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亚欧大陆桥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5-05-30徐习军

开发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

徐习军

内容提要: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诉求及其意义,认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建立一个跨洲的合作贸易区,建立一个链接东亚、中亚和欧洲的新经济秩序,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破除美元和美军的霸权,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升格,构建中国发展新的空间。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国内的热烈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唱响国际合作三部曲——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围绕这三部曲,大陆桥物流运输的机遇增多。但是,与此同时沿线国家间的合作障碍、大陆桥通道的畅通受阻带来的物流运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丝路班列竞争不可避免。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大陆桥物流

中图分类号:F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1-0065-04

DOI:10.13483/j.cnki.kfyj.2015.01.015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引领中国区域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正确思想指南。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通道,随着亚洲国家信任与协作的加強,中国提出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之所以再度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是源于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该战略于2011年7月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金奈提出,该战略的目标是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该战略所指的丝绸之路不是指一条线,而是指形成广泛的区域交通和经济联系网,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其实质是为了美国试图“重返亚洲”寻求新的战略经济利益。美英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巾亚地区出现了长期严峻的地缘政治态势。美国加剧了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渗透,抛出了所谓“丝绸之路”修整案以及“新中亚地区战略”,企图将中亚地区纳入自己的经济圈。

2.国际经济新秩序重构

世界各国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寻找复苏的机会,以摆脱和避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覆辙,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人们曾经对WTO充满希望,但多哈谈判l2年的僵局使得国际社会开始对WTO失去信心。

此时,美国借机在WTO之外另开炉灶,主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TPP谈判国的CDP占世界35%,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TTIP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美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与此同时,国际最大的服务贸易谈判(TISA)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国际上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和研究十分广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市长联谊会(论坛)一直没有中断,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十分重视这个论坛,2009年5月,在韩国平泽的第四届论坛上,许多学者还提出了如“空中丝绸之路”“丝路标识”等一系列新观点。

(二)中国发展的背景

1.中国东西平衡发展,需要西进战略

从国内经济发展看,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解决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但是要找到好的“出口”比较难。上海自贸区面向大洋,面对发达国家;喀什经济区面向大陆,面对发展中国家。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外,中国在“西进”战略上已提出多个方案,包括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等。

除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外,中国对外关系也存在诸多“不平衡”问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也是解决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2.中国应对国际经济新秩序,需要“一带一路”

WTO给中国带来的益处远超西方的收益,不仅西方社会认为是这样,实事也是这样的。一旦“3T”谈判成功,世界范围内高标准的经贸投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中国在过去30年好不容易开拓的世界经济触角,将由于规则版本过低再次被挡在世界大门之外,到那时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能量势必萎缩,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空间大大压缩。中国应对国际经济新秩序,需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二、“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诉求及其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不可能制定一整套细则,那是战术问题。战略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目标,埋下一些实现战略目标的“管道”:鉴于国家发改委的“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尚未出台,这里只能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诉求做一个初步的蠡测。

(一)建立一个跨洲合作贸易区

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方向绝不是一个象征性的工程,也不是简单的合作交流,而是要建立一个链接东亚、中亚和欧洲的新经济秩序,即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造一个强经济生态圈,这个经济生态圈以中国为核心,相互之间原本没有直接经济伙伴关系的国家可以通过中方的斡旋牵手实现合作,有希望建立一个跨洲自由贸易区。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破除美元和美军的霸权

对于中国来说,发展新丝绸之路可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考虑。中国陆上向西开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挺进中亚和中东,获取能源,同时采取货币互换,不用美元支付,降低美元对世界能源和贸易的支付货币地位。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步步紧逼,中国避其锋芒,在东边牵制的同时,采取西进战略,通过复兴和打造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实现中国崛起,破除美元和美军的霸权。

(三)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升格

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把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成员国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使其成为成员国共谋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可进一步推动区域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并有利于欧亚大陆经济版图的重构。

(四)构建中国发展新的空间

以中国经济的综合发展和水平提升为基础,来构建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新发展拓展市场,推动相邻和延伸区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设计和目标:对中国经济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形成全方位埘外开放的新格局,可以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推动企业“走出去”,更主要的是,可以解“马六甲”困局,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物资安全。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

