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2015-05-30高萍
高萍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的语言分析作品、对比教学法、增强学生美术实践能力等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美术 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66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抓住高中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考验。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
作为一个当前合格的跨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超前意识”,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全新的教学观念,必须学习、掌握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多媒体引入课堂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运用多媒体,而不能装模作样,故弄玄虚,华而不实。而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于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充满情趣,而且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学生很少接触到艺术品,只靠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其中加入声音和动画来提高学生的趣味。首先,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这件作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影像。然后,教师再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当中再一次深入地欣赏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
“美术语言是一种不同于语言符号的特殊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一幅作品的线条、明暗、色彩时,不妨使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在语言的帮助下更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感知—分析—再感知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如《历代帝王图》,线条的顺畅、人物的逼真、形象的对比,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征,介绍中国人物画的传神论。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中各个帝王的形象,结合历史知识说明这些帝王一生当中的作为,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画家为什么运用这种对比方式来刻画这些帝王的形象。在讲授作品时适当地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可以启发学生更深入地分析作品,学生可以从一幅作品了解画家的创作特征,也可以从画家的画法分析所见到的作品。通过这样举一反三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三、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高中美术欣赏课选入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既有供人们欣赏的观赏性艺术,如绘画、雕塑等,也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实用艺术,如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这样,就需要我们在上课时进行对比分析。例如,讲到建筑艺术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古代与现代建筑、北方与南方建筑、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看完图片后让学生试用自己的语言分析各个建筑的特征,说出它们的差别,最后教师再分析总结。在讲到雕塑欣赏这节时,教师可以把中外雕塑作品放在一起讲解,从它们的服饰、动态、面貌、手法等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中外雕塑的特征。
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获得丰富而独特的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于一体的学习活动,对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对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类别的教学,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模拟设计。例如艺术字的设计,教师可以先举几个有代表意义的艺术字,然后说明艺术字设计的原理与设计思维,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设计,最后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来提高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光让学生去看作品而是欣赏作品,不能光看表面的,而是要发现作品所要表现的内涵及意义所在,在欣赏中得到知识形成能力,把这种自己独到的欣赏能力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