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5-05-30涂远平等

中国市场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践

涂远平等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独立学院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按照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电类专业;实践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及时思考与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了解到对于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应用“理论+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方针。该校通过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将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以技能培养为前提,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1目前应对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我国机电类专业教育主要由理工类大学、科研院所以及部分师范类院校的有关机电院系构成,他们培养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强理论等特点。这些人才不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技能,因而这些人才大部分成为高校教师、企业总工程师、科研单位总设计师等工程技术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促进我国工科教育、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然而,经过许多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尤其是对企业研发部、工程技术部和生产制造部的长期调查,并按照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验证了现今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应具备多种过硬能力,仅仅拥有以上人才是相差甚远的。在实际生活中,社会还急需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较高科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教育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减少实践作业;其次人才教育 “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体现其“专业技术人才”特色;最后社会实践缺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从理论和实践上表明,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改革。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和生产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校企合作主要是由普通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教育学生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有利于他们更早的适应就业市场,并对于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注重高校和企业的对接,科研和生产相结合,高校和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互通有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新机制,是社会和生产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2.1校企合作是获取行业最新资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认识社会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高校通过企业了解行业信息,认识社会与市场的实时状况,既提升了企业在本领域的综合实力,又提高了高校的就业质量,同时有利于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规划,让高校、企业、学生得到丰厚的回报,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尽早地认识社会,而且有利于企业吸收优秀的员工。学生能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很快地适应和融入新环境。

2.2校企合作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逐渐变大。高校每年能够培养出各种行业的人才,若让这些人才能迅速的适应现代社会,就要时刻有针对性的培养。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增强了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好了铺垫。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及时地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仪器设备和课程设置进行相应调整,构建以学生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提高学习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给予重视,让高校的教学方式渐渐变化,使教育教学特色的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高等院校若只是依靠自身条件进行发展,他们的发展速度将变得十分缓慢,因此需要善于找到其他机制。由于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合理的培养所需技能,同时学校能够进行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解决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教师教授单一、资金缺乏、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首先,校企合作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同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其次,企業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快速的发展。最后,企业的技能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阅历,结合企业产品信息和工程技术文件,对学生课程进行相应修改,让机电类专业成为学校的重点专化。

3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依照学校和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一起讨论,以全面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结合所属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和独立学院一般特点为根本,提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以下四种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3.1.1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合作企业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起招录组建新的班级,一起确定教学计划,一起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一起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的评定,毕业生在与合作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后,便可成为合作企业中的一员。如电信专业和广东易事特有限公司、国光电器有限公司、广州飞达音响有限公司等企业一起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根据项目方案定期向学校招收部分学生,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给予相关培训,学校和企业一起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制定,一起鉴定学生成绩,一起委派相关负责人指导学生的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学生的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均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不但提高了学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让学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企业也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人才。

3.1.2校企合作渗透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和学校教师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提供适合的岗位和指导教师,学校根据相关协议为企业提供一些帮助,如学校教师给予企业研发部门提供一些技术方案,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顺利研制。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南车时代、株洲联诚集团等企业展开渗透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订单班学生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可以让非订单班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场。由于学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相应提高,这样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3.1.3校企合作分段分学制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负责教授学生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企业为学生安排技能培训。如电信专业与信利信团、广东易事特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2+0.5+1+0.5”分段分学制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然后半年去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企业产品的设计方案;之后一年返回学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将企业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学校的专业理论课结合起来;最后半年到企业实习,企业安排工程师辅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让学生顺利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论文,学生的论文资料均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所设计出的产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拥有。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实现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1.4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一起协商制订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完学校规定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后,即到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将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广东易事特有限公司因急需机电设计专业的学生帮助完成工程项目,于是该公司和学校进行沟通,从电气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了5名优秀学生,这些学生一边学习学校设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一边对企业的工程项目提出技术方案。这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够提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使学生毕业后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同时完成了学业和就业两大问题。

3.2校企互动,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来源于实习基地的建设,因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方共赢。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多种方案,以“诚信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一起规划校内外实习基地,如湖南高远电池有限公司不但为学生提供实习项目,而且委派项目组相关负责人进入学校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并将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分享;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为机电类学生提供电力实验室,该实验室既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实验设备,又可以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实验装置。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学生不但能真正了解到实际工程项目,使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社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运用,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项目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而且企业也能通过学生提供的设计方案完成相关产品的设计,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并且通过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基地,可以解决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项目中出现的工具不足、资料缺乏等问题,学生在校内外实习时应该做好“五个结合”,即:①学生与实习生结合;②理论与实践结合;③教师与项目负责人结合;④教室与工作室结合;⑤育人与创收结合。

3.3校企共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教师在人才培养质量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学校和企业一起办学,通过利用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在校学生给予宝贵的资源和丰富的生产经验,解决了部分教师动手能力较差的难题,同时部分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设计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组建一支年轻化程度较高的教师团队,不断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给予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帮助;二是学校委派部分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既学习他们的文化理念,也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这样将有助于培养一些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慢慢被人们所重视,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将其应用到机电类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不但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知识面的提高,而且利用这种模式,企业也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招收高水平的员工推动企业健康循环发展,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红卫,封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电子科技,2010(6).

[2]彭晨阳,周蒲荣.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1).

[3]宋旭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5]高小敏,李茂盛,刘超.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研究[J].知识经济,2011(10).

[6]张艳.独立学院:把握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道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7]林晓婵,陈丽燕,李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6).

[课题项目]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C09)资助。

[作者简介]涂远平(1963—),男,汉族,湖南株洲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教育与指导;于惠钧(1975—),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自动控制与检测技术、就业教育与指导(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