(一)来自国际上的响应

进入新世纪后,亚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欧美之和,世界新兴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也主要集中在亚洲,世界地缘战略的天平日益向亚洲倾斜。2014年,在上海召开的亚信峰会标志着亚洲国家间日益紧密的信任与协作,揭示了中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新思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看起来像是从抵御美国出发的一种应对,也确实有平衡美国战略压力的含义,但实际上,还是从中国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得到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响应,特别是中亚国家,普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

2014年5月12日,中土两国签署交通运输领域首个合作文件。新丝绸之路将连接德国的工业重镇和内陆贸易大港杜伊斯堡,很有可能將这个工业老城变成一个新的欧洲贸易中心,这对德国意义非凡;希腊已准备好在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与中国开展更密切的合作;拉脱维亚欲借央企打通“丝路”,逐步扩大进口食品的国际贸易额;中土扩大天然气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大国,在欧亚大陆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中乌合作成为重要的亮点。

(二)国内所有省区都积极响应

连云港借此机遇打造“一带一路”交会点;山东提出将全省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范围,将青岛、烟台等8市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范围;四川借此机会打造长江经济带;重庆构建“丝绸之路桥头堡”;西安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带”;宁夏提出建设“战略支点”;新疆构建亚洲中心地带的“经济脊梁”。

我国的沿海经济带是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带,沿长江经济带一直是中国东西经济发展带,陇海经济带(新丝绸之路)正是中国现在和未来东西经济发展带。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是一直以来中国的两条重要发展带,近年来陇海经济带成为国家新的发展重点,配合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沿海和内陆的深度交流。另外,长三角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也在原有基础一卜不断扩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东部沿海成了“一带一路”的交流节点。

四、“一带一路”战略给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随着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化,大陆桥物流的量和质会大幅提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其中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序流动,对大陆桥物流是利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时,在中哈两国元首见证下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就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签署协议,哈萨克斯坦在连云港建立物流基地,连云港确定为中亚国家的出海口。

2.贸易投资便利化会使促进大陆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铁路基础建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谋划四大跨境高铁。计划中的欧亚高铁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两支,一支入哈萨克斯坦,另一支遥指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之后进入中国境内的满洲里。高铁建设增加了大陆桥运输的能力,即便主要用于客运,但其释放出来的运能将缓解大陆桥运输长期存在的压力。2014年上半年中巴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国和巴基斯坦关于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的政府间框架协议》的签署。

二是园区建设。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演讲刚结束,在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个合作项FI——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在中哈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签署。2014年5月20日,在上海,两国元首按下启动按钮,巾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一期正式启用。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会建立诸多经济园区(自由贸易区、特殊经济区、陆港等等)。经济园区的建设,既为大陆桥物流运输提供了市场,也大陆桥物流运输提供了货源。

三是贸易投资便利化会促进更多的大陆桥基础设施的跨境投资。针对一直困扰我国大陆桥物流运输的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口岸哈萨克斯坦换装能力不足而压货的问题,笔者多次提出政府出资或者鼓励中国民间资本到哈国去参股建设换装站,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没的大战略下,这一愿望可能实现。

3.促进南亚大陆桥加快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特别是南亚地区,近年来与我国的合作不断深化。仪2012年,中印贸易额就达700亿美元,中(国)印(度)提出的日标是要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巴(基斯坦)的贸易额为125亿美元,尚有充分的贸易潜力等待发掘。今后中巴经济走廊、巾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促进中国与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各国经济发展。中亚、南亚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化,会催生物流业的跨越式提升发展,因而自然推进南亚大陆桥加快建设。与此同时,中国西部地区公路运输迎来机遇。

4.促进港航企业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多式联运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港口、航运企业会制定一系列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度,更新和完善服务大陆桥物流运输的措施。与此同时,以港口为基础的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也会日臻完善,并进一步促进多式联运模式发生变革。笔者在2008年提出,延伸大陆桥东桥头堡至日韩,建立日韩到中国的铁路轮渡,日韩货物到达中国东部沿海港门以后火车直接卜桥运输。

5.政策机制得到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我国大陆桥沿线城市互设交流机构、办事机构日益增多,未来有望设立领事馆、代表处等机构

