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集中体现
2015-05-30王晓丽
王晓丽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共产党人理解和追求幸福的思想与行动的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幸福的认识和根本态度。
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论述择业的观点时这样描述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①显然,通过个人的完善和努力实现多数人的幸福是马克思幸福观的早期萌芽。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通过对自由思想的论述,表达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公开了马克思的“幸福宣言”②——打破专制制度,实现人的自由解放,这是马克思的幸福思想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实践的体现。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幸福”是一种境界,是人们所追求的那种“幸福”的境界;幸福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过程;“幸福”最终要靠自身的活动去达到,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前提。马克思还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幸福”的关键在于废除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的生产关系。
总之,在这些写于不同时期的哲学巨著中,通过对宗教、异化及资产阶级片面人性的批判,马克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统一和1个‘有机结合”,即:幸福应该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劳动和创造的统一、人的幸福和人的本质的有机结合。
170多年过去,马克思主义的幸福理论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因为它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社會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同时,也只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这样的幸福观一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也对当代人确立奋发向上的、积极的生活价值目标具有引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征:一是幸福的利他性,换言之,如果一个人选择要做的事情一定是利于他人和完善自身的,并认为任何有损于他人的思想和事情皆不可为,那么这个人就是幸福的,而且,能为最大多数的人带来幸福的人最幸福。二是幸福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幸福不能一蹴而就,绝非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偶然事件,而是要靠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奋斗才能获得。只有将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实践,方能寻找到幸福。幸福的真谛就在于奋斗的过程。三是幸福的现实性,这意味着人们不能寄托于宗教等信仰来实现幸福,而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幸福。四是幸福的集体性,这表明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紧密结合,幸福不能脱离社会和集体而单独存在,要做“有个性的个人”生活在“真实的集体”中。同时,又主张把个人幸福融于集体、民族、阶级和人类的幸福之中,坚持把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追求并努力践行的幸福观。
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幸福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而浴血奋斗的英雄行为中,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幸福的注解就是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繁荣、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壮丽事业中。伟大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灵魂。③邓小平这样论述过幸福:“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人类最终追求的社会是和谐幸福社会。”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上也多次提到了人民“幸福”的问题。习近平也多次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更在带领全国人民打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总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正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体现。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紧密联系。两者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全人类自由幸福努力的翻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现实性和过程性的体现;特别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系统、准确通俗地表达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它褒扬的是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倡导的是对理想与信念的追求与坚持,赞美的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高尚情怀,而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与马克思主义通过个人的完善而实现大多数人幸福的幸福观不谋而合。概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集中体现。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将是身体力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要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与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完美结合起来,这将是思政工作者今后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228.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5.
(作者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