的事物通过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在过去,女孩子小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做针线活,一般到十三四岁就已经能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艺了。纳几双鞋垫送给丈夫、公婆,一方面能显示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贤惠能干。同时也能够赢得家庭认可和尊重,从而满足她们“被认同”的心理需求。在巴渝地区的乡间,劳动妇女平日里辛勤劳作,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特别是到了农闲季节。她们就更需要热闹、欢乐和喜庆来慰藉心理。妇女们聚在一起绣制鞋垫便成为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鞋垫上艳丽的色彩特征,还是诸如龙、凤、祥云、牡丹、鸳鸯、鱼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主题,都源于民间妇女的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渴求。她们通过艺术的虚构来弥补现实生活的冷清和平淡,表达了她们对热闹和欢乐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巴渝地区的“绣花鞋垫”不仅是具有实用功能的手工艺品,同时还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它蕴含着浓郁的巴渝地域历史文化及神秘的精神内涵,在艺术语言上独具长江流域民间美术审美趣味;它的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川东人民朴实而深厚的情感;它奇妙地再现了巴渝民众对美好生活得祈盼,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愿望。随着时代的演变,在巴渝地区的乡间,妇女们仍然传承并发展着绣花鞋垫这种民间手工艺。至今,即使穿皮鞋,他们也习惯于垫上鞋垫,这一方面源于绣花鞋垫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也与其核心价值——求吉纳福、传情达意、心灵补偿表现欢乐等民俗文化心态有关。但是,如今由于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年轻女性已经不会绣制鞋垫了,绣花鞋垫的创作群体正在急剧缩小。当前,如何保持其实用性与观赏性,延续其民俗文化心态的稳定特征,是巴渝地区绣花鞋垫得以传承与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锡旦,中国传统刺绣[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孙佩兰,中国刺绣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柳宗悦,工艺文化[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绣花鞋绣花鞋垫
松鼠绣花
江南绣花楼(组诗)
红色鞋垫铺就小康路
岜沙苗寨绣花女
精美“中国鞋”
客家传统绣花鞋的工艺与文化特征探析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我为亲人绣鞋垫
花腰姑娘绣花鞋
神奇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