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天之瓦蓝
2015-05-30宇轩
宇轩
江水两岸,它能够赋予文字的内在气息中,是婉约?是浩荡?是静穆?是悲苦?是反观?是镜照?是迷醉中的经久?是光阴中的去留?是风物中的柔美?是润湿中的练达?是热烈中的虚空?是隐在的缱绻中的开阔?是“异域”介入中的失落?是流泻中的疼痛?是先锋中的归返?是决绝中的顾盼?或者皆有,或者皆无。
仅从我了解的片面的信息当中,知道孤城是生在江北,长在江北的。而我一直觉得,在他的诗中,确有着浓郁的江南气息。白墙、黑瓦、烟雨,一只乌篷船。清风、冷月,甚至是迟暮美人,两望惆怅。江南的绵柔,刻骨,清傲,静敛,散淡,缱绻,都在其案头的纸卷上点笔成墨,惜成画卷。
《孤城诗选》一书共分四辑,收录从二〇〇三年至二〇〇九年间的诗歌一百五十多首。恍然间,又是几年,往复中,孤城借以文字送别了光阴落叶,东之江水,也践行了在场的生活,不由地让阅读者顿生感慨,这种文字气场中的江南韵味,母语本性中的归返气息,绵柔、孤绝、凄冷的个人化言说风格,将身在江北的孤城,锻造的更为独特,寥落,柔肠而平凉。
草长莺飞的江南……
家书厚如雨夜
夹着我心形的书签
书签是乡愁发出的一叶
绿芽 疯长归梦
——《梦归江南》
故乡一身湿漉,被草编的阳光
从雪地深处一再认领。
新绿,正一寸寸从草根向上攀
坡上的羊群,等待被滋润。
……
春天。江南一带。
春风一路捻亮桃花的灯笼
——《春天,皖南一带》
“诗歌让我漂在人世,有了根据”。如果说,文字的确敞开了一个人内心长久耕耘的精神故土,打开了一幅活生生的心灵界面的故乡;如果说文字在寻根的过程中,的确耗去了一个诗写者的青春,中年,甚至接踵而来的叠暮又穷尽一生,那么通过阅读《孤城诗选》,它给我的动容之处,绝非一笔一页所能道尽言明。它所能展开的纵深交错的文化意义,人生内涵,诗学主张,包括写作手法中的叙述和抒情,浅札与暗隐,都是深刻而绵延,内敛且硌疼内心的。
他在《用减法写诗歌》的篇章中写下的不仅仅是对世情人情的观照与体恤,更是一种宣言式的自我内心集成,读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诗写者,温情脉脉的对美的召唤和休整,对现实的关注和减压,对善与爱的发现与呵护。
……
我要用减法写诗歌
把一切美好的
统统减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
——《用减法写诗歌》
从文本中的观照自身,延伸到大而滂沱的个体大众;从呈现诗歌内在的独特气息到我们沿用至今的母语之本,这仿佛是一个比喻中存在着的对峙和比照,囊括着江北与江南,古典与此在,东方与西方,诗与人,自然与灵魂,还有情和爱,得与失,新和旧,来和去,生或死。如果我的这份直觉与揣想是正确的,我想说,孤城是逆行于这个伟大的消费时代的,他是要唤醒并引领自己回到一个慢腾腾的古旧的水墨的温婉的身心善悯的纯爱的国度中去,也是寄希望于寻根追源到汉语诗歌的母性的恩泽中去,从而使自己能够抵达于瓦蓝至极的理想国度。不难想象,这种至美的找寻,是孤单而岑寂的,草担露水,风吹山岗,一个肉体实在的孤城尚且行走在空灵的唯美的孤城之路上。
水的骨头 冬天的
骨头 抑或感觉的骨头
一夜梦被你离去的脚步惊醒之后
失去支撑 凝我成冰
成了谁的骨头
聆听岁月的利斧声
伐向身体的深处
——《冰》
正如许许多多的异乡客与漂泊客会担心丢掉自己的故土与故乡一样,汉语文化领域内,尤其是汉语诗歌领域内的很多人,担心过当下汉语诗歌的命运会不会淹没在作为舶来品的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席卷的大潮中。汉语诗歌在借鉴于异域文化的基础上,会不会丢掉自己的灵魂和源头?
阅读孤城诗歌,你不必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他的诗中很好的保持了一个诗写者所持有的母语本性,他让自己写下的每一首诗歌都很好的保持了作为东方的中国元素。除了比比皆是的短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还有组诗《中国节气》,个人觉得堪称佳典。
通读整部诗集,总的来说,让你耳目与身心之中,感受和体味的是一个“有根有据”的孤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经验者的带有幻想与憧憬的纯粹的灵魂。让你感到作为诗人的孤城是一个有点偏执而不失精神气质,有点卑微而不失清亮高洁的。于此同时,他懂得节制,细腻,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加之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且敏感至草木民间,飞狐白雪,山川小路,镜子和乌鸦……。大量的句子中还渗透着现实境遇中恍生而出的惋惜、怅望和追忆,很好的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东方与西方的适度互为,可以说,这就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孤城,清晰明朗的孤城,善爱善悯的孤城,先锋的孤城,寻古的孤城,年轻的孤城,抒情的孤城,寡落的孤城。
不露痕迹,辞退旧时光在内心
留下的虚设
最终,蝴蝶的翅膀,没能有效阻止
花葬。…….
——《逝》
在我们此行的路途上,不必奢求文字能在未来的纸页中留下什么,重要的是此在,是活着。
当活在人世中的他们,因为你的存在,以及你的文字,而多了一些记住你的人,多了一些对真、美、爱、善的呼求和召唤,也就意味着,烟雨的江南也罢,雁飞的江北也罢,古旧的回忆也罢,扑面的明日的晨光也罢,都是惬意的。因为这世间,多了一些相互取暖的灯火。心灵邂逅时的美好与难得。
责任编辑 何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