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中的感性

2015-05-30惠文君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色彩科学情感

惠文君

摘 要:如果你愿意用“点派”或者“印象主义者”来称呼他们的话,同样可以这样来称呼“分色主义”。分色主义起源于法国,虽然是一支人数少且时间短的流派,但在当时乃至现在对整个欧洲的艺术界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停地受到质疑,但是新印象主义领袖修拉和继承者西涅克始终坚持并做出有力的回应。

关键词:点派;分色主义;科学;色彩;情感

如果你愿意用“点派”或者“印象主义者”来称呼他们的话,同样可以这样来称呼“分色主义”。分色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虽然是一支人数较少且时间短的流派,但在当时对整个欧洲的艺术界有很大影响,尤其是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他们的艺术,不在于对形体的研究,而在于通过色彩的并置来表达对现实的感受。贡布里希曾说过:“有些人可能认为印象主义者是第一批现代派,因为印象主义者不承认学院里教授的一些绘画规则。然而最好还是记住,印象主义者的艺术目标跟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自然以来建立的艺术传统并无二致。”分色主义自印象主义运动之后产生,虽然在印象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不同于印象主义,因此也被称为“新印象主义”。对于分色主义的技巧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画法,对其中的和谐、色彩和光感却不曾察觉。他们对于笔触的形状毫不重视,因为他们不想让它去塑造、表达、模仿具体对象的形状。

一、分色主义对色彩的探索

其实谈及对色彩的研究,早在印象派之前就有达芬奇、牛顿、德拉克洛瓦以及歌德就曾对色彩做过大量的研究。色彩学的研究在19世纪才开始,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和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心理物理学解决了视觉机制对光的反映问题。色彩学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和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就对分色技法早有介绍,并称其为“点描法”,对于这一研究发展到极致的就是分色主义者们,其领袖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891)及继承者保尔·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为我们所熟知。印象主义者和分色主义者对于当时的一些美术理论和物理学中对于光和色的理论多少都有所研习,但是比较来说,后者更加注重理论,对每一幅画都会凭借一些原理和规律来更加慎重地构思和构图。直接对分色主义有影响的是物理学家鲁特的著作《现代色彩学》(1880年)以及化学家谢夫勒的《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理论,而在修拉自己概述所受影响的理论时则提到了舒伯维尔。他不强调哪一位科学家对其影响最大,而是把不同的理论融会贯通。

如果说颜料的调和是在色彩上做的减法,那么将颜料不经调和并置在画布上就可以被称为色彩的加法。例如如果画面需要绿色,为了达到一种视觉上的鲜亮、闪动的效果,就将黄色和蓝色并置在画面上,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经过视觉上的自然调和,会得到调色盘上无法找到的奇妙绿色,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调和”。还有更为重要的即互补色的对比,如果要让黄色显得更为鲜亮、突出,就在周围加入它的补色——紫色。每一块颜色在画面上各自孤立存在,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却可以重组,我们所看到的不再是单个的色块,而是混合后的色彩。这一理论在西涅克的著作《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中阐述得非常清楚。

二、分色主义关于理性与感性结合

和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一样,分色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不停地受到质疑。有人说它无法用于写生,而修拉曾经为了反驳此观点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进行分色主义的写生研究,并且成功地完成《摆姿势的女人》《扑粉的年轻女子》等一系列优秀的写生作品;也有人说它太过于理性、科学从而变得机械,毫无情感。对此,修拉也深入研究了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并写有《美学》一文,概述了他的美学观点。他在1890年8月28日给波布的信中写道:“艺术即和谐,和谐就是对立的类比,同类的类比,色调、色彩、线条的类比。”并且谈到不同的色调和线条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例如暖色以及上升的线条可以带来快乐的感觉,而冷暖均衡并且线条平缓则会给人以平和感。修拉的《马戏》一画即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这一理论。修拉在马戏团里研究小丑、舞蹈者和每个观众的表情和动作,在这一幅作品中,描绘了演出最精彩的部分:驯马师挥舞着皮鞭伴随着不断的吆喝声,技艺高超的舞蹈演员在马背上进行着高难度动作,小丑在一旁做着各种有趣的扮相,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赏着精彩瞬间。在此,我们不但丝毫看不到那些所谓的机械和呆板,反而感受到了满满的激情与愉悦,仿佛身处这一令人心潮澎湃的氛围当中。在1891年的独立沙龙上,尽管当时这幅作品并未完成,但已经深受好评。然而不幸的是,修拉在数十日后便染病去世了,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还有人说他们陷入了研究无法自拔,因此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西涅克曾做了很好的回答:“为什么说掌握了这些美的规律,倒会丧失他们的感觉呢?新印象派不做科学的奴隶,他们会根据灵感的需要去使用它:他们把掌握的科学用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其实,艺术和科学一样,既是一种发明也是一种精神创造。当人具有悟性的意识,必定会迫使他去创造世界,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与科学才会产生。艺术并不是奴性的模仿,更不是肆意的情感表现,而是我们把握了一定规律后的自由创造。我们可以看到这幅西涅克的作品《和谐时光》,这幅画甚至比修拉的《星期日午后的大碗岛》还要大许多。此画描绘了画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一种田园般的简单生活,也是画家心目中的理想国。透过此画可以看到西涅克将分色技法同装饰性绘画完美地结合。对于西涅克来说,这幅画不仅表达他对于美好社会与生活的期盼,也充满了他对修拉的还念之情。

分色主义者的作品真的完全充满理性而没有丝毫的感性吗?笔者认为不会是这样,也不可能是这样的。只有付诸情感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染观者,使观者走进你的画面,读懂作者的心思。贡布里希曾说过:“世界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精神、经历和情感的表达,凡是艺术家所创作的东西几乎无不传递着某种思想与情感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幅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作品那将是僵死的没有灵魂的,更谈不上打动观者,那将是一幅失败的创作,所以油画创作时思想情感的表达尤为重要。即使分色主义理论来源于科学,即使初期探索中的分色主义艺术家们在笔法上看起来不那么灵活,但是整个创作过程与最后的作品都会带来无限的感动与震撼,甚至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无数追随者们。

三、结语

我们可以说分色主义者是以理性的方法来表达感性,用感性来控制理性,也可以说他们是将两者结合的最好的群体。但是绝不可以认为分色主义是缺少感性而走上机械和死胡同的流派。有学者认为分色主义已经随着立体主义的出现而彻底瓦解,但笔者想说的是,分色主义只是走在对于色彩理想探索道路上的开拓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理解和认识分色主义,终有一天会出现那样一个对此有新的探索和创新的分色主义艺术家。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穆家麒.西方美术史略[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86.

[3]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古希腊到20世纪[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保尔·西涅克.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色彩科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