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零组件制作过程区分的产业群聚模型
2015-05-30李非沈逸民
李 非 沈逸民
内容提要:从关键零组件的制作过程视角,提出笔记本计算机与许多关联产品都是使用相同/相似制作过程的关键零组件,是共享同一组供应链厂商,强调产业群聚内的企业不是仅服务一个特定产业,而是支持一群关联产业。产业群聚形成是由供应链的关键零组件与关联产品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动态强化的,并且提出关联产品越多,向上游零组件技术发展越深化,产业群聚规模会受到此作用力而扩大,反之则萎缩。
关键词:关键零组件;供应链;产业群聚;笔记本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1-0077-03
DOI:10.13483/j.cnki.kfyj.2015.01.018
一、产业群聚理论回顾
产业群聚(industry cluster)是一种聚集经济现象,亦即该区域因具备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及利益,因而吸引众多性质相似的厂商在空间上聚集的现象。传统的产业群聚概念是由马歇尔(1842-1924年,Alfred Marshal)于1890年提出,马歇尔将大量种类相似的中小型企业在特定地区的聚集现象称作“产业区”,认为产业聚集的原因是来自于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协同合作、提供创新环境、辅助性服务的支持以及方便招募专业化劳动力等外部性经济效应。接着,韦伯(1868-1958年,Alfred Weber)于1909年提出工业区位理论(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韦伯运用“等费线”概念来说明劳动工资及运费对企业选择区位的影响。后续学者的研究,例如奥古斯特·廖什( August Losch)、沃尔特·艾萨德(Walte]·Isard)等,多着重于解释产业群聚形成的原因及区位的选择、产业群聚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及利益,以及产业群聚对企业成本与产出的影响,不仅强调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还强调技术创新以及行为科学对产业群聚的影响。
传统的西方产业群聚研究对产业群聚形成的原因及生产区位的选择有精辟的解释,但研究目标都是农业以及传统产业,生产地与市场的关系是密切的,也是形成产业聚集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全球运筹垂直分工生产的新型产业形态而言,信息电子产晶的产业内上游零组件厂商间的加工交易以及所产生的供应链聚集效应则更为重要,而且终端市场通常距离生产地点较远,所以信息电子产品的终端市场对于产业聚集的影响不大。以笔记本计算机产业为例,产业内垂直加工生产比重大,产业内上游零组件厂商间的来往密切,所以彼此依存度高,上游供应链在产业群聚地位的重要性远较一般传统产业来得巨大。
在近代,西方产业群聚理论——钻石模型由麦可·波特(Mi-chael Eugene Porter)于1990年提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在国际卜的竞争力来自四项关键要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企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另外还有两大变量——机会及政府。波特认为该产业的供应链以及相关的支持企业必须要形成本国的产业群聚,而且进行双向互动,当本国上游产业形成产业群聚而且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对下游产业将会形成正面的影响,可以透过本国供应链产业的群聚促进本国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带动本国供应链进行自我创新。波特的观点强调四项关键因素及变量都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强调创新对产业群聚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与国内其他相关产业一同崛起的。
就笔记本计算机产业而言,1990-2006年,正如波特提出钻石模型的观点,笔记本计算机上游零组件厂商对技术升级及技术创新的依赖性很强,产业群聚对技术扩散及技术创新的作用力显得更重要,并且台商以ODM代工模式,于2006年掌握90%以上的笔记本计算机生产出货时,也连带地建立了以台商为主的笔记本计算机供应链在华东地区的产业群聚,同时也带动台商在液晶显示器、液晶Tv、服务器等其他相关产品上的发展。
从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及台湾学者在产业群聚课题上,从西方的产业群聚理论与大陆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及印证,由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与西方国家并不相同,所以诸多学者提出符合中国大陆及台湾产业发展的产业群聚概念。
王缉慈认为,当一个推动性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工厂都会相继建立起来,并提出新产业区概念,认为新产业区所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是弹性专精的中小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彭忆认为要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一是要营造产业集群的核心创新能力;二是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三是政府的支持作用,政府要对产业集群进行创新、协调及公共基础建设的服务支持。中国台湾学者吴济华认为产业群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或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存在着共通性与支持性的联结,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包含产业的地理邻近性、产业生产与社会网络等。