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中亚、南、亚、欧洲国家间人员货物的往来频繁,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会应时应势创新政策机制,支持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城市如西安、连云港、青岛等设立中亚国家领事馆、政府、企业办事机构。目前,已有哈国铁路公司设有驻华代表处。同时,连云港中外运、巾海、驰宇等多家公司在哈国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中国青岛等口岸也在哈设立了一些办事机构。

(二)挑战

1.主客观条件障碍

(1)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同认识会有障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决策机制、经济规模、发展模式、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各国的政策、利益协调起来势必会相当复杂和困难。对中国倡导并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同认识必然会产生障碍。

国内各省区对这一战略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对“国家战略”争取的多、落实的少的情况。大路桥沿线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已经有很多,如兰州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东中西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对口援疆、西部大开发、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不缺战略,缺的是对战略的落实。

很多地区局部利益至上,对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与否关心不够,只重视自身在这个战略中捞了多少政策优惠,获得了多少资金支持,对国家战略留有“余地”。

(2)客观条件障碍。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该区域内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却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态势。

2.中亚地区面临的安全风险上升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的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威胁上升,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已经对中亚安全形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丝绸之路的两端,热衷于诉诸暴力的极端分裂分子日益猖獗,2014年内,在巴基斯坦南部和中国西部均發生了极端袭击,存在恐怖威胁问题。安全风险的上升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3.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国家间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

要构建跨度巨大的国际经济区,势必要展开多边谈判,就方方面面的问题达成协议并形成规则体系。而中亚国家在边界问题、水资源问题上的矛盾突出,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协调难度极大。在此情形下,要展开多边谈判,制定运行规则谈何容易,这也会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4.丝路班列的竞争不可避免

2014年4月23日,停运一年多的汉新欧班列恢复运行,标志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欧铁路货运班列(包括郑新欧、渝新欧、汉新欧、蓉新欧等)达十余条之多,“X新欧”班列都有长距离的线路重合。南京等一些内陆港也在筹备开行中欧班列,今后会有更多的“X新欧”班列开通,班列之间的竞争将不可能避免。而各地热衷于开行中欧班列的背后,都有政府的支持——政府给予运价补贴。政府补贴是目前所有中欧货运班列开行的必需品,补贴的多少则在于班列对当地产业拉动的贡献有多大。

中欧货运快铁穿行多个国家,经过转关换轨,实际运营成本超过每标箱1万美元。运价难题只有靠政府补贴,问题是政府补贴何时到头?而一旦政府补贴这个“拐杖”被拿掉,“X新欧”如何实现独立行走?“X新欧”班列要全程参与交易、物流、结算、配送,把握每个环节的主动性,把离岸结算改为售后结算,最终形成一个国际货运网,沿途城市将成为节点,城市在网中的地位直接与产业布局相关。当城市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多参与国际分工,最终才能实现更多收益。

货源不足返程空车的尴尬。有去有回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货源是各中欧货运班列必须考量的另一问题。货源主要来自豫、粤、浙、苏、沪、津等近20个省份。一些中欧货运班列存在货源地多有交叉的情况,如渝新欧与蓉新欧快铁,因此,二者在货源上必须各出奇招,以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大量资金、资源的浪费。未来扩大货物种类,延伸辐射半径是所有中欧货运班列争夺货源的必然之路。

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郑州国际陆港时提出“四连问”,即中欧货运班列前景怎么样?在国际货运中会占到什么比例?比例会扩大到多少?本省货占多少?“X新欧”只有解决好上述的运价和货源难题,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5.大陆桥通道的畅通受阻带来的物流运输不畅

20多年来,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营实践表明,大陆桥国际物流运输存在许多阻滞发展的问题,特别是通道的畅通受阻带来的物流不畅等问题已令业界十分着急。目前,抛开陆路、管道、空中通道不谈,新亚欧大陆桥的铁路过境通道主要有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口岸,而这两个通道,由于受哈方换装能力的限制,导致过境货物严重积压。中国国内的铁路运输管理也有许多需要改善之处,比如运价调整没有规律,没有预告就随意涨价,其他调整也随机性太强,运营单位常常无所适从。海上新丝绸之路战略还需要提高港口配套能力。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