以上学者的产业群聚论述符合笔记本计算机产业在华东地区的产业群聚现状,笔记本计算机产业的零组件生产及组装,以一些居于产业骨干地位的台资大企业为核心,通过生产工序的外包加工,与当地的台资、陆资中小企业形成密切的合作網络,并且由居于产业群聚核心的台资大企业对与其合作的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输出及指导,提升合作网络内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二、笔记本计算机供应链产业群聚分析
从1990年起,笔记本计算机逐渐从美国、日本迁移至中国台湾进行组装生产,带动中国台湾零组件供应链产业群聚的发展,这是笔记本计算机产业的第一次产业转移。从2000年起,笔记本计算机供应链再度从中国台湾逐渐迁移至华东地区,大多集中在苏州一昆山一上海地区,并且在当地建立起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群聚,这是笔记本计算机产业的第二次产业转移。从2011年起,笔记本计算机产业供应链发生第三次迁移,转移至重庆一成都地区进行组装生产,而每次的供应链迁移都会在当地形成新的供应链产业群聚。
(一)笔记本计算机关键零组件
笔记本计算机从20世纪90年代起,采用高度整合的模块化设计,一方面避免过时的零组件囤积成为呆滞库存,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切换至最新规格材料以争夺市场,并且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可以使笔记本计算机产品组装工序得以标准化,方便产品从设计、开发、备料、量产、出货的流程快速进行,让中国台湾提出的全球运筹的ODM代工模式得以实现,并茁壮成长。
在模块化设计及生产的要求下,笔记本计算机产业得以实现BTO(build to order)订单模式运作,ODM代工业者接到品牌业者的订单需求后,在7—10个工作日内会将成品产出,为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上游零组件厂商必须尽量接近ODM代工厂设立工厂。同时,为减少库存,笔记本计算机产业一般采用JIT(just-in-time)交货模式,所以形成以ODM代工组装厂为核心的上游零组件供应链及外围支持厂商的产业群聚,以上海一昆山一苏州为中心,集中在华东地区。
笔记本计算机关键零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芯片组、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DRAM/闪存、NAND Flash RAM、传统硬盘/固态硬盘、液晶显示屏/触控面板、锂电池组、电源供应器、印刷电路板/软性电路板、摄像头模块、键盘、塑料机壳/金属机壳、散热模块、枢轴Hinge、连接器Connector等。就笔记本计算机产业而言,对关键零组件所给出的定义是“对于产品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少了它,就无法正常运作,并且占产品成本比例高的零组件”。
笔记本计算机的关键零组件大多同时具备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专利壁垒以及规模经济等多项特性,供货商通常具有强大的议价实力,并且市场集中度高,所以容易形成垄断市场。具有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特性的关键零组件大多掌握在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外商手上,大多数是依靠技术优势及专利壁垒建立起产业优势,例如SDRAM、NAND Flash RAM、硬盘等,而台商大多聚集在劳工相对密集的机壳、印刷电路板、键盘、电源供应器等关键零组件,多数是依靠规模经济以拥有全球性的市场优势。另外,某些关键零组件由于新厂建设时间长、投资金额大,具有景气循环特性,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DRAM、TFr-LCD液晶面板等。
(二)笔记本计算机及关联产品
笔记本计算机产业上中游关联紧密,如图1所示,上游是笔记本计算机的零组件,包括电子零组件、机构零组件及外围设备等,以10项关键零组件为代表,中游是ODM代工组装厂、品牌自设工厂以及EMS代工厂2。整个产业群聚以成品组装为核心,为满足JIT快速交货模式,这些上游零组件厂商,也同时构建第二阶原材料供应网络与支持及辅助厂商(例如安全规范认证实验室、国际物流快递业者、仓储业者、报关行、人力派遣公司以及耗材及包装材料厂商等),形成关系密切的产业群聚网络。
由于信息电子产品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所以许多产品的成品组装工序非常相似,质量检验标准及品质检验管理手法都可以通用,在产能及生产人力上可以進行互相调配。台商组装代工业者在所代工生产的产品项目上高度重合,包括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AIO PC、TFT-LCD液晶TV、TFT-LCD液晶显示器、服务器、手机等。以上这些产品都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ODM代工方式进行生产,为笔记本计算机的关联产品。关联产品是指“成品组装工序相似,在产能及生产人力方面可以进行互相调配,使用相同、相似、相近制作过程的关键零组件,共享同一组供应链厂商”。从这些关联产品项目可以进一步展开下游信息电子产品应用。
就笔记本计算机产业而言,笔者对产业群聚给出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制作过程相同或相似、生产的产品供应一群关联产品的企业的集合,该集合包含所有生产及需求上相关的企业,以及外围支持企业”。
三、从供应链关键零组件制作过程区分的产业群聚
针对笔记本计算机产业群聚上游零组件厂商及群聚内厂商间的彼此联系,从供应链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以关键零组件制作过程来区分,提出适合信息电子产业的产业群聚模型。
(一)笔记本计算机关键零组件与关联产品的关系
笔记本计算机与许多关联产品有着相似的成品组装制作过程,从关键零组件组成来看,有着极高的重叠性,例如中央处理器和微处理器是运算单元,是信息电子产品的大脑;内存及硬盘都是数据存储单元,TFT-LCD液晶而板是显示单元,触控面板及键盘是输入单元,是接收用户指令的接口;电源供应器是从交流电转成电子电路能够使用的直流电的重要装置,锂电池组是便携型手持设备不可缺少的,印刷电路板更是承载及连接所有电子组件的重要组件;机壳是信息电子产品最重要的外部零件。可以这样说,笔记本计算机与许多关联产品都使用具有相同、相似功能的关键零组件。
从关键零组件的制作过程来看,许多关联产品所使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关键零组件,其规格虽然不同,但关键零组件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制作过程相同/相似,并且也是由同一组关键零组件供货商来支持。
(二)笔记本计算机上游供应链与关联产品的交互作用
就笔记本计算机产业而言,产业群聚内供应链厂商与关联产品的互动密切,这个过程是动态强化、可逆转的。例如,一个产品迁移到本地生产,带来一些关键零组件供货商,这些供货商同时也会使用相似制作过程供应零组件给关联产品使用,进而带动本地牛产其他关联产品,由于本地生产许多关联产品,会吸引更多的供应链厂商在本地设厂或扩厂,如此一来,产业群聚形成正向循环并且日益扩大。但这个过程是可逆转的,同样的,一个产品、产业转移走了,就会牵动其他关联产品、产业,最后是所有产品、产业都迁走。想要增加关联产品,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当地原材料制作过程的技术含量,这样一来当地产业群聚的关联产品的技术层次就跟着提高;二是开发相似制作过程的上游原材料及零组件,增加零组件的适用性,如此也能增加关联产品。
以华东地区为例,笔记本计算机供应链受部分产能转移到重庆一成都地区的影响,当地供应链的产能明显萎缩。反观重庆一成都地区,2011年底,ODM代工组装厂商带动笔记本计算机供应链设厂,建立起以笔记本计算机生产为主的供应链群聚,笔记本计算机产量开始逐渐拉升,2013年液晶电视组装也进驻重庆一成都地区,使得重庆一成都地区所生产的关联产品日趋多样化,进而使产业群聚扩大。
(三)笔记本计算机供应链群聚与关联产品交互作用所带来的利益
供应链产业群聚与关联产品的交互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关联产品是“一群”产品、产业的概念,该交互作用可以带给产业群聚内的厂商四大利益。
1.关联产品的生产会使零组件的规格多样化,带动技术创新
厂商要进行零组件的规格多样化,首先必须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随着产业群聚内所生产的零组件多样化,所能支持的关联产品就越多,产业群聚内厂商的生产弹性就越大,从而形成良性的正面循环。
2.关联产品的生产可以调配产能及生产项目
各类产品所面对的市场需求的旺淡季并不相同,这可以帮助当地产业群聚内的厂商调配厂区资源在各关联产品间进行切换,达到最适化生产,并且可以规避单一产:品市场需求崩落的危险,而且由于原材料及产能是共享的,厂商就可以根据需求转向生产最具利润以及符合市场需求走向的零组件产品。
3.产业群聚所支持的关联产品越多,产业群聚的规模越大
产业群聚所支持的关联产品越多,企业就越需要彼此靠近,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越能体现产业群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果。同时,关联产品多样化可以为当地厂区带来更大的产值,产生更大的盈利 反之,处存退化阶段的产业群聚,隨着关联产品数量的减少,厂商移转到其他低成本地区进行生产,就会使当地的企业厂区规模缩小,逐渐丧失产业群聚的效益。
4.产业群聚内的讯息网络可以帮助厂商迅速调整产品组合
产业群聚内的产业讯息互相交流,可以帮助当地企业迅速抓住市场主流产产品的动脉,提前进行生产布局。
四、结论
如本文所述,由于信息电子产品的上游零组件生产工序多,所以通常都会进行垂直生产产分工,这使得产业群聚内供应链厂商的合作网络密切,彼此依存度高。另外,由于信息电子产品的高度模块化没汁,所以关键零组件的产业地位很重要,进而构成上游一、二阶零组件供货商与支持及辅助材料厂商的产业网络。笔记本计算机及许多关联产品使用相同、相似制作过程的零组件,这些零组件都共享原材料及产能;同时,由于信息电子产品采用JrT模式交货给ODM代工组装厂,所以从节省运费及争取时间考虑,大多会选择靠近成品的组装地点设厂,从而形成在地域上以ODM代工组装厂为核心的产业群聚,、
以笔记本计算机为例,产业群聚与关联产品有交互作用,供应链支持关联产品越多,产业群聚越大,上游供应链所生产的零组件就越多样化,进而带动产业群聚内厂商的技术创新。产业群聚所支持的关联产品越多,连带地会拥有技术优势,就会使产业群聚向下扎根;反之,就会让该区域的产业群聚停留在低技术层次的组装阶段,一旦被别的区域超前,或是该区域有其他新兴产业进入,旧的产业群聚就很容易被“连根拔起”。笔记本汁算机供应链厂商在中国大陆多厂区的不同生产成本结构的调配取舍下,具有低工资成本优势的重庆一成都将会胜出,而华东地区的笔记本计算机产业群聚则会趋